和田玉把件
早在2500年前,有“圣人”职称的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也深深地表达了对玉的敬重与仰慕——“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洁内质联系在一起。从此,甭管是身居翰苑的士大夫、苦修四书五经的读书人,还是附庸风雅的土地主,不是身佩玉饰,就是在书案上陈放玉质文玩。后来,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一步将玉的特征归纳为“五德”,与正人君子“仁、义、智、勇、洁”的美德相对应。此外,识字儿的人大抵都看过《红楼梦》这部书吧,也叫《石头记》,缘起便是那“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通灵宝玉”。
人们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是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崇玉、爱玉、赏玉成为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不信翻开那厚厚的《辞海》我们很容易就发现,沾“玉”的词汇共150余条,多是赞美和吉祥之词。有关玉的“流言蜚语”还有很多,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宁可玉碎, 不为瓦全”,甚至中国历史上最美的女人杨玉环,以及超级美男宋玉,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窥一斑而知全豹,玉,以其温润的手感,变化多端的颜色征服了一个民族。
就其悠久的历史而言,我国艺术品宝库中的三位“老大”——青铜器、书画、瓷器也均无法与之相提并论。青铜器流行于商周时期,大约只有1500年的历史,而瓷器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到今天也就1600~1700年;书画的历史更短,若以现存最早传为隋唐时代的作品为限,才有1400年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