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把件
《穆天子传》中周穆王西巡的路线,也大致说明了当时新疆到中原地区“玉石之路”的路线。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而且,透过这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与当今考古发掘的玉器相联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黄河上、中游的远古父系部落与昆仑北坡母系部落之间是怎样以和田玉器为载体沟通交往的。先民们从昆仑北坡的和田一带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送到遥远的地方。于是,由近到远,不断向东方和西方延长伸展,终于开拓出了一条最早的和田玉运输线——“玉石之路”。
和田玉是“中国文化的晴雨表”。中国文化史有多长,中国玉的历史就有多长;中国文化有多深,中国玉文化就有多厚;中国文化影响有多大,中国玉文化就有多广。
和田玉是民族团结的“文化纽带”。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生活在神州大地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玉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和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时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之地,汉、唐时期,和田是西域的佛教中心,许多著名高僧,如晋时法显、唐时玄奘都曾涉足和田,是名副其实的“佛国”。直至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势力东进,从此和田成为伊斯兰教的天下。生命强盛的宗教文化,魅力无穷的昆仑玉石,使和田与中原架起了“丝绸之路”、“昆仑玉之路”、“文化之路”,成为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团结之路”,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和田玉具备自然、人文双重品格。《礼记》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古人赋予和田玉“五德”、“十一德”之品格,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把它作为反映美德的镜子,其坚硬象征品格,圆润象征纯洁,瑕疵象征忠诚,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玉已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标准含义的特殊品。这使和田玉走出了权威的神坛,走下了神祗的灵坛,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因素,不仅融入了政治,又融进了礼仪文化,成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物化支柱。
和田玉是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国外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和大学,收藏中国玉器,除少数先秦时期的玉器非和田玉外,其余藏玉几乎都是和田玉。比利时皇家历史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收藏的精美东周玉器,基本都是和田玉的产品。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中国玉、印度玉器,玉料基本来自昆仑山。国外厚爱和田玉器,实际上也是秉承了中国传统“首德次符”的品玉标准。在西方学者眼里,质地是玉器形态美、装饰美的关键,一件文化内涵深厚、艺术品位高雅的玉器,质地一定是优美的和田玉矿物粒度小,矿物杂质少,韧度大,结构致密度高,透明度较高,滋润感好,明显好于其它闪石类玉。和田玉卓尔不群的品质与特性,成为琢玉行业的首选用材。在中国玉器宝库中,凡是重要大玉、礼玉、贵玉,几乎都是用和田玉琢制的。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中国玉文化史,和田玉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成为当之无愧的“玉中之王”。
和田玉引领着中国玉石交易市场。无论是玉器交易的历史记录,还是目前的玉器市场,或是潜在的大众玉器消费需求,在众多玉材、玉器中,和田玉无疑是最有影响力、最有竞争力的中国“品牌玉”。用和田玉雕成的器,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和田玉器,成了中国玉器的品牌。品牌和田玉的背后,是品牌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