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成为国画中的独立门类,大约始自唐代。花鸟题材入玉雕,也始见于唐代,经由五代的发扬光大,到宋代由于文人画旨趣的注入,花鸟题材玉雕遂成为一时代的高峰,并深刻影响到金代、元代的花鸟题材玉雕。宋代花鸟题材玉雕,延续唐、五代传统,常见各式扁平片状造型的佩饰、簪花、巾环、绦环等,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表现对象。花卉多见缠枝花与折枝花卉;花鸟多见衔花、衔绣球的凤鸟、孔雀,对舞、追逐的双鸟或停栖花丛中的绶带鸟;鱼虫则多见鱼莲、鱼藻等。
花卉类中的缠枝花卉玉雕,多数枝蔓纤细,花朵硕大。较流行的折枝花卉,是宋代的创新,常由一两朵花、三四片叶及其枝蔓组成,造型虽多为片状体,但花朵与叶片深挖下凹,花蕊与花瓣的表现方法也更趋向写实,迥异于唐、五代图案化的细斜格纹和长弧线纹,枝蔓则多层镂雕,迭压缠绕,营造出远胜于唐、五代的立体感。
花鸟类的表现形式与技法,丰富多样。禽鸟或振翅飞翔,或敛羽栖息,或回首轻啄翅羽,大多形象逼真生动,姿态优美。禽鸟的眼睛,多以小圆点和小圆圈形表现,炯炯有神。翅膀发达,所占比例较大,有的甚至超过身体,而身体的边缘部位,见有表示绒毛的短细平行阴刻线。翅膀多数伸展,除饰有竖直的阴线外,一般还用一二道横线分出羽毛的层次,个别敛翅的禽鸟以组合的阴刻线详细表现背部丰满的羽毛。北京丰台区金代乌古伦窝伦墓出土的一件花鸟形玉佩,具有宋代花鸟题材玉雕的特征:一只绶带鸟敛翅停息在花丛中间,折枝的五瓣形花朵、花苞和枝叶,以多层镂雕技法雕琢,花朵怒放,叶蔓层叠,鸟儿安详惬意,简直就是一幅清新的工笔花鸟“玉画”小品。
宋代的鱼虫类玉雕,鱼儿常与水藻、荷莲相伴,强调其水生的环境。其中一类身躯扭动宛如游动着或跳跃着的鱼儿,是宋代的创新品种。这类鱼儿身躯狭长,形似草鱼,多无鳞纹,制琢简练,却生动传神。鱼儿的点睛手法也别具匠心,用小圆点一下便把鱼的眼神点活了。
总之,宋代的花鸟类玉雕,虽然不及唐、五代的浑厚饱满,但更注重写生,更关注细节,更强调情景相融。因而,自然的野趣与文人的雅趣,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