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古玉捡漏梦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碧玉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纵观世界碧玉的应用历史不亚于白玉。在中国古玉文化中,彩色玉石一直是巫文化主角,直到儒家文化确立地位之后,白玉才是皇家典范的代表。而在中美洲的奥尔梅克、玛雅、阿兹泰克文化中,碧玉文化一直占主导地位,公元前1500至4000年前,奥尔梅克人对碧玉的敬畏不亚于中国红山文化中对玉石的敬畏。在奥尔梅克、玛雅、阿兹泰克三种文化的交替过程中,碧玉和翠色鸠羽一直是他们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权势的代表。虽然这三种文化已经从世界上消失,然而他们留下的碧玉面具、绿玉人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相对于古代中美洲以及新西兰的毛利人而言,中华民族对碧玉再次重视已是清朝中期。由于清朝的统治者是少数民族,对颜色的热爱超越了汉族对水墨的追求。清朝乾隆年间,大量彩色玉石被重视,而其中最受到重视的便是绿色的玉石,在清乾隆留下的扳指、玉印、玩件、器皿之中,便是碧玉制造而成。
虽然国内外碧玉古董很多,但是笔者不建议普通收藏者收藏碧玉古董。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国内碧玉古董不多,精品更少,赝品太多,鱼龙混杂,非一般眼力可以产出来,而且古玉没有专业的鉴定机构;其二,虽然不同文化的碧玉古董很多,但因为文化不同,估价容易出现偏差,而且文化不同出手不易,变现很难;其三,真正收藏级别碧玉古董,价格过高。2008年时,清朝乾隆碧玉访友图山子拍卖价格为456.75万港元,碧玉连年有余双蝠活环耳盘拍卖价格为264.75万港元。
收藏也应该量力而行,因此普通的碧玉玩家首先应该从新品市场开始收藏。因为新品价格容易掌握,在市场上很容易找到对标货品,以免吃亏上当。
那么如何才能收藏到价值较高的碧玉呢?首先还是看质量,任何宝玉石收藏,材料质量是第一位的,艺术价值是第二位的。因为资源型艺术品和工艺品,资源的消耗必然会引起价格提升,而任何宝玉石,高质量原材料必然只占其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都是中低质量的材料。虽然碧玉收藏没有绝对的质量标准,但是在市场上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质地细腻、油润,水头好,透明度高上品;以厚重的菠菜绿,鲜艳的翠绿为佳品;黑点越少越好,块头不能太小,手镯以厚重端庄为宜,挂件厚重精美为妙。其次,碧玉收藏要看设计与工艺,好玉必雕,因为工艺和设计也为碧玉产品增加了附加值。最后,收藏碧玉原石。碧玉原石相对较多,自由度较大,收藏时必须请专家鉴定评估,先看质量后看块头,以籽料为佳,山水料次之,山料再次之。
投资优势显现
碧玉在过去6年间的价格翻了10倍,仅2013年,高端碧玉手镯的价格就涨了两倍。随着和田白玉和高端翡翠价格居高不下,碧玉成为了两者的替代品。它既有和田白玉温润细腻有油脂光泽的表象,又有翡翠主流色调。因此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特别是女性的热爱。
碧玉有着悠久的历史,被中国文人墨客不断呈送,作为心头之好,收之藏之。中国自古就有“乱世藏金,盛世藏玉”的说法,在这种传统氛围中,翡翠、和田白玉价格持续居高不下。从楼市、股市中流入玉石市场的资金,往往要求在赢利预期下要回避风险,同时期望选择被低估、升值潜力较大的品种。这样,碧玉的投资收藏优势就显现出来。
但收藏碧玉的朋友对碧玉的前景应该客观地看待:有希望,别奢望。毕竟碧玉的储量要大于白玉和中高端翡翠,其稀缺性不占有优势。还有一点,碧玉市场刚刚开始升温,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碧玉的认识仅仅是消费级碧玉饰品,而非高端碧玉藏品。因此,对高端碧玉接受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变现环节还存在一定难度。
不过,现在的市场上,碧玉被关注的征兆已比较明显。例如,2011年8月北京国信拍卖中,一件当代海派玉雕“祥和玉鼎”就拍出了2016万元的高价。在终端市场,碧玉手镯和挂件的销售量也开始迅速地赶上来了。因此,碧玉收藏需要看准时机,及时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