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在中國光輝的歷史文化中,是壹顆燦爛的明星,在世界藝術的百花叢中,亦獨樹壹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表明,我國若幹新石器文化圈內,都或多或少地出土有玉器。而在國外,早期玉器的出土地點卻屈指可數,只有亞洲的貝加爾湖、大洋洲的新西蘭及南北美洲等幾處,而且出現的時何較晚,延續時間也不長。
新石器時期玉器的演變發展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各地區文化之間存在著相互傳承的關系。代表性的有興隆窪文化、松澤文化、含山文化、紅山文化、良諸文化、龍山文化。
兴 隆 洼 文 化
興隆窪文化因首次發現於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而得名,距今約8000年,經濟形態除農耕外兼狩獵、采集。從該文化中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玉器之壹:壹座墓葬中死者兩耳處各有壹件精美的玉玦。
兴隆洼文化 玉玦
兴隆洼文化 匕形器
崧泽文化
新石器時期的壹種文化,崧澤遺址位於上海市,崧澤文化是由馬家浜文化發展而來,其後又發展為良諸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3900-前3300年,文化遺物中有陶器及少量玉器。崧澤文化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以稻谷為主要產品。
玉璜,高5.2cm,长10.6cm,厚0.3cm。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
含山文化
新石器時代的壹種文化,因80年代末在安徽省含山縣淩家灘發現其遺址而得名,時間距今約五六千年,至今已先後出土了幾批重要的玉器,以實用器和裝飾器為主,包括玉環等幾十種器形。玉質以當地產的陽起石類礦物為主,具有軟玉的特點。
玉立人,高9.6cm,肩宽2.3cm,厚0.8cm。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
玉双虎首璜,长11.9cm,厚0.4cm。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
红山文化
新石器時代的壹種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因1935年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而得名。紅山文化居民定居生活,進行農耕生產及畜牧、狩獵等活動。已出土的玉器有十幾個品種,造型多為現實生活中的動物或作為神靈的動物。其形象古樸渾厚,註重造型的神奇而不講究圖紋的華麗,具有北方民族文化質樸豪放的風格。
據初步統計,到目前為止,公認的已發現的紅山文化玉器不過數百件,與其他擁有玉器的諸史前文化相比,數量並不多,但其高等級墓葬“惟玉為葬”的特點,顯示了玉器在紅山時期的崇高地位。
红山文化 玉猪龙 现藏于中艺评委珍宝馆
红山文化 三联璧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红山文化 玉鹰 现藏于中艺评委珍宝馆
红山文化 勾云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良 渚 文 化
因最初發現於浙江省余杭縣良諸鎮而得名,是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的發展和繼續,距今約四五千年。良諸文化主要分布在長江下遊的太湖流域,出土玉器內容極其豐富,包含著深刻的內涵,其雕刻之精和出土量之大都是空前的,代表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制玉工藝的最高水平,展現出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的曙光。
良渚文化 玉琮 现藏于中艺评委珍宝馆
良渚文化 玉璧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良渚文化 山形玉饰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 山 文 化
龍山文化泛指黃河下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壹種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省章丘縣(1992年撤縣建市)龍山鎮而得名。山東龍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續,據碳14法測定其年代距今約4500—4000年。
龙山文化 三牙璧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山文化 三孔玉刀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長達4000余年的史前玉器北南兩系和龍山時代六支的玉器風格,各有不同特色,但是從玉器歷史發展的全過程來看,我們必須承認,史前玉器風格仍是具有稚拙、神秘的特色,而以模仿的、示意的手法為其共同的主旨和藝術方法。其核心在於壹個“意”字,而不在於形色。追求意的深邃,而不屑於器形的似與不似。
史前時代的中國玉器,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從壹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是我們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寶貴資料。
玩玉的最高境界
玉器收藏和書畫、陶瓷、金屬器物等藝術品的收藏有所不同。
首先,“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君子以玉比德”,“君子”是人們心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先哲們既看到了玉的自然之美,又看到了玉具有德的內蘊,因此找到玉作為君子的象征,以示君子的德行高尚。
“玉”字在人們心目中也壹直是美好、高尚的字眼,壹切美好的人或事物都用玉來形容,玉容、玉面、玉女、冰清玉潔,金玉良緣、珠圓玉潤等等的詞匯不勝枚舉。
中華民族崇尚的謙和、禮讓、含蓄、典雅的情操是玉之美、德之光的折射,他們融入民族血液,傳承至今,也成為玉器經久不衰的獨特魅力。
其次,“玉,石之美者。”玉器的原料是天然的、稀有的、獨壹無二的,有些玉還具有寶石的特點,原料本身就有很高的價值,而其它藝術品則不具備這種條件;
最後,玉器收藏是多樣性的,有古玉收藏和新玉收藏,還有人專門喜歡收藏玉料的,這也就有了不同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