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从一个时代跨越另一个时代,行业内的更迭替代写成了人类的发展史,亦如随着信息高速发达泛滥,传统的书信早已踪迹难寻,在玉雕行业,传统的手工雕刻,也迎来了机雕的威胁。
机雕的出现,以超高的雕刻效率,及相对低廉的雕刻成本,在对玉雕师形成潜在威胁的同时,也成为了诱发玉雕行业锐变的外部因素之一。
然而,机雕本质上只是雕刻工具的进步,可以提高效率,却永远无法取代人的思想。
正如五千年的玉文化传承,传承的从来不是某种工具,而是技艺,是追求极致的匠心。
在过去,很多匠人一生从一业,钻研一道,心念纯粹,即使工具简陋,也能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那个时候,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工匠精神,却一生都在践行。
如今时代变了,压力和诱惑,都来得太多。
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漫长而收入微薄的学徒生涯,茫然不见方向的未来,如此种种,都足以让心志不坚的年轻人无所适从,躁动不安,坚持有多难,放弃就有多轻易。
在这样的氛围下,还有多少人能将心思放在雕刻上,脚踏实地的钻研技艺?
所以,与机雕等外因相比,更应该寻求内因的根本,而作为手工雕刻的传承者,玉雕师自身,才是症结所在。
只要玉雕师自身足够优秀,无可替代,那么无论面对怎样的对手,都能立足于不败之地;传统的手工雕刻技艺,也能永远得到流传和发扬。
一个优秀的玉雕师,必然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
尤其是在这个繁华喧嚣的时代,更要静得下心来,坚定信念,扎扎实实的学好基础功;心静则明,明确了方向,认准了目标,就不会轻易动摇。
外道三千,诱惑无数,在心中点亮一盏心灯,照亮前行。
而作品,就是玉雕师的生命。
好的剑客,必须诚于剑;好的玉雕师,则必须诚于玉。
特别是和机雕品相比,手工雕刻的作品更加细致独到,气韵生动, 因此,玉雕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至专至诚,精益求精,力争创作出极致的作品。
用作品为自己代言,才更令人信服。
高端的玉雕作品,在于艺术价值,在于创意,而创意,是灵感的迸发,离不开思想的土壤。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玉雕师,也要多学习,多思考,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才能赋予作品更深度的内涵,更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不断适应时代需求,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承续。
以极致的态度,对作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这是工匠精神,也是玉雕师应有的精神,坚定信念,吃苦耐劳,面对挑战,凛然不惧,面对风云,岿然不动,做新时代的玉雕师,用作品代言,怀匠心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