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玉挂坠-牛
实际上,和田玉的硬度在莫氏6度以上,雕刻刀根本难以撼动分毫,拍摄这个宣传片的大导演肯定不熟悉7000年来中华制玉的历史。稍加研究,你就会发现,雕刻刀竟然从来没有被用来制玉。从出工的实物来看,用转动金属陀子和金刚砂来制造玉器,殷商时就已有了。几千年来中国的玉器到底是如何制成的呢?
古代有句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谓他山之石,就是别的地方所产的硬度比玉高的砂石,可以用采琢玉。工匠们把各种硬度很高的宝石,如石榴石、红宝石、钻石等,放在臼中用长柄的石锤去捣它,将宝石捣成大小均匀的砂石,把砂石用滤网分成多种规格,以备不同的需要,再有人将砂石做成浆糊状,这就是解玉砂。解玉砂自己是不会动的,必须用辅助的工具推动才能磨玉,这些辅助工具便是锯、水凳、钻等。
琢玉之前先要将玉剖开,剖玉用的工具便是锯,这个锯和木工用的锯完全不同,它没有齿,需要很长的时间由两个人坐着锯,你推我拉,在锯的上面吊一把壶,壶内装满解玉砂浆水,壶底有一个小洞,解玉砂从小洞中不断的局下采,滴入银缝内,锯子采回运动推动着解玉砂将一块大玉渐渐的锯开了。大块的玉料剖开之后,便开始按图形琢磨了,琢磨玉的工具便是水凳,又称为旋车。水凳类似于现在的玉雕机器,只是较为简单。水凳的高度同桌子差不多,中间空着放一个盆,盆内储藏金刚砂泥浆,上面有两个主柱,架一个轴,轴为木制或铁制的,系一根皮带,两脚上下起落使轴来回旋转,轴的一头安装制作玉器时所需的工具,具体使用的工易相当多,但是总称为陀子。
陀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铡陀,有一个细长的铁棍和一个圆形的铁片组成,各种铡陀的圆形铁片大小厚薄各不相同,使用时把铁棍用火漆固定在轴上,加上金刚砂浆使转动的圆形铁片将无用的玉料铡去,铡陀一般用于小玉料的切割和玉件的粗加工,铡出玉件的大小形状;另一类是磨陀,也是由一个细长的铁棍和一个圆形的轮子组成,各类磨陀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有长圆形的,有稍扁圆形的,还有半月圆形的等,较宽大的磨陀用采磨平大件的玉器高低不平的地方。
目前玉雕行业多采用金刚石雕琢工具,按类别划分主要有用于切割玉料的人造金刚石锯片和用于研磨雕琢的各种人造金刚石磨头,其他工具可以根据玉雕加工需要制造如加工手搬就需要圆形空心掏料刀具等。
那潇潇洒洒的玉花飞溅,在理论上竟然是一种不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大导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段臆想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