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料、切料、整形、设计、雕刻、打磨,一件作品才算正式诞生,但是大家往往比较容易关注设计和雕刻环节,认为那是玉雕作品的关键和精髓,其实这其中每一步都不可或缺,就拿切料整形来说,它不但决定着一件作品的最终形态,其中也蕴含着玉雕艺人对玉石、对玉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户侯玉雕工作室有很多徒弟,但选料、切料、整形基本上都是侯晓锋一个人完成的,足见这前期工序的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切料整形的过程。
一户侯玉雕工作室常用的玉料主要有:和田白玉籽料、南红、绿松、碧玉、缅甸黄玉,这些料子就切料整形工序方面看,可以分成两类,白玉和碧玉相对来说料子的变数不算太大,利用率也高一些。而南红、绿松和缅甸黄玉这三种料子变数很多,损耗大,利用率就更低。
先拿白玉举个例子:一块和田白玉籽料原石放在手中,首先看到的是薄薄的一层玉皮,除了玉皮之外,除非料子特别完美,一般都会看到裂和僵,那么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玉石上不美的裂和僵去掉,从大处着眼,裂痕要挖干净,大的裂痕一般的处理方式是从裂痕处切开,僵的部分当然也要切掉,这样处理下来,往往一大块玉石就被分割成了若干小块,块度变小了,重量减轻了,大的毛病也被去干净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修整。去除小的瑕疵,尽量达到完美无瑕,有些小的瑕疵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避开,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不断切除的过程,甚至会牺牲一些皮色。
经过这两个切割的过程,剩下来的玉石从审视材料问题和瑕疵的角度来看已经可以达到进行设计雕刻的程度了,那么第三步便是整形。整形是将去掉瑕疵和毛病的玉石切割成规矩的适宜把玩或者佩戴的形状,切下去的不是僵和裂,而是一块看似美好的玉石上棱角分明或者旁逸斜出的部分。经过整形后,拿到手中的料子形状规矩、圆润,颜色纯净无瑕疵,即便还没经过设计和雕刻,已经可以看到蜕变后的美丽模样。
白玉的切割尚且如此,包裹着皮子夹杂着铁线的南红、缅甸黄玉和绿松石就更为复杂。去除皮子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赌石的过程,每一刀都惊心动魄,即使那些买来时就剥去皮子的南红材料,切开后的情况也很错综复杂。
南红属于玛瑙类,内部的颜色不均匀,而且常带有很多水线和纹理,这些隐藏在内部的结构,不完全切开就不会看到,而对于人物雕刻来说,这些色差、纹理、水线都是不允许出现在作品的主要部位的,在切料子时如果遇到了,能做的就是切掉、剔除。
每一块玉石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不仅仅限于美丽,也包含缺点。大家常感叹一户侯的南红、绿松或缅甸黄玉的料子都是那么纯净无暇,让人看着便觉得温润舒服,其实这样的料子都是经过大刀阔斧的割肉般的切割换来的,这几种材料的利用率一般都在三分之一,为了美丽我们其实舍弃了很多。
△上面视频中那块南红材料,画虚线的部分是一处小裂痕,挖去后,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是还要继续修整,所以这块南红材料的切割整形工作还没结束,希望问题不是很大,这样我们就可以期待一件大体量的南红作品的问世。
工作室鲜少尝试翡翠材料,切割整形工作仍然在进行中,不过大体的轮廓已经初见端倪
切料整形,这个看似没那么艺术和文艺范的活儿,其实蕴含了很多一户侯的理念和坚持在里面。一块玉石,我们首先追求的是什么?答案是玉质第一位,这是个人的审美,这种审美也契合了传统文化中玉石之美的精髓--温润有方,玉石致密的结构,细腻的质地和油润度,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赋予它的不同层面的含义,温润致密的质地体现出来的美感也最终使玉成为“石之美者”。其次,皮色、白度如果能兼顾是最好,但不是主要追求的方向。所以一户侯工作室的作品,也许不是极端的白,或者是每一件都有皮,却是每一件都温润细腻,经得起长时间的盘玩和时光的洗礼。
另外在外形上,一户侯的作品向来是规矩圆润,视觉和触觉上都有着令人舒服的美感,无论是握在手中盘玩还是挂在身上装饰,从不尖锐锋利、喧宾夺主,玉石的温润之美,便从这圆润大方的外形中渗透出来。因此,不会为了追求大一点、重一点而忽视作品外形的美感,工作室的作品从不以克重论价,这是一贯的坚持,从未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