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大勇 点击 :

桃修梦

行色匆匆

辗转画坛五十春

山水

花鸟

人物

秉承师训

脚踏实地甘苦行

桃修寻梦

笔墨书写人生

丹青裸露风情

修身养性

点滴感悟成心省

探索

发现

求真

色相皆空

城廓河山尽幻影

过眼烟云

笔墨书写人生

丹青裸露风情

——刘文科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艺术简历】

李桃修,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曾任北京市职工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1944年出生,早年师从著名画家贾浩义(老甲)先生学习国画

1967年中央美术学院毛主席画像学习班学习,指导教师为靳尚谊先生。

1986年随中国水墨画代表团访问日本并进行艺术交流。

1992年举办水墨二人联展。(新加坡)

1993年在历史博物馆举办“唐人诗意百幅画展”,参加当代美术馆四人联展及国内各种画展。

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水墨风情”联展。

1999年在墨尔本博物馆举办个展。(澳大利亚)

2008年在米兰、都灵举办三人联展。(意大利)

2002年为尼泊尔兰毗尼中华寺绘制巨幅国画《普陀洛迦图》,并为中国驻蒙古国、欧洲使团等国使馆创作国画数幅。

2004年在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参加海淀区政协书画会举办展览。

2012年5月随中国书画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并举办展览。

2013年在全国政协礼堂参加“两岸情心连心“中华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

2014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

2015 年中国梦太行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5年中国画名家七人展(山东)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

李桃修作品欣赏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中,文人士大夫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把“游于艺”作为一种理想的艺术态度,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随性自然的创作和充分肯定。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当然,画家的创作还需要练心与炼意的积累。要善于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敏感的发觉并捕捉把握住不同的情趣和意韵,增强对形象的提炼和概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个人艺术的想象力,表现出画家深邃的构思、深婉的意境和动人的情致。这样的作品才能耐人寻味,感人至深,产生之久的艺术感染力。读李桃修先生的中国画写意画便能给人丰富的感受。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李桃修先生作画勤奋,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对绘画的学习和探索,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注重感性真实和对象个性的特色融入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之中。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在山水画中,破除辗转相承的老程式,给作品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感受和现代特色,是对传统山水画的突破,并由此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在人物画中,主张艺术要求对描绘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变形,但必须以写实为基础,无写实基本功的“变形”,是无本之本、无源之水。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在花鸟画中,以用笔简洁取胜,逸笔草草,一任情感自然流露。无论石榴、荷花,还是梅枝仙鹤、荷塘蜻蜓,都在构图上突出大线条于大起伏的交错,大笔墨上突出大点大面的组合,用笔准确、简练、朴拙、老辣,力求“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绘画语言的抽象性与可感性得到完美统一。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游于艺——著名画家李桃修的绘画艺术 | 美术评论

李先生在创作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激情,作品大气磅礴、豪放爽朗、墨彩圣气淋漓、读者犹如进入苍郁深秀的雄浑之境,风格独具,成就显著。他经常思考艺术相关的问题,不仅涉及到绘画创作的内容方面,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由于他具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和直觉判断力,加上他精湛的技法,因此,他的画风多变,佳作迭出。

他坚信中国绘画要想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只能通过展现东方神韵的灵玄墨法来实现。

文/于小文

相关文章

  • 艺术的真实与存亡[图文]
    艺术的真实与存亡[图文]

    黑格尔关于艺术可能衰亡的观点,与艺术作为生成物(product of becoming)的历史本质是一致的。在黑格尔把艺术视为某种终结之物的同时,又将其当作绝对精神的一个契机,这一似乎自相矛盾的事实与黑格尔体系的双重特征是完全一致的。然而,黑格尔的这一观点蕴含着一个他本人从未得出的结论,即:艺术的内容——按黑格尔所说也就是艺术的绝对层面——不同于存亡层面。可以想象,艺术的内容兴许正是艺术的致命因...

    85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不想“打脸”就来看看古人的flag如何立[图文]
    不想“打脸”就来看看古人的flag如何立[图文]

    岳麓书院藏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竹简“质日”新的一年快要到了,除了忙着写年终总结,盘算如何花掉年终奖以外,最令人感到振奋的事情莫过于立个flag(目标),毕竟这代表充满期待的新一年即将开启!只是,在发完朋友圈或微博的那一瞬间,是不是会觉得这一时刻有些似曾相识,好像去年也立了flag……罢了,不提了!flag这种东西,有实现就有“打脸”,古人也一样!古人的flag立在哪里早在十多年...

    185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笔墨蒙养——李冉中国画作品赏析[图文]
    笔墨蒙养——李冉中国画作品赏析[图文]

    李冉静渎笔墨是中国画的特征灵魂,其讲究高深,是没有什么画种可以比拟的。如果不讲笔墨,中国画将无立身之地。长期以来说笔墨离开表现、物象,就没有存在价值,这是不对的。中国画的创新主要是线条创新,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一条美而深刻的线,有拙有巧,有干有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快有慢,有顿有挫,有放有收,有怪有雅,乃至有中华民族的浓厚气息,且有弹性,一看就知道是某人的。李冉静听春雷第一声从中可以联想出甲骨...

    145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著名画家朱明德速写作品赏析[图文]
    著名画家朱明德速写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家简介朱明德,中国美协七届理事。中国书协会员。曾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朱明徳青少年在古都洛阳学画。入伍后被部队培养成军旅画家。转业后不断求学学艺、坚持创作,基本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朱明德受门采尔、叶浅予、黄镇、邵宇、董辰生、陈玉先影响,几十年坚持速写不缀。其速写形简神凝,线长力稳。先后出版《...

    10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草药羞花·何义其人其画
    草药羞花·何义其人其画

    何义在创作中草药羞花·何义其人其画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中草药入画古今有之,大都是画的标本,而能让中草药走向花鸟画主题性创作中,营造出新的艺术境地,是画家何义在年过七旬后的首创。何义作品:草药羞花·赤芍何义作品:草药羞花·赤芍(局部)一、饱蘸着苦涩的冠名两年前我曾以“本草丹青”为题介绍了他的作品,指出何义先生在花鸟画创新上能够独辟蹊径,因为他是一位谙熟本草、悬壶济世的老中医,有着饱尝人...

    117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威尼斯双年展观展记:艺事水城的滤镜
    威尼斯双年展观展记:艺事水城的滤镜

    威尼斯双年展徐冰作品《凤凰》展示现场【 观展记 】威尼斯双年展首创于1895年,由艺术双年展起步,逐渐发展出音乐节、电影节、戏剧节、建筑双年展和舞蹈节,是时 下著名的综合性文化艺术项目之一。该项目站在探索和推动当代世界文艺潮流的前沿,以系统完善和层次丰富的运行机制,每年从5月或6月开始直至11月,分季 节分类别此起彼伏地向全世界不断释放出强烈的文化讯号,使得威尼斯这...

    6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文彭行书七言联与董其昌行书四言联[图文]
    文彭行书七言联与董其昌行书四言联[图文]

    董其昌“行书四言联”。◎赵榆(拍卖史专家、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最近我阅读了一本文物出版社出版、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微博]印制、马韵昇先生主编的《中国楹联法书精品选》,不禁让人喜出望外。早期的楹联墨迹原件,由于任其历史岁月的零落湮沉,没能保存下来,只能在古籍中寻找记载的联语。到了明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重视它的书法艺术和收藏价值,楹联墨迹原件受到社会所珍藏。让我们...

    29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不会被放弃的画廊[图文]
    不会被放弃的画廊[图文]

    安塞姆·基弗,《致安德烈•埃墨》(Für Andrea Emo)装置图,罗贝克画廊(Galerie Thaddaeus Ropac),巴黎庞坦,2018。摄影:Charles Duprat,图片致谢罗贝克画廊关于Thaddaeus Ropac1983年,Thaddaeus Ropac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创建了自己的第一间画廊。如今已经拥有了五个不同的空间(萨尔茨堡、巴黎、庞坦、伦敦),每年90多...

    81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杜少虎 :勿忘春风化雨情——追忆导师水天中先生
    杜少虎 :勿忘春风化雨情——追忆导师水天中先生

    最早知道水天中的名字,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术书刊和报纸上。当时署名水天中的系列文章曾一度引起我的注意,其文“跌宕昭彰,朴实纯真”,读之亲切有味。其时思想解放的大气候已经形成,文学艺术界也开始焕发青春,诸如哲学界的“美学热”、文学界的“历史反思”、美术界的“现代新潮”等思潮连绵起伏、千姿百态,“犹如思想的闪电”瞬间划过这片土地的上空。水天中编著的《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2006年的春季,我荣幸...

    44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构成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构成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请横屏浏览)南宋-佚名-洛神赋图美析:《洛神赋图》卷是宋代人根据晋代顾恺之原作临摹的,其题材来自三国魏曹植所写《洛神赋》的故事。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

    132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墨象生动·意境悠远—当代著名画家苏冠人国画鉴赏[图文]
    墨象生动·意境悠远—当代著名画家苏冠人国画鉴赏[图文]

    苏冠人,1960年生,广西防城港市人,研究生学历。苏冠人国画、油画双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冠人作品苏冠人精于绘事,中西兼融,能为文,亦善诗书美学,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他的油画色彩深得其恩师凃克“绿色”的无穷韵味,善大遍酣洒绿色,随手写来翠迭纷披、奇异、鲜润、那样软、那样嫩、不杂一丝尘滓;注重阳光、空气、水份、地域和时令的描写,追求画面调子的和谐统一和色彩的微妙变化,意境宁静而深邃。原中国美...

    179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低调崛起的黄金[图文]
    低调崛起的黄金[图文]

    传统观念与文化中,金灿灿的黄金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穿金戴金,是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不过现在已经普遍了,结婚习俗中彩礼必备三金。中国人对黄金的热爱,不单单是一个“利”字能解释清楚的,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它们幻化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传统黄金首饰注重的是含金的纯度还要有一个好的寓意,而现在的黄金首饰更注重的是品牌工艺与款式新意。中贸珠宝认为黄金首饰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纯金首饰:俗话说“金无足赤”...

    13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宋代书画市场:谁来画?谁买单?[图文]
    宋代书画市场:谁来画?谁买单?[图文]

    《清明上河图》中售卖字画的摊位书画进入市场虽在魏晋间已见诸于史书,然而真正初具规模却是在宋代。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繁荣时期,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同时又相互影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宋代商业的发展也大大超越了前代,大小城镇兴旺发达,纸币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盛况空前。基于这种社会状况,宋代的艺术市场发展起来。谁来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是其书画创作...

    164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翰墨飘香,丹青溢彩——实力派画家李进茂作品欣赏[图文]
    翰墨飘香,丹青溢彩——实力派画家李进茂作品欣赏[图文]

    李进茂(1943.12)斋号:三江养心斋,字号河源孺子,青海西宁人。毕业于青海农林学校设计系,1964年元月参加工作,1966年4月入党。曾在解放軍3405工厂,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青年報、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广播电视報》历任美术编辑、主任编辑等职,获全国记协三十年资深新闻工作者。2003年12月26退休。退休后继须发挥余热进行美木、摄影创作。现为中国艺术名家推荐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艺术委员会委...

    43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王鲁湘解读丁酉年陶瓷邮品:国人的审美传统[图文]
    王鲁湘解读丁酉年陶瓷邮品:国人的审美传统[图文]

    新浪收藏讯 “国人对瓷器的追捧是来源于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中国人推崇玉文化,欣赏玉的含蓄、蕴藉、润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而陶瓷的最初装作,就是达到玉器的水准,被称为类玉……”2016年12月18日,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瓷上邮票”系列邮品总策划人王鲁湘先生在中国集邮总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中国瓷器文化时说。陶瓷,其“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自古受到君王与百姓的喜爱。说到陶瓷收藏,王鲁...

    121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