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张伟,号墨缘斋主,别署湘风鲁韵,汉族,1971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鸾山镇,职业画家。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株洲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株洲市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第九届秘书长。北京台湖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央民族大学画院特聘画家。2012年研修于北京中国首届八贤 (导师张立辰、何家英、田黎明、唐勇力、史国良、陈平、何加林、郝邦义) 创作精英工作室两年制高研班。2014年结业于北京“神州好丹青”首届国画精英班。受教于中央美院张立辰教授,北京画院郭石夫先生,北京台湖国画院郝邦义院长。并深得崔如琢、霍春阳、老圃、高卉民、易图境等名家的指点。其作品经常参加省级国家级专业展览;并在全国众多书画专业杂志报刊发表刊出收编。出版个人画集八册。
主要参展经历:
2006年作品《映日荷花别样红》荣获“中华“米芾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07年作品《金秋硕果》荣获“中国水墨研究院第二届年度创作展”银奖。
2007年作品《荷塘清趣》入选“尊我始祖走进株洲”海内外美术书法名家作品展。
2008年作品《乾坤清气》入选“湖南省第二届花鸟画展”。
2008年作品《硕果累累》入选“走进广东友和杯第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
2008年作品《梅花、牡丹四条屏》荣获“全国首届国花绘画大赛”银奖。
2009年作品《丰硕》入选“第四届加拿大中华书画大展”。
2009年作品《紫云飘香》入选“第三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作品展”。
2010年作品《江南五月》入选“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书画大赛。
2011年作品《和气致祥》入围第三届“齐白石国际艺术节中国画作品展”。
2012年作品《紫气东来》参展北京台湖国画院年展。
2013年作品《清气》入选“美丽株洲”美术作品大展。
2013年作品《和气致祥》入选第六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2014年作品《版纳印象》参加中央美院张立辰博导师生展(毕业展)。
2015年作品《鹤舞松风》入选首届“凯歌杯”中国画百家精品展。
2015年作品《静对物华》入选“古蜀文脉.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举办)。
2016年作品《松龄鹤寿》参加“2016年韩中交流展”。
2017年作品《繁花似锦》等参加在山东莱西崔子范美术馆联展。
2018年作品《五德图》入选“首届“笔墨精神”中国画网络”大赛。
2018年作品《大吉祥》入选“第十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优秀作品展”。
2018年作品《美丽家园》入选“第四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作品《和谐家园之二》入选2018“翰墨神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作品《酒仙湖畔――攸女仙境》入选“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9年作品《美丽家园2》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2020年作品《酒埠江农村新貌》入选“决胜脱贫在今朝 丹青共筑中国梦”湖南省美术作品展。
在我这个花甲老人的眼中,张伟还很年轻,办事精干睿智!而且,待人谦和内敛,很是诚挚,于泼墨涂朱上下力甚勤,痴心不改,因此我视他为“小友!
张伟心无旁鹜,操持的是大写意花鸟画,无论大幅小品,都称得上删繁就简,朴拙淋漓,耐看而有意蕴。因同驻一城,交往甚多,他的画我见过不少。他走的是一条自己认准的路子,默默地耕耘,认真的体悟,画技一天比一天成熟,构图布局,造型,笔墨,都有他的想法和追求。他的画材,多取日常所见之物,葫芦,梅花,竹子,牵牛花,葡萄,麻雀,燕子,喜鹊,昆虫 ……画得很泼辣,很大气,墨下得狠,色给得足,具备充沛的艺术想象和夸张,或者说内力开张,雄健,给观者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他的画,朴拙中见出天真,率直,不刻意雕饰,不虚张声势,显现的是一种无拘无束`,随意而从容的心态,创造的是自然,饱满,坦荡,朴茂的情境,于花鸟虫鱼的形象中寄托自己的思绪和情感。正如元代倪云林所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也。”张伟心灵的大自在,催促出笔墨的率意而为,挥洒自如,墨,色淋漓,品味,韵味便远离了俗套,衍发出勃勃生气,传达出佳妙的意旨,于平常景,熟睹物的铺排中营造出艺术的“陌生感”,让我们感受到别有的新鲜。他画的葡萄我很喜欢,成串成簇的果实,晕染成一片光与色的整体效果,以厚重的浓淡墨叶与飞走的虬藤相衬,色,香,味纷沓而来,让人醺醺然。
朴拙不易,饱满不易,张伟且能于扑拙,饱满中。显出简约之风。这种简约,不是简单,不是单薄,是他表现画境的纯粹,物象的精选,笔墨的舒放。“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他的画,不是笔墨的“少”,而是物象的单纯,布局却厚重,笔墨却饱满,既有文人画的内质,又吸取了民间年画,璧画的特色,于繁茂中见雅洁,于丰富中见简逸。
张伟对早有定评的名家大写意作品,数年来,用心研习,从不懈怠。徐青藤,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崔子范……朝夕相伴,心中得到许多教益,受到许多启迪,这是他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因素。此外,他注重“师法自然”的写生,赏花听鸟,观山涉水,积累了创作的素材,也体悟出人与自然相融的妙谛,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诗),其喜何如!
假如,把张伟眼下的画作,看作是他画家生涯的一个“序曲”,随着岁月的替换,定会有更多的画作面世。任重而道远的他,还将付出更大的努力,苦读书,勤作画,磨励出自家的精神品格,笔墨功夫,然后,自成一番面目。
他的师友,皆拭目以待!
(作者:聂鑫森,系中国作协会员、原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湖南文史馆馆员)
豪放苍劲浑厚超逸
——张伟大写意花鸟画赏析
初见张伟,觉温文儒雅,青春洋溢,一介书生之气。拾读他的作品,豪放苍劲、浑厚超逸,其行笔之沉、之苍、之重,其运笔之浑、之润、之厚,如此老道的笔墨出自这位瘦弱的青年之手实属不易。
众所周知,大写意花鸟是论功力、凭笔墨、讲修养、重沉淀的画种,非短日内可轻易出效,不经过长年累月的孜孜以求是难以修成正果的。
“积劫才成菩萨”“大器晚成”应该是大写意花鸟画大家的共同特性。张伟能青年出众,才华崭露,必然与他的发愤图强,刻苦求精,加倍下大功夫的努力所分不开,也与他的天资、睿智和悟性紧密关联。
张伟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原属湖湘文化重镇湘潭地区,文风特盛,人才辈出。张伟虽然生活在南方,却少有南方人的清秀与细腻,从其作品所展现的精神气势和风貌更多的是北方的雄浑豪迈,给人以心灵震撼,可谓是南人北相。如若细查,深层次笔墨上又透露出一种南方人的灵动。
张伟少年时即喜爱美术,虽未曾进美院深造,但也是学习过几年美术基础,有一定功底,对于素描、色彩、写生的重视,强调传统的继承和笔墨,以及对生活阅历的理解等。面对传统的博大深邃,他自觉需要大补功课,需要痛下苦功。严格说来张伟的传统学养,笔墨功力是通过后天的自学逐渐得其堂奥的。作为地级市的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更好的画家和师长,并从他们那里吸收营养,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和进步。
作为同乡的先辈大师齐白石对张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齐白石以农民的淳朴真情,出自大匠之门的身手,以明朗、清新、刚健、质朴和多情的笔致挥写出牵动普通民众情思的和平梦与花鸟情,表现了心心融而为一的自然世界的无限生机和普通民众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这种真情拥抱生活的态度,风格化的语言特色令张伟敬佩不已,感受颇深。
由于一脉相承与系出经典因而张伟自觉地在艺术追求‘笔精墨妙,浑厚苍润’的品格。如何走出传统而别开生面,如何完成笔墨语言在当代语境中的转型及与时代同步的个性化绘画语言的突破,张伟基本上是沿袭光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独树个性的传统一路而来。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迈之外”。这是张伟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图景。张伟所画《富贵祥和》的繁华烂漫已不是吴昌硕笔下顾影自怜的隐喻,而是振奋人心的祖国繁荣昌盛的颂歌。张伟画《和气致祥》的夏日朗朗也不是齐白石笔下的残荷败叶,而是浓情的真情诉说,对祖国大家庭一派和谐景象的赞誉。张伟画《紫气东来》里春光无限,不是徐渭笔下枯藤老树的悲怆荒寒,而是对祖国蒸蒸日上前程无限的祝福。张伟画《清风雅韵》的八哥,不是八大笔下冷眼观世界的愤懑与孤寂,而是表达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和赞誉。张伟画《怡馨春暖》之类重彩题材更是充满着山野气息和勃勃生机,色彩斑斓,艳丽而不失庄重、和谐,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
张伟努力扩大题材并赋予其全新的内涵,他画杜鹃花的璀璨,他画牡丹的贵气,他画山茶花的红艳,他画凌霄花的妩媚,他画水仙花的天香,他画兰、菊的君子之风,他画芭蕉的盎然生机,他画松柏的阳刚气质,他画枇杷的丰硕,他画葡萄的水灵,他画柿子、石榴的喜悦等等。
可以说张伟的花鸟画始终贯穿一种鲜活、热烈、真诚、向上的情绪和美好祝愿。这种状态和精神由画家不自觉地随心所欲灌注到作品中并洋溢在花鸟画的形态,动势以及画面的布局、笔墨、色彩的运用当中得到充分体现。张伟作画用笔的勾勒、拉线、用墨的浓淡干湿,均笔笔写就,不仅反映出他的笔墨的写意性,更体现出运笔施墨的质量。
还值得一提的是,张伟在注重笔墨自然流淌的同时,善于以娇艳的色彩点缀“春华秋实”以墨衬色,以色显墨,使画面“笔则苍古,墨则雨润,彩则露鲜,悦性怡情,动静如生”,达到彩墨辉映之华美,色彩的浓丽,水墨的氤氲,泼墨的大气磅礴,勾勒的缜密绚丽,渐渐地形成张伟画风的新风格。
正是这种赋物象以生命的造型手段和感情色彩,使张伟的花鸟画能得之于形,畅达于意,情尽神妙而焕发出流光溢彩的美感魅力。
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纪,宽容的年代,盛世繁荣,祖国昌盛,无疑将给艺术家们一个更加宽广、自由的创作空间。我们的绘画不是风格不多,不是创新不够,不是技术不佳,而是精神品质日渐下滑,所以坚守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加强中国画的精神性内涵,是我们画家该担当的责任,把民族传统与当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中国的文化精神深度与中国画本体高度统一起来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张伟恰逢盛年,希望他在未来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贾德江:著名出版人、美术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