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李正明,1975 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82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进入中国日报从事美术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美术部主任、中国日报社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13 年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
1982 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在校授教于吴冠中,袁运甫,张仃等先生。受聘于清华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1988年作品入选《中国画展》
1990年油画静物获《中国油画精品大赛》优秀奖
1990年作品“黄河”获《中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1991年美术作品获《全国好新闻美术作品》一等奖
1993年美术作品获《全国好新闻美术作品》三等奖
1994年美术作品获《全国好新闻美术作品》三等奖
1995年美术作品获《全国好新闻美术作品》二等奖
1996年美术作品获《全国好新闻美术作品》三等奖
2000年漫画作品《中国新闻漫画》银奖
2002年漫画作品《中国新闻漫画》铜奖
2004年获《全国报刊版式设计年赛》铜奖
1985年8月在日本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990年在北京举办三人画展
1990年12月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
1993年7月赴德国慕尼黑举办个人画展,并获德国慕尼黑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世界艺术家亚洲画家提名》。
1993年10月德国汉堡举办个人画展
绘画作品曾赠送:美国、法国、英国、荷兰、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政府部门,同时众多作品被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荷兰、奥地利、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列支敦士登等国的友人收藏。
李正明的艺术世界
蔡昌林
在我的知情中,从陕西到北京去发展的美术界朋友中,不论是上学深造毕业后留在京城,还是通过努力以成就上调到国家美术最高殿堂的艺术家中,有不少成就显赫的大家高手。我曾经的同学李正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正明是我1972至1975年西安美院时的同学。入校我们就在一个班,第二学期分了专业,还是一个班——工艺专业。他来自陕南安康,长江流域汉水的滋润,从内到外自然比我们关中、陕北娃更多了灵秀和聪慧,各科专业成绩均在班上领先。记得第二学期来校后他送我一个 16 开大的硬壳速写本,说是假期中自己手工制作的。我一看就爱不释手,这个封面是用豆绿深蓝两种色布装裱的,右上部桔红色的"美術"两个字是用油画刀在漏版上刮出印上的。快 50 年过去,虽然后来我们因地处两地很少相见,但这个速写本我一直保存着,至今色彩依旧,看到它,我不仅想起近半个世纪的同学之情。更多的则是对这个老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在艺术领域的全面修练所佩服。
1975 年从西安美院毕业后,我分配到陕南柞水,李正明分配在西安市美术广告公司,1977 年又考入中央工艺美院装潢专业后,就师从张仃、吴冠中、阿老、袁运甫、柳维和、陈汉民、裘沙等名师,成为高材生,毕业后分配到刚创刊的《中国日报》社做美术部主任编辑、报社艺术总监一直到退休。
我晚他半年,1978 年又考回到西安美院。之后相互只是知道信息,但无联系。直到 1994 年国庆前后,我因在天坛公园布展,结束后才有暇在京见他一面,恢复联系。后来几次去京,去他家和他的办公室,看他的画,聊天谈艺,他来西安也来我处小叙。直到后来有了微信,在朋友圈交流就频繁起来,看到他当年多次随吴冠中老师写生所学到的艺术真谛,看到裘沙先生上素描课他们班的作业,看到他被推荐帮常书鸿先生绘制大画的风采,也看到了他的油画风景作品中大师传承的基因,还有他在《中国日报》版面设计上所做的大胆改革,使得其退休后还被返聘多年。我倾慕他赶上了好的机遇考入中国美术最高学府,遇到了学贯中西的顶级名师的耳提面命,加上本身的勤奋和才艺,使得他的艺术全面发展。在油画、书法、装饰画、速写、素描、国画、剪纸和工艺制作等等多门类都有突破,且在各个门类都有不菲的成就和大量风格显著的作品。看他的艺术使我享受了一场视觉美的饕餮盛宴。李正明的油画,从题材上有风景和人物,不仅有大量写生作品,亦有深入推敲的创作作品,风景以《江南水乡》系列为代表,人物以《五朵金花》为特点。
《编辑部的五朵金花》油画115×150cm 2013年
《涛声》油画115×150cm 2014年
《潞薇》油画 120×120cm 2014年
《月光》油画 120×120cm 2014年
他在2013年创作的人物油画《编辑部的五朵金花》是以报社美术部的五位女同事为模特的原形创作,这五位同事多为清华美院视传系的校友,每人都身怀绝技,在李正明的领导下,她们各显其能,使《中国日报》的插图在新闻报刊领域,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颠覆了大众对主流纸媒的视觉印象,使得李正明提出在《中国日报》头版设立插图的建议落到实处,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平台,也使中国日报成为最美的报纸而刷爆朋友圈。面对这些,当年创刊时第一个为报纸设计广告版式的老美编,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的从容,画出这五朵金花生活中最为真实的一面,这不仅反映了李正明的人物写实与画面组合扎实的基本功,也是他对其团队的肯定和领导能力及人格魅力的展现。正如四川美院牟群先生所说的“李正明的严谨认真,观察独到,与他的设计专业素养有关,他在《中国日报》三十多年,掌握了海量的图像资源,对中国报业的图像化改革了然于心,在这方面,他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在国内实属寥若晨星,李正明对平面设计的缜密,对形式语言的推敲考察,亦是令许多人望而生畏的,长期的工作经验使他对形式语言有着超人的敏感,能在浩若烟海的图像资源中捕捉灵犀所属”。
油画水乡系列(一)100×120cm 2008年
油画水乡系列(二)100×100cm 2004年
油画水乡系列(三) 100×150cm 2004年
油画水乡系列(四)100×150cm 2004年
李正明笔下的江南水乡,画面极具美感,兼具了装饰表现和拟真写实两种能力,又有对形色秩序的深入观察和梳理归纳,通过对形体质地和光线的敏锐感受,加上娴熟老道的技法运用,将形式美和意境美表达的淋漓尽致。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将其恩师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的艺术理念印记到自己创作实践中,练就了一双审美的“慧眼”,而不是仅仅限于技巧。其作品既有天马行空艺术的高度,又有让人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这一幅幅作品中,他用明艳的油彩和沉稳的笔触,冷静地捕捉江南水乡里的水衢曲桥,老巷残墙旁的枯虬新绿,使“寂寥的雨巷”、“ 颓圮的篱墙”经过充满形的秩序和色的装点,在朴实中透着新鲜,在绚丽中藏着厚重。水乡原生态,在他一丝不苟,入木三分地编排下,呈现出一种苍润华滋的视觉效应。
国画 180×48cm2000年
国画 136×68cm2000年
国画 136×68cm2000年
国画 100×50cm2017年
和许多油画家也画中国画一样,李正明创作了大量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这里选取的山水画一幅是《记忆红格镇》,从中可看出其对山水画形式语言的熟练掌控,另一幅《山凹小村》,是他用高丽纸画的,将重峦叠峰中的氤氲旖旎表现得酣畅淋漓,这也是他不拘成规的探索。
书法系列(问天)230×105cm
书法系列(江有鱼岸有家)70×50cm
他的书法作品以篆书为主,追求厚重高古,笔法苍劲有力,注重汉字结体上的形式美感,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美、结体美和意象美领悟到家,其作品就有了摄人魂魄的艺术魅力。
装饰画系列(热恋) 2000年
装饰画系列(晚餐) 2000年
装饰画系列(编辑部的故事) 2000年
装饰画系列(都市保姆)2000年
装饰画的创作是李正明的强项,我看过他的几十幅作品,其对造型线条的疏密处理,对色彩结构的渐变运用,冷暖色调对立统一的规律把控,让我如饮醇醪,忍不住拍案叫好! 而他对画面黑白对比与线条疏密的娴熟运用,来源于其专业的素养,对造型规律的长期修炼,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精华的继承与提纯,对当代艺术语言的吸收与借鉴,从他海量的速写和写生中得到印证。与他的勤奋密不可分。
剪纸抗击疫情系列(向抗击在冠状病毒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76×76cm
剪纸抗击疫情系列(驰援武汉)76×103cm
剪纸抗击疫情系列(向社区工作者致敬)76×76cm
剪纸抗击疫情系列(英雄逆行)76×103cm
记得当年在西安美院时他的装饰水粉作业就受到范文江教授的赞赏,几十年过去,那张作业他竟然保存完好,从朋友圈看到后,引起我的一阵感慨。还有他也保存着40多年前班上同学画的人体素描写生作业,他的心细又一次让我感动,而去年见面时谈到父亲从事印刷对他的影响和在朋友圈发出的一组母亲的民间刺绣作品又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虽然他在安康城里,我在岐山农村,我们能考进美院从事艺术,都与母亲身上的艺术基因有关。而他今年创作的一批以抗疫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在吸收剪纸形式技法特点的基础上又融进对造型和构图的专业水准,是对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性传承。
书写外文(竹笔)1982年
看他1982年用自制竹笔信手写出的整页英文字,看他1984年为中国日报社节约经费用手工制作的《中国日报摄影大赛》十枚奖牌,与文前提到的1973年他送我的那个《美术》速写本,正好是那个时代美院工艺系学生基本功实力的一个并不多见的范例,也为李正明的艺术世界之所以如此宽泛奠定了基础。
我为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同学而骄傲!
本文作者:蔡昌林,陕西岐山人,1975、1982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有《寻源觅真——蔡昌林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唐开国二十四功臣》(西安,三秦出版社)《蔡昌林画集》《蔡昌林文物题材彩墨画》《蔡昌林艺术寻源网站》《周秦汉唐梦——蔡昌林影像》(陕西音像出版社),编著《现代设计艺术》(陕西人民出版社)《西部之星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陕西美术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