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王进玉:文艺评论不能轻评重论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小唐 点击 :

关于评论,毋庸置疑,要有“评”有“论” 。如果非要给它们排个顺序,或分个主次,笔者认为,则应先“评”而后“论” 。也就是说,对于评论而言,点评、品评、批评,应该是第一位的,是评论的首要任务,也是基础和根本。第二位的,或者说其次才是论述、论理、论证。

但现实中,很多评论家,尤其是学院派的一些专家、学者,却大都在坚持以考据为主的学术传统。他们过分注重“论”的部分,重理论、重考据、重引证,而轻评价、轻判别、轻分析,总认为“论”比“评”更重要、更严肃,也更显深度和厚度,以至于经常会拿现有的宏大理论谱系来“套”评论对象,可想而知,所写文章与评论对象往往是“驴唇不对马嘴” “风马牛不相及” 。或者干脆把评论文章直接写成了中规中矩、不折不扣的学术性论文,而其中真正属于“评”的部分,诸如作品究竟好与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对此类现实问题的看法,所占篇幅则寥寥无几,更多的是“纵观艺术史……”“古人云……”“研究发现……”“资料表明……”等所谓“论”与“述”的段落,似乎以此才能显示和证明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而始终欠缺一种明确的、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式的评价、批评。

明明三五百字就能讲清楚的事情,非要写成像老太太的裹脚布那样又臭又长的文字,表面上看似旁征博引、娓娓道来,颇具学术风范,实际上却是在“掉书袋”“兜圈子” ,玩弄文字游戏,或纯粹为了史论而史论、为了考据而考据,久而久之,也便丧失了评论中最可贵的问题意识、批评精神,以及敏锐的洞察和判别能力。试想,倘若一篇文章既没有鲜明的观点、态度,又难以起到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和效果,还破坏了评论文本应有的规范,助长了“轻评重论”的不良风气,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够算作是合格的评论呢?

殊不知,评论最重要的就在于“评” ,只有“评”的准确、精彩,“论”才有价值,才有可能出彩。评得不深入、不到位,则很难具有说服力,也自然失去了评论的真正功能和意义。务必要清楚,“评”是“论”的前提和基础,它为“论”提供必要的价值判断。而“论”则是“评”的补充和延展,它是为“评”服务的,为其寻找一定的理论参考或事实依据。所以,一定不能混淆了关系、颠倒了主次,否则对文艺评论工作的开展,以及评论文本的建设,都将十分不利。

另外,相对于“论”而言,“评”的难度则更高,也更需要眼力、胆识,更需要真知灼见,来不得半点含混、玄虚,远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而当下,普遍欠缺的也恰恰是“评” ,而非“论” 。正因为鲜有优质的、耐读的品评类、批评类文章,才使得文艺评论一直为外界所曲解和诟病。因此,“评”才是当下评论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亟须关注和重点开发的版块,它对于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以及提升大众审美、传递价值观念等,都有着直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千万不能对其轻视,或抱有偏见。

尤其在快节奏的当下,大家对冗长的论述类、考据类文章,已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有着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一方面由于今天的我们,自主支配的时间的确有限,大家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尽快掌握更多真正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当下太多所谓的学术性论文,格式化、套路化等问题严重,行笔中缺乏应有的立场和态度,文章里真正有质量、有价值的部分实在不多,读罢要么令人感觉晦涩难懂、一头雾水,要么则感觉平淡无奇、枯燥无味,如此一来,不如不读。倒是单刀直入、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式的评论,恰恰是大众所欢迎的,也更加符合新时代对学术、对文艺评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的确,有价值的、优秀的评论文章,并非写得越长越好,也并非将学术词汇、专业用语堆砌得越多越好,最主要的还在于能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关键、要害,能否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地予以指出、评价、批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需刻意经营文章的篇幅,以及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

总而言之,“评”才是评论的主体,也是当前文艺评论的短板和弱项。一定要重视起来,在“评”上多下工夫,力求评出水平、评出见地、评出特色。当然,“评”和“论”其实有着不可拆分的关系,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本文也并非在说“论”不重要,相反,作为真正的评论家,在论述、论理、论证等方面同样不容忽视、不可偏废,只有具备足够的理论、史论等知识,熟练掌握一定的论述、论证等方法,才能为“评”提供更为充分的学理支撑,才不至于“评”得偏颇或走样。而对于那些胡诌乱扯、闪烁其词、隔靴搔痒、泼妇骂街式的评论,则理应予以反对和杜绝。(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相关文章

  • 朱万章:岭南画派的另一传人陈凝丹[图文]
    朱万章:岭南画派的另一传人陈凝丹[图文]

    1936年,陈凝丹(前排左二)与黄少强(前排中)及其他民间画会十子一起留影陈凝丹(1912—1985)是二十世纪广东地区重要的山水画家,是“岭南画派”的重要传人。他的艺术人生,可用1949年为分界线划分成两个时期:前期是艺术的积累时期,后期是艺术的发展时期。在前期,他从师学艺,在十八岁时(1930年)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在时局动荡中,以画笔作武器,从事抗战宣...

    122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高兴博士:有关设计当下使命的思考[图文]
    高兴博士:有关设计当下使命的思考[图文]

    当代社会是一个以众多的设计产物不断填充而成的巨大社会容器。这个容器的形成和存在,意味着其中的组成部分不仅仅限于“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部分,而且也包含着围绕“信息”所形成的搜集、分析、交流、接收等一系列较为高级的行为和产物。尤其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这个部分的内容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表现出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如各种虚拟技术及相应的虚拟产品的大量出现,就一方面显示了这种社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

    80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隆盛博物馆是否沦为圈钱工具[图文]
    隆盛博物馆是否沦为圈钱工具[图文]

    原标题:隆盛博物馆沦为圈钱工具?日前,号称“国内最大民营博物馆”的隆盛博物馆关门,馆长蔡振强失联的消息在艺术圈内掀起一阵波澜。尽管有最新消息显示蔡振强正在处理拖欠房租问题,但是作为明志集团旗下的私人博物馆,蔡振强以艺术品抵押方式在明志集团旗下的金融平台“明志财富”上进行融资、贷款、担保等圈钱行为也被业内质疑。消息称,因为资金链断裂,蔡振强欠下上亿元债务。究竟隆盛博物馆卷入了怎样的艺术品金融纠纷中...

    168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我与邓之诚先生的书缘[图文]
    我与邓之诚先生的书缘[图文]

    昌谷集序说起民国的史学大师,可能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二陈、顾颉刚、吕思勉等诸位先生,邓之诚在目前的知名度就没那么高。可我最先知道的,正好就是这位邓先生。大概在1989年左右,我正是个小县城的初中生。我们那里风气闭塞,新华书店刚刚实行开架销售,可以随意翻看,比以前方便多了。有时几个爱看书的同学会结伴到县城的新华书店去看看书,主要是选购习题集,顺便也看看各种杂书,毕竟十来岁的孩子好奇心简直是无...

    51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英绘油画创作:油画布上的东方诗境[图文]
    李英绘油画创作:油画布上的东方诗境[图文]

    李英绘《溪山清远》林木中国人画的油画应该是中国人的画,不必太像洋人的画。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上海画家汪亚尘就这样说过,他的话说了快一百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油画家们似乎未必明白。中国的传统艺术自成体系,近代以来,谈艺术者多以引进外学为荣,有时不辨外学之新旧与价值,故以外国之旧,引为中国之新。其实,无论何种艺术形式,都应该成为表述中国人自己情感的艺术手段。以油画的工具、材料和某些技法特色,却以...

    126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西方美术中的《圣经故事》[图文]
    西方美术中的《圣经故事》[图文]

    中世纪意大利祭坛画 图片来自网络原标题:《圣经》故事与西方美术创作一直以来,艺术与宗教之间都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在西方,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可谓撑起了美术史中绘画题材的“半边天”。从“创世纪”到“出埃及”,从“耶稣受洗”到“基督复活”……这些《圣经》故事似乎已经被艺术家们展现了无数遍,变成了艺术史中耳熟能详的一部分。《圣经》是犹太教、基督教的经典。基督教中,《圣经》由《旧约》《新约》...

    32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其命惟新者刘佑局是也[图文]
    其命惟新者刘佑局是也[图文]

    “ 刘佑局先生作为幻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他的作品表现了中西文化合璧的双重性格,同时又具有独立精神的文化品格,他开创了当代一种最新的画风。”—— 克里斯缇娜·亚赤蒂尼(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董事局主席)广东美术界近期的两则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一是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举行,并评选出广东百年美术史上的二十一位已故大师,始起李铁夫,止于杨之光,中间有何香凝、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林...

    100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梵高纽南时期的白杨树小路将修复,是否受印象派影响?[图文]
    梵高纽南时期的白杨树小路将修复,是否受印象派影响?[图文]

    梵高第一件被荷兰的博物馆收购的作品《纽南附近的白杨树》(Poplars near Nuenen)近期将被修复,这也是1903年,梵高第一件进入公共收藏机构的作品。围绕画作中的白杨树这一重要景观,此次修复有望解开关于画作的两个由来已久的谜团,为研究这些有趣的问题提供不同寻常的契机。梵高为什么要重复使用画布,在纽南的旧教堂塔楼和他父亲墓地的早期构图上作画?尽管后来的大部分白杨风景画都是在荷兰的村庄完...

    178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明代祝允明《一江赋》卷谈别号书[图文]
    从明代祝允明《一江赋》卷谈别号书[图文]

    历代具体描绘水的画作数量不少。但是以水为主题的书法作品似乎较少见,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明代祝允明书《一江赋》卷就是这样一卷难得一见的重要作品,让人觉得通过文字传达,从意象中升华的水景,同样可以琉璃千顷,变化万状,相较于具象的眼中水景亦不遑多让。本文拟就《一江赋》卷属于别号书的问题做初步梳理,聊以一孔之见,抛砖引玉。谈到以水为题材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熟悉者无不会想到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马远的《十二水图...

    88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曹植与酒的不解之缘以及悲剧人生,这件陶耳杯或是见证[图文]
    曹植与酒的不解之缘以及悲剧人生,这件陶耳杯或是见证[图文]

    三国·魏 陶耳杯 山东东阿曹植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1951年山东东阿曹植墓出土了一件耳杯,为灰色陶质,侈口,浅腹,双耳,平底。曹植生前潦倒,“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死后亦难以厚葬。在崇尚饮酒的世风影响下,曹植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件陶耳杯或许就是他日常生活的写照。耳杯又称杯、具杯、羽觞,基本形制是扁椭圆,弧形壁,浅腹平底,饼形足或高足,口缘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耳...

    155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傅抱石《听泉图》高价成交的理由[图文]
    傅抱石《听泉图》高价成交的理由[图文]

    2019年秋拍,北京保利近现代书画夜场无疑是值得回味的,尤其是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拍卖过程扣人心弦。傅抱石一生创作过多幅以“听泉”为题材的作品,有的甚至构图极其相似。这件《听泉图》为其晚年所作,尺幅110×53厘米,约5.2平尺,以估价待询的方式上拍,现场以2800万元起拍,堪称为整晚拍卖中最为胶着的一件作品,委托方与场内买家都不肯退让,一口十万的竞价阶梯,最终以4510万...

    156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清馨宁静,纯净莹明:著名画家尚波花鸟画艺术[图文]
    清馨宁静,纯净莹明:著名画家尚波花鸟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尚波,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后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北京画院、中书协第四届研修班等,得诸多名家亲授,传统学院书画技法深厚,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协会员,山东省工笔画学会主席团成员,省画院画师,东营市工笔画学会会长,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市画院画家,市老年大学国画班导师,作品曾在《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发表,并多次入选中...

    90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天地玄黄 金墨无界 年度人物崔海权特别报道[图文]
    天地玄黄 金墨无界 年度人物崔海权特别报道[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

    161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品为何越来越贵:市场大数据所看到的奇景[图文]
    艺术品为何越来越贵:市场大数据所看到的奇景[图文]

    达芬奇《救世主》2017年11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以4.5亿美元成交,极大地提升了艺术品拍卖的价格纪录,将艺术品拍卖带入一个新纪元关注艺术品市场时间越久,往往会对拍卖中的高价习以为常,因为无论怎样的年景,总会不时爆出的艺术品拍卖新纪录,引发几场打了鸡血似的讨论。然而在过去的2017年里,已经对高价练就了较强抵抗力的人们却难免会发现这样一件奇怪的事:自己的鸡血不够用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的气血...

    141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郑友深敦煌石窟临摹和山水创作作品欣赏[图文]
    郑友深敦煌石窟临摹和山水创作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郑友深,广东省汕头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 岭南画院聘院画家荣宝斋推荐艺术家香港大公文交所挂牌上市画家毕业中国美术学院山水专业获奖入选获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江苏省美术馆)获2008年广东省美术家协会50周年大展优秀奖(广东美术馆)获2015年首届“凯歌杯”中国画百家精品展二等奖(厦门...

    58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