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没有传统滋养 当代艺术永远是个孤儿[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火龙果 点击 :

没有传统滋养 当代艺术永远是个孤儿 | 美术评论

谷文达

双核生活

谷文达曾说:“作为一个生长在南方的人,我很厌恶上海的市侩生活。就像我也不喜欢印象派绘画,尽管它在风格上挑战了传统,有开派立说的意义,内容上却是法国市民生活的写照,不带来对社会和政治的看法,是没有革命性的,是风花雪月。”

“我喜欢唐宋山水的博大气势,不喜欢明清的,我自己想走一条路,和自己的出身背景有所不同的路。这可能也是现在过上双核生活的根本原因,老想离开熟悉的东西,逼着自己走到新的地方,但也知道人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谷文达形容自己过着标准的“双核”生活。他规定自己每年要有一半时间待在美国,因为家庭在那里,还有一个带五百亩地的水墨工作室在纽约郊区;而大型装置和艺术项目的相关工作都在中国进行,因为创作所需的材料、技术和人才都在中国。

“我希望我的作品里有传统的失传的工艺,而且尽量不使用人工材料。我的生活也是这样。”他原先在西安甚至有一间专门的石刻工作室,靠近采石场,为“碑林”系列的创作养着三十多个人。“现在找不到那么好的刻工了,而且皇陵边那个原先为西安碑林提供石材的采石场也已经禁止开采。”

不过所谓“双核”,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我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在美国也将近三十年了,我毕竟受过社会主义教育,经历过文化g命,一下子跳到最资本主义的纽约,这种经历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的。”

早年经历的印记还体现在对女儿的教育上,相比美国妈妈的放养式教育,谷文达是个中国式的严父。他要求女儿学中文,带她拜孔子、爬泰山,游敦煌和西藏,不想让这个长在美国孩子变成“中国文盲”。

传统与当代之间

谷文达是浙江美术学院上世纪文化运动后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最后的文人画大家”陆俨少,接受的是严格扎实的国画训练,不仅学绘画技法,也学为人处世。

“中国的师生关系和西方不一样,不是毕业了就独立了,老师就像树一样,你是他的学生,一辈子是他的学生,大部分人离不开这‘紧箍咒’和‘阴影’。我去做当代艺术,按以前的说法是大逆不道的。我从来没有不尊重我的老师,可是话说回来,有建树的往往都是勇于‘离开’的人。”

回望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谷文达说自己赶上了“85新潮”,是运气好:“中国的当代艺术仍然是很小范围的,是个孤儿。它应该要有、也终将会有自己文化的延续,有自己的身份,就像西方的当代艺术从文艺复兴渐渐发展过来。我出身于国画系,也是我的运气,因为传统的部分我不需要补课。”

关于传统的问答

问:在“85新潮”期间,您独树一帜地提出:“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在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向西方现代派挑战,这样才能建立属于我们的当代艺术。”这是否和您出身国画系有关?

谷文达:“85新潮”时的那批艺术家,基本都是学油画、雕塑等专业出身,像我这样出自国画的当代艺术家凤毛麟角,这可能导致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他们有所不同。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站得够高,看得够远,不能只满足于当下的运作过程,您得清楚最后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当下乃至未来,我们对西方的引进和学习都非常必要,但最终得立足于中国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时代使命。我觉得我们的责任应该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延伸变成一个当代文化。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又应该对其他文化、民族的东西进行充分地梳理,然后将它们也变成我们自己文化的元素。我当时就是基于这几个观点提出了“向现代派宣战”这个口号。

问:您到了美国之后,做了很多连外国人都瞠目结舌的作品,比如使用人的头发、胎盘等多种物质进行创作。这些“惊世骇俗”的表达方式和传统又有何关系呢?

谷文达: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对国内以文字、语言为主体的创作暂告一个段落,而当时又正值千禧年,美国很多科学家认为千禧年是生命科学、生物时代、遗传工程时代,这个时代科学可以颠覆和改变人的道德法则、社会秩序,这是科学里最危险的一个境地,我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开始利用人体材料这种物质本身进行创作。

但我当时做的,本质上仍是国内创作的自然延续。比如《重新发现俄狄浦斯》,我采用了月经血这种物质,但这个作品最重要的部分并不是“物质”,还是“文字”,因为它包括了16个国家60个妇女用月经血写下的个人声明,这其实是文字的延续;而胎盘粉,它本来就是中医的一味补药,做展览时,美国博物馆的教育部门还专门考察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证实了这一点。这种材质本质上仍旧是传统的,只是注入了我们现代人的生存意志。

问:有些人对您下的“反传统”的论断,其实您并不认同?

谷文达:从我的艺术实践来看,传统一直是我的一个基因,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传统,也不能离开。如果这个“反”能够成立的话,也是在“传统”这个基因上的再建立。不存在任何一个空泛的“反”,“反”的基础一定是你掌握了相对的传统,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传统。解构主义实际上是一个重构主义。

现在很多艺术家认为的传统,就是把京剧脸谱、书法、山水画等最具有典型意味的中国元素拿出来用一下,这完全是个误解。传统其实是一个有机体,五千年来一直在吸纳、更迭、交替、演变。元代的传统和宋代的传统是不一样的,清代的传统又加入了满人的东西。

传统不是你用三五年在课堂上搞宋元明清临摹就能掌握的东西,对它的体悟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我对传统的学习和理解,直到今天仍然是进行时。而事实上我在西方这三十年对中国传统的认知程度,远远超过了我跟着陆老师(陆俨少)学习的程度。

课堂上的学习,充其量掌握的只是一个(传统的)形式,而不是传统本身。体悟传统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当下的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生存状态,必然会在未来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所以,我特别主张,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环境、家庭背景和自己将来想做什么等诸多角度来理解传统。你要相信传统会在你的一生当中,不断地教育你,给你力量和启发。

问:著名评论家刘骁纯曾评价您是“远离中国广大艺术家群,更远离公众的超凡浪子”。但其实从《联合国》到《天堂红灯》,再到《中园》以及在佛山创作的《孝经》,都是有很多人参与的作品?

谷文达:我的任何作品都有两个基点:一个是我自己的创作需要;一个就是观众的参与。我的作品一直有参与性,因为有参与性才有观众,才有话语权。我的《联合国》有四百多万人参与,这个在世界美术史上是没有的,是个巨大突破。而去年母亲节在佛山做的《孝经》,我更邀请了1060个三年级儿童,在一千平方米的红绸上写《孝经》。

中国的当代艺术现在面临着最好的发展环境,但它仍然是一个“孤儿”。事实上,中国的当代艺术只是时尚的宠儿,和普通老百姓基本不构成关系。这就是我作品的参与性所要发起的“挑战”,就像我用胎盘、月经血、红灯笼向西方发起挑战一样。

问:但我采访过的一些当代艺术家却认为,能被大众轻易理解和参与的不会是好的当代艺术。您觉得让公众了解、参与,是一个刚性需求吗?

谷文达:让公众理解究竟是不是个刚性需求,这事不能泛泛而谈。因为艺术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从一开始就认定一个标准:一个艺术家在工作室完成一件作品,只完成了一半,接下来的那一半必须拿到公共空间,由公众帮助完成。

一件作品不得到社会的反馈,让它自生自灭,不是我所追求的。我希望作品一定要经过社会的检验。

问:可是很多公众对当代艺术的感觉是,特别晦涩难懂,更不要说参与了。

谷文达:优秀的作品应该有两部分构成:首先得有喜闻乐见的特点,同时应具有深度的一面。

我在佛山做的《孝经》,采取了一个大众很容易参与的形式,但它的内核不是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可以轻易理解的。我认为成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一定有这样一个双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大众所触及、理解,但另一方面又需要大众有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

相关文章

  • 伦勃朗的自画像:最后的审视[图文]
    伦勃朗的自画像:最后的审视[图文]

    伦勃朗作品《有两个圈形的自画像》114.3cmx94cm如果要列数赋有传奇经历和悲剧色彩的艺术家,伦勃朗无法缺席。他用如同过山车般的生存经历告诫那些涉世不深的后辈求艺之路的艰辛,同时又身先士卒地将自身扮成茫茫星空中遥不可及的星辰,令仍挣扎于尘世的碌碌庸才们望尘莫及。对于我来说,穿梭时间却依稀可辨的是他画中经年累月的眼眸带来的一瞥,这一瞥源自他用短暂一生积淀的自我描绘,只可惜当这摄人魂魄的目光撼...

    9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从求真到写意,细数中国画中的兔[图文]
    从求真到写意,细数中国画中的兔[图文]

    兔年新春,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向地球发来了一份新春礼物——月面的图像。在中国人心中,玉兔自古就与月亮联系在一起,寓意吉祥。细数流传至今的中国绘画作品,除了玉兔之外,还有不少经典的兔形象,它们见证了中国绘画审美与技法的演变。近现代画家刘继卣笔下活泼的写意兔《女史箴图》中的“长耳朵”《西游记》中有一个关于在月宫中捣药的玉兔思凡下界、变作天竺国公主的故事。这则故事脱胎于古时有关月与兔的神话。早...

    189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复盘2019年春拍:瓷器市场里只有精品为王[图文]
    复盘2019年春拍:瓷器市场里只有精品为王[图文]

    波浪式的艺术品市场在2019年经历了较为激烈的跌宕,从年初的“破冰”的期待,到“中美贸易战”下的阴影。本季春拍中,拍卖行“求稳”的心态非常明显:一方面减量,控制成本,一方面尽力选精,保证市场成交基准线。(12家指标拍卖行:香港蘇富比、佳士得香港、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诚轩、华艺国际、西泠拍卖)对于瓷杂板块来说,顶级私人珍藏在本季发挥主力作用...

    71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王承东:当代艺术与传统精神[图文]
    王承东:当代艺术与传统精神[图文]

    王承东在人类艺术历史缓缓流淌的长河中,直到上个世纪初,才涌现出了钱塘潮一般的巨浪,各种艺术思潮,艺术流派风起云涌。貌似纷杂无序,但寻其脉络,有两个绕不开的人物:杜尚和波依斯,因为他们影响了艺术流动的方向。“当代艺术”是现在讨论最多,也是最不确定的概念。因为“当代艺术”既有广义的概念,也有狭义的概念,它至今还在发生着延续着,其状态还没有完结。那么既然目前还没有所谓的“准确的”,“全面的”定义,我...

    140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单色釉的市场[图文]
    单色釉的市场[图文]

    由于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近几年,单色釉瓷器备受藏家青睐和追捧,像汝窑之类的单色釉瓷在海内外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引发文博收藏界的持续关注。单色釉瓷器是指仅以一种色彩装饰的瓷器,纵观我国历史中的单色釉瓷,它们或浓艳绚丽、或清淡含蓄;部分单色釉瓷器,釉下有暗刻花纹,似有似无中,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优美的图案。从宋代官窑到龙泉青瓷,青色系的单色釉十分惹人喜爱,涉及粉青、梅子青、豆青等,以釉色而寓自...

    196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凭什么可以卖到2.3亿[图文]
    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凭什么可以卖到2.3亿[图文]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6月4日晚,傅抱石巨作《云中君和大司命》现身保利春拍。以1.6亿元起拍,竞价迅速过两亿,最终以2.3亿元成交,刷新了傅抱石有史以来的纪录。《云 中君和大司命》就是傅抱石在新中国特殊历史情境中表达自我的重要作品,它与其同时期表现现实的作品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创作于1954年的《云中君和 大司命》是傅抱石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此件作品与重庆时期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

    95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千年一梦 旧曾谙——品评贺文斌的艺术语境[图文]
    千年一梦 旧曾谙——品评贺文斌的艺术语境[图文]

    后园-惊艳130x110仲敬干(美术评论家)结识旅居苏州的艺术家贺文斌先生,是在早春时分的南京。我赴南京,是应江苏省油雕院院长孙俊先生及职业艺术家王成先生之约的。也就是这次金陵之行,在王成的工作室遇见了“当代”艺术家贺文斌先生。我引住“当代”,那是我无法去拿捏“当代”,当然也没有人告诉我“当代”所指向的是什么年代才可以是“当代”。但是,当我翻开文斌的画集时,我还是感受到强烈的“当代”性。文斌...

    33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的?[图文]
    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的?[图文]

    从前几年高高在上的故宫博物院到前几天引起广泛关注的“俏格格娃娃”,故宫近年来的改变一直备受关注。不过,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生活?网上那些“爆款”文创产品如何产生?营销收入又去向何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做客某档互联网视听节目时给出了答案。不能沉睡在“世界之最”里单霁翔刚到故宫当院长的时候,办公室给了他一份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其中写了故宫诸多的“世界之最”。但单霁翔觉得,当自己真正走到观...

    27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浅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点及趋势[图文]
    浅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点及趋势[图文]

    如果从2012年算起,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颓势已经持续8年了。造成这种颓势的原因很多,分析的文章也多,在此不再细述。首先来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近3年的走势。2019年2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18年度全国十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述评》。这份报告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西泠拍卖等10家拍卖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态势。我们不妨结合2016年度和201...

    25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七:跋《孙过庭书谱》[图文]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七:跋《孙过庭书谱》[图文]

    唐孙过庭书谱墨迹有印刷品刊行于世,是学习王羲之书风之范本。但因年代久远,残损较多, 甚至大段缺失。宋代太清楼书谱刻帖乃最佳刻本。惜大部已佚。明嘉靖年间,江阴曹氏依太清楼本,重橅之刻帖,现由北京图书馆珍藏此帖,虫蛀过甚,但与墨迹本对照后者残缺之处,适可由前者补充。前者残损之处又可依后者判定,两相弥补,便可窥得全豹。馆藏书谱刻帖虽系重橅,但刻工精细,较好体现出墨迹本之神采气韵,然亦有未...

    71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沈克明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图文]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沈克明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图文]

    艺术简历沈克明,1962年出生于河南博爱,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9年结业于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画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河南创作中心创作室主任,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郑州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东方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获“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金奖,第一届“爱我中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大展金奖,“...

    66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融宋入元,南宗正脉——王鉴绘画艺术略论[图文]
    融宋入元,南宗正脉——王鉴绘画艺术略论[图文]

    前年上海博物馆以“南宗正脉”为题展示过“娄东派”王时敏、王原祁的绘画精品,作为其姐妹篇,上博上周起推出“集古大成”特展,展出馆藏王鉴、王翚绘画精品。《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特刊发关于“虞山画派”研究的一组专稿。清初“四王”分“娄东”、&ld...

    47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达达诞生100周年:改变艺术史的达达精神是什么[图文]
    达达诞生100周年:改变艺术史的达达精神是什么[图文]

    汉娜·霍克1919年创作的作品《用达达餐刀切除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纪元》 “如何实现永恒的幸福?你只需要念:达达。”这就是于1916年宣布的达达主义,它以完全崭新的视角去观看艺术,观看日常。但最重要的达达遗产,是观念,而非具体的物件。在达达诞生100周年之际,相关纪念活动也在全世界此起彼伏地展开。热闹喧哗的纪念活动之余,艺术工作者也在反思,真正达达精神之所在。朱洁树“如何实现永恒的幸福?...

    173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喜迎建党100周年|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王志华[图文]
    喜迎建党100周年|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王志华[图文]

    如果有那一幅画一打眼就能让人眼睛为之倏然一亮,那它往往就是好作品,就会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你细细的品读下去,并留给你一些拂之不去的回味——这正是王志华的人物画带给笔者的第一感受。中国画走到现在,花鸟、人物、山水各领风骚。各种形式表现方法不同,但笔墨线条是其核心。人物画要用形式讲好一个故事。要注重细节描写,一个人的心态不同,其肢体和面部表情是不同的,要表达出来,必须要认真揣摩和体会,注意观察...

    74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谢时臣:尺缣槠墨慰浮生[图文]
    谢时臣:尺缣槠墨慰浮生[图文]

    正德九年(1514)的秋天,江西宁王朱宸濠派遣使者到苏州招募贤才,目的无非是扩充人力,徐图征进。时年二十八岁的谢时臣和四十五岁的唐寅作为吴中名士同时受邀前往南昌。去后数月,聪颖慧黠的唐寅便察觉到了宁王谋反的政治意图,于是“赤身裸体,露其丑秽,佯装疯癫”,宁王见疯癫的唐寅已失去利用价值,便放走了他。而同去南昌的谢时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也识破了宁王的不轨图谋,但为了保住性命,迫不得已在宁王门下苟...

    54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