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茗茗 点击 :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梁耘,1943年生、陕西蒲城人。196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7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主席。师承脉络:范宽、沈周、石涛、髡残、龚贤、黄宾虹、潘天寿、石鲁等大师。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雄浑苍劲之美

——梁耘的山水画

邵大箴

读了梁耘君的水墨画,听他兴致勃勃地讲述他的艺术经历和一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我很感动,也很佩服。这是一位诚实、勤奋、执着、有悟性和创造精神,又非常谦虚的艺术家。画家不论天分高低,真正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坚持辛勤地劳作和不断深入思考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张大千说过,在画家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兴趣、爱好、路子正和坚持不懈的实践,由此领悟艺术的原理,做出引人注目的成绩。梁耘艺术成长和取得成功的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梁耘在西安美术学院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接受的是中西融合的绘画教育,在学生年代,他练就了扎实的造型能力。早期对中西绘画均有所涉猎,80年代初曾有油画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之后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几十年来专心致志地画他心仪的渭北高原苍劲雄浑的自然景色,一面发挥他的写生特长,一面努力钻研传统中国画,练习书法,领略传统中国画平面造型和计白守黑的原理,在笔墨上狠下功夫,并努力把西画写实技巧融合在笔墨之中,终于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绘画风格。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绘画不论中西,选择素材和描写对象并非无关重要,即使风景、山水也不例外,因为画别人未画过的景象本身便有一定的意义。当然,绘画创作除了选择合适的表现对象,还必须要有相应的绘画技巧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站得住脚。梁耘一心迷醉的是横亘于渭北高原之上的山脉——处于恶劣自然环境的“北山”,而不是水源丰富、林木繁茂的“南山”(终南山),便说明他对幼年生活的如是环境有难以磨灭的恋情。故土滋育了他的趣味爱好和审美眼光,培养了他能在困难生存环境里倔强地显示生命力的草木山石中,发现豪迈阳刚之气和雄浑、壮阔、苍茫的大美。他坚信北山山脈照金山景色便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自然范本,由此更坚定了他为发掘、表现和传播这些雄健、刚毅、有勃勃生机自然景象的决心。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可以用乐此不疲、锲而不舍来形容梁耘的这段漫长的绘画实践。一位艺术家在一个地域反复经营同一类题材,描绘类似的景物,如果没有一种理想支撑是难以想象的。那些一棵棵粗实、雄壮的古柏,以及它们呈现出的各种曲折苍健的容态,传达出它们在与干旱、风沙顽强搏斗中茁壮生长的经历,象征着陕北高原劳动人民坚强的勇气和毅力。梁耘写的是古老柏树,是山峦、窑居,是莽莽野林,却在它们身上揭示一种自強不息的精神,他也因此得到深深的激励与鼓舞,驱使他甘于寂寞地在这里默默耕耘数十年。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为人诚实憨厚的梁耘,一心要把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故土所包含的力和美,用自己的绘画作品表现出来。他在创作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所谓有个性的绘画风格是在长期艺术劳动中自然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画自己面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不模仿古人,不追慕时尚。这也正是梁耘为人直率、坦诚和憨厚的性格所决定了的;而他这位陕北高原汉子所具有的宽阔心胸和质朴品质,也与苍茫雄浑的大自然心心相印。因此,当他掌握了传统国画的规则和技巧之后,他的水墨艺术创作的个性面貌便逐渐显示出来:在粗实、厚重中显示律动和韵味,在苍劲、雄浑中展示灵性和生气,作品展现出醇厚华滋的面貌。大概由于他认为有千年生命的古柏最能表现他的审美理想,为它们造像的作品在他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梁耘对焦墨情有独钟,焦墨是有很多限制的一种水墨艺术,它要在枯笔、渴笔、竭墨中表现笔墨的一种特质美,显示笔墨语言深沉浓黑的刚健质朴的内在力量。梁耘通过笔力笔锋的运动,使焦墨的点线轻重、粗细、刚柔形成微妙的变化,以及充分利用黑白关系,赋予醇厚的焦墨以难得的滋润,造成丰富的画面效果。我认为,他的焦墨山水创作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度提烁,充分反映出这位雄浑苍劲之美歌手的艺术成就。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梁耘的艺术创作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观众的赞赏,但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谦逊的态度。不顾进入古稀之年,他仍然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向新的高度攀登。梁耘的艺术成就和他的这种品质和精神,在浮躁风弥漫的美术界,值得我们学习,值得点赞!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品读名家梁耘的国画艺术 | 艺术科普

相关文章

  •  物道|传统文化,需要被人来铭记[图文]
    物道|传统文化,需要被人来铭记[图文]

    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喊累”的时代,彩虹合唱团的《感觉身体被掏空》引发了无数上班族的情感共鸣,而葛优大爷二十多年前的经典一躺也重新被网友扒出。我们都累,而除了瘫倒在沙发上刷刷朋友圈以外,调整生活态度才是更应有的休憩之道。手握一件精心打磨的手作,感受物件的温润经指尖流入内心,让疲惫的心有一个重新抖擞的理由。这是身处“全民喊累”时代的我们逃离繁琐俗事的良方,也是“物道”所倡导的生活方式。秉持传...

    106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儿童美育如何避免“习得性无助”[图文]
    儿童美育如何避免“习得性无助”[图文]

    “儿童画考级”问题是从教育领域生发而迁移到社会中去的现象。从1995年开始,我国出现了“儿童画考级”。社会各界对其的争论与质疑从未间断。1999年,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在给社会的一封公开信中,抨击儿童绘画考级评级的不可取之处,成为反对考级的先锋。此后的20多年来,“考级”的赞成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有争议的“社会文化”现象。自1998年开始,《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

    138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孟云飞:钱学森的绘画情怀
    孟云飞:钱学森的绘画情怀

    钱学森(1911~2009)钱学森(1911~2009),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弹元勋”。他不但在科学上成就非凡、功勋卓著,而且在艺术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他非常强调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认为科学家需要懂一些具体的艺术,艺术家也要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在这方面,他不但一直身体力行,而且也卓有成效,拿他的话来说自己就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受益者。他的艺术修...

    170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马晨光[图文]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马晨光[图文]

    【艺术简历】马晨光,本科及硕士就读于北京服装学院、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美术家协会举办展览并收藏。《何为美好生活》《桃花马上请长缨》《琵琶长笛两相和》《万方乐奏有于阗》《采微系列》组画《采微系列》组画《采微系列》组画《采微系列》组画《采微系列》组画《采微系列》组画《采微系列》组画...

    86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曹星原:模仿和剽窃何以成为中国艺术的关键词[图文]
    曹星原:模仿和剽窃何以成为中国艺术的关键词[图文]

    她说,一部美术史鉴证的是人类视觉语言创新史,而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才有创新。透过今天的艺术教育现状展望未来的变革,辉煌的未来始于今天的创见。1、未来:我们可曾脱离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我只能去预测、我只能去想象,但我不能给你展现。可是我在讨论未来的这个场景之下,想讨论一下我们是怎么从过去一步一步走到未来的。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当中,会遇到一些什...

    138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山河锦绣歌盛世翰墨飘香迎国庆——贾双武彩墨庆十一[图文]
    山河锦绣歌盛世翰墨飘香迎国庆——贾双武彩墨庆十一[图文]

    2022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73周年华诞,同时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也即将在这火红的金秋十月召开。十月,注定是一个伟大的节日,它蕴含了中华民族崛起的豪迈,同时也凝聚了无数华夏儿女的盈盈心语和无限祝福。在这样一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各行各业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热爱,画家贾双武先生展卷挥毫用他精美的画作,表达了一位艺术工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祝愿。贾双武...

    9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年莫迪里阿尼首次个展为啥只开了几小时就闭展了?[图文]
    当年莫迪里阿尼首次个展为啥只开了几小时就闭展了?[图文]

    一个世纪前,在艺术商人、同时也是莫迪里阿尼的挚友Leopold Zborovski的苦苦说服下,巴黎艺术商人贝尔特•韦尔(Berthe Weill)决定为莫迪里阿尼举办个展。1917年12月3日,星期一,受邀嘉宾齐聚在贝尔特•韦尔画廊,参加莫迪里阿尼的这场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个展,艺术家时年33岁,展出的大概30幅作品包括了素描和油画。1917年,贝尔特·韦尔画廊为莫迪里阿尼举办个展的海报传单...

    74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在艺术中正视生命的焦虑与恐慌?[图文]
    在艺术中正视生命的焦虑与恐慌?[图文]

    爱德华·蒙克是挪威国宝级艺术家,也是享誉全球的表现主义大师。他的《呐喊》是当今世界认知度最高的艺术作品之一。近日,爱德华·蒙克的多件作品正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展出。这位天才画家用画笔记录着病痛、死亡、失去与焦虑,同时也歌颂着生命、爱与自然。仿佛听到天地间传来尖叫有人说,爱德华·蒙克的《呐喊》的声名仅次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句话可能言过其实,但《呐喊》的构图与用色,从创作之初就令人印象深...

    104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之佛绘画收藏流散及研究[图文]
    陈之佛绘画收藏流散及研究[图文]

    陈之佛鸣喜图陈之佛致力于工笔花鸟创作主要集中在他生命后期的20余年间,自上世纪30年代末到去世,他先后创作了500余幅工笔花鸟画精品。这批作品究竟散佚何处,有些可能已成为永远的秘密。陈之佛大部分工笔花鸟画作品的收藏信息不明确,使我们今天对陈之佛的绘画艺术很难有全面、整体的认识,令人惋惜。即使如此,陈之佛仍然有100余幅工笔花鸟画精品被收藏在公私收藏机构,为人们所熟悉,用于展览和研究,从中可以了...

    58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在亚洲天王专场中看大师向天才致敬[图文]
    在亚洲天王专场中看大师向天才致敬[图文]

    综观其漫长的艺术生涯,毕加索一直将自己的创作视为日志一样,最后数年的作品也不例外。1961年,80岁的他贵为二十世纪最享负盛名的艺术大师,其创作固然已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但如他自己忆述,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仍然思如泉涌:“时间一分一秒消逝,我想表达的却越来越多。”—— 引述自畢加索,K・加爾維茨,《畢加索.勞雷阿圖斯》,洛桑及巴黎,1971年,頁166安德烈·维利耶尔(André Villiers...

    10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窄门中 谁还能更进一步[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窄门中 谁还能更进一步[图文]

    图表1-2006-2017年春中国在世当代艺术家成交额及成交量走势图经典与过时,一个代表着美术史的崇高地位,一个则是被历史所“抛弃”的明日黄花,对于形成市场仅有十余年便几经起伏的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其处境往往是随着大环境的景气程度而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进入调整期以来,2008年前后的所谓“当代艺术”被重新定义,其间流行过的板块如“卡通”、“政治波普”、“写实”、“新水墨”、“抽象...

    84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时代环境下的范扬艺术[图文]
    时代环境下的范扬艺术[图文]

    《蹴鞠图》50x96cm在当代艺术领域范扬先生是一位极其注重文化融合的画家,从中国艺术传统中吸收营养,以东方的韵,融汇和消化西方的形与色,透出一种鲜活生动的韵味和气势,使人观之心灵洁净、通体舒畅。认识范扬的人都知道,风趣中带点幽默,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他给人的感觉更像一名“老顽童”,毫无做作之态,整个人充满了对艺术和生活的热情。范扬先生不仅是热爱艺术,更有一份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心,20...

    98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高公博:刀耕方寸见妙趣[图文]
    高公博:刀耕方寸见妙趣[图文]

    篆刻是一门传统艺术,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如今,随着篆刻这门中华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越来越多的人钟情并痴迷于此。5年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在勤学书画中对篆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坚持每日一书一画一印。高公博在55年的黄杨木雕艺术创作中,深入研究和探索专业技术,不断创作优秀作品,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篆刻过程中,高公博发现黄杨木雕与篆刻艺术隔行不隔理,尤其...

    8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人毅节气如歌诗书画——立冬交十月[图文]
    李人毅节气如歌诗书画——立冬交十月[图文]

    立冬交十月110cmX70cm李人毅作立冬交十月李人毅十月小阳春,①立冬忙打场。石磙千钧重,吞吐万担粮。豆梁勤翻秸,糜谷多捞穰。②好风凭借力,金珠落地香。③注:①中国在较长时间里,使用的“夏历”, 是把十月作为一年之开始,叫“阳”,习惯上,把农历十月叫“小阳春”。指的是立冬至小雪节令这段时间,一些果树会开二次花。②穰,饱满的稻粒,《天工开物》中说:“凡稻最佳者九穰一秕,...

    189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留日画家与中国画改良[图文]
    留日画家与中国画改良[图文]

    近代中国是在国门被迫打开后,仓促向近现代迈进的。就美术而言,这个“外力”便是留学。20世纪中国美术史甚至可以用留学相贯穿,它以留日为起点,以留欧、留美、留苏等相续接,由留学生们带回的从技巧、方法到观念、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新知”,逐步而彻底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美术的生态与格局。但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中,关于清末以来中日美术交流方面的问题,跟中日间其他问题一样,因两国关系频繁、复杂的变化,始终未能给予...

    133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