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教授、博士、著名艺术评论家、著名策展人
2016年3月30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著名艺术评论家、教授王春辰在中央美术学院就中国艺术批评、策展人的身份定位等方面问题,接受了《东方美术报》和广东电台文体频道经典1077《东方艺术》栏目的联合专访。
王春辰指出:艺术批评、艺术理论研究,美术史研究,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人口总量庞大的城市来讲,比例太少,虽然已经有相当多的学术机构,从事艺术批评、艺术理论研究,人数看起来也不少,但从总体来讲还是不够。王春辰说,在艺术评论和批评领域,还缺少更优秀和高水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了这个领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王春辰希望,美术研究、批评领域,应该继续涌现一大批专业的优秀人才。他指出,中国的艺术家群体非常庞大,要建立与此相对应的策展人,批评家和艺术研究队伍。
王春辰教授说,策展这个新的职业功能,在中国发展的并不充分,虽然人数已经不少,就像走在大街上,一片树叶砸下来,都能砸到一堆总经理一样,策展人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珠的现象较为严重,所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对策展人身份和功能的认识问题。他在解释策展人概念时说,策展人最初的工作是美术场馆的管理员,再后来就成了研究者,是研究藏品的专业人员,是一个很有研究和学术意味的职位。而现在,艺术的发展已经超出了美术馆的系统,艺术家的不断涌现,大家都有需要组织展览的需求,并希望有专业的人去做,那么这个筹备展览的人就是叫策展人。王春辰说,在中国的八十年代,组织展览的人没有名分,后来和国际交流多了,发现原来还有一个说法叫策展人,那么大家约定俗成就将组织和策划展览的人统称为了策展人。
然而,王春辰对当下策展人名称的被滥用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作为一个专业的策展人,要有一个专业的属性,这个专业属性的认同是在这个行业里逐渐逐渐形成的。什么是好的批评家和好的策展人,是不可量化的,你水平的高低一定是在行业内大家共同认定的。王春辰教授结合策展人这个职业的特点指出,策展人的职业功能,确实跟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展览只是最终的结果,决定这个展览成败因素很多,展览之前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要对参展艺术家有足够的了解,包括撰写文章,包括了解这类艺术的价值,包括他在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等等,如果这些都不清楚,就肯定无法胜任策展人的工作。王春城强调,策展人实际是学术的研究者,是关于艺术特定环境的研究者,不过,这只是一个已经发生了的艺术,然后你去研究。对策展人而言,上述的艺术参与是一种比较被动的,而另外一种却是带有创造性的艺术参与。王春辰解释说,这种创造性地艺术参与,就是在很多事物还没有发生时策展人就已经参与其中了,他要和艺术家一起工作,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他自己的发现、表述自己的观念。王春辰指出,现在的展览与过去已然发生了很多变化,需要的社会联系更加广泛,策展人需要将很多人组合在一起工作,他就要像纽带一样,他的工作带有强烈的创作性,他已经介入到实际发生的艺术创作中,他本身已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
王春成教授的理论告诉我们,策展人既是一个理论的研究者,又是一个社会的活动家,他所构思的每个想法,都要围绕某个概念,展开讨论和论证,最后在展示的空间里呈现出来,最后你会发现它的落脚点不是讨论艺术品,或者艺术价值,而是通过这样互动作用、体验作用,让没有参与到这个项目的人通过策展的行为,最后也产生一个交流的作用,通过展览去想去谈去听,最后去理解这件事,这就是现在策展人存在的意义。
王春辰教授认为,策展人和专业的学者研究是有差别的,因为到最后总是要出现一个展示的结果,而学者只需要研究,最后出版研究成果即可,而不用考虑实际的物品出现在公共空间里,也不需要把相互关联的事情集合到一起,所以,策展人和纯粹做学术研究的人考虑问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王春辰(左)接受《东方美术报》及广东电台经典1077《东方艺术》栏目专访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做策展人呢?王春辰认为,虽然策展人这个领域是开放的,但它毕竟还是有门槛的。如果想做一名优秀的策展人,首先要研究艺术史,要研究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要研究各种流派艺术的价值等,要善于学习,而学习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艺术,甚至要成为杂家,要对社会事物变化迅速的掌握和理解,要像新闻记者一样敏锐。同时,从事这个工作的人要有口才和写作能力,要有交流和筹措资金的能力。
另外,王春辰教授还就收藏的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艺术收藏者,必须应该是艺术爱好者,而不是投资商,更不应该是投机者。在国外,对于那些购买艺术品纯粹为了牟利的人,艺术机构是不予合作的,他们普遍将这些人称为倒腾艺术的商人DEALER。
王春辰指出,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大家在社会财富的积累中,讲究的是短、平、快,要的就是短期回报。而很多国外的家族画廊,都经历了几代人的积淀,他们会跟着某位他们看好的艺术家一起成长。王春辰认为,文化变成财富的过程会很漫长,与其他行业的回报有着很大的差别。艺术文化这个系统相对于整个社会商业资本来说,属于一个比较小的系统。艺术家也好,艺术机构也好,不可能通过运作艺术品达到理想的商业结果,而社会需要艺术家的存在,是需要增加社会意识的丰富性和消除社会形态的单调性。而艺术品的经营,也是社会闲散的、多余的,剩余的资本运作的一个非价值投资的领域。
在谈话中,王春辰教授强调,艺术本身不是产生财富的行业。他认为,虽然中国当下艺术生态发展很快速,很热闹,容量也很巨大,在领域中的种类、人员、机构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该有的都有了,从拍卖行、画廊、媒体、个人代理、平面媒体、虚拟媒体、自媒体等,但整个艺术生态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学院也好,自我学习也好,国际交流也好,美术馆制度也好,整个系统看起来很全面,但缺得还很多,例如法律系统、长期教育系统。
(来源:东方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