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波声势浩大的长卷创作热潮席卷岭南画坛。《客家山居图》、《南粤禅林图》、《历代羊城八景图卷》系列长卷、《潮汕胜景图》、《山不在高——广东四大名山画卷创作》等长卷创作渐次开展。
除了参与人数众多、规模巨大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紧扣本土文脉,对岭南意象进行再发现、再塑造。
长卷,这种古代文人酷爱的传统赏玩形式,已演化为今天的宏大叙事的载体,创作的个体化与品鉴的私密性转变为工程的集体化与展览的事件性。长卷创作热背后的艺术与文化逻辑到底是什么?到了2015年,这股热潮还能否持续?
嘉宾预测
长卷热纯粹是一个偶然事件
●李劲堃 广东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美协副主席
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岭南突然掀起了一股长卷创作热,惹起很多人的关注。但我以为,这纯粹是一个偶然事件,与艺术本体的内在逻辑并无太大关联。长卷创作热,就像一个人看电视,随机看到了一个频道的一个节目,他能停下来观赏片刻,便是偶然了。
我的确已经注意到,本地多个艺术机构或组织,策划了多个长卷创作,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众,都是最近几年少有的,但要说对画坛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对学术真问题的发掘到底有多大作用,我持保留意见,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长卷,只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更适合众多艺术家共同创作,在艺术本体上并无太大的突出价值。
留在历史上的佳构,与规模多大、参与人数多少没有什么关系。你看敦煌壁画,它是有公认的巨大价值的,也的确是无数人参与创作的,最终能留存下来,与创作者无功利之心有很大关系。它能经受住历史的浩劫,且能沉淀下来,就是华丽篇章了。
我同时注意到,本地策划的长卷创作,全是聚焦本土题材,这都是好事情。就长卷创作作为一个事件而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即能保留一些人和事。长卷的参与者们,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名,都很有艺术水准,但后人考证当下某位艺术家时,长卷就提供了重大线索。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参与的长卷创作,就有重要的文献与史料价值。
我更在意的是,在东西文化交流这一横亘百年历史的大背景下,中国画家们该如何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与生活的经验。相比于长卷热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的问题,我倒是想预测当下的艺术家们能否以平和的心态创作出有难度且被认可的作品。好的作品是需要保留的,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
嘉宾预测
长卷热至少会持续一两年时间
●刘思东 广州美协副主席
毫无疑问,2014年的岭南画坛出现了一股突出的创作风潮,即长卷创作热。据我所知,就有广州美协及山水画艺委会策划的《客家山居图》、《南粤禅林图》、《历代羊城八景图卷》,还有其他机构策划的《潮汕胜景图》、“广东四大名山”等。大家不约而同选择长卷的形式来表现岭南物象,多少有一种美学逻辑在里头。
长卷是古代文人雅士赏玩的一种形式,现在转换成一种宏大题材的呈现手段,说明长卷的美学意义发生了变化。众人已经看到,长卷是表现大好河山的最好方式,而且长卷因为规模巨大,特别适合集体创作。众多艺术家既可以各显神通,又最终能保证风格的统一。这是一种艺术事件,是不可复制的。
有人会提出,那么多水平不一的艺术家参与创作,如何保证整体的艺术水准,是不是一种简单的挥毫?事实上,现有的创作面貌已经回答了这一问题——集体参与的长卷创作同样可以出精品力作。而艺术水准的把握,关键在策划人与统筹者。就像一部电影的拍摄,参与的演员这么多,而导演的水平就极为重要。对此,我还必须强调,任何形式、任何目的的长卷创作,评价标准首先是艺术性,而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都在其次,因为长卷首先还是艺术的范畴。
我预计,岭南的长卷热会至少持续一两年的时间。而且,据闻,云浮、清远等地已经开始筹备长卷创作。但是,艺术这东西,一窝蜂上就不好了,因为很容易出现模仿、重复与雷同。而重复,是艺术之大忌。而一两年之后,长卷热或许会冷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