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河石《晚秋》
说起奇石,我们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白居易诗云:“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自然形成、未经任何人工雕琢的奇石,却自有一番风韵。在我 国,把玩收藏奇石的传统由来已久,古代文人雅士更是“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宋代书法家米芾爱石成痴,以石为友,娇痴可爱。 这些爱石之人,除了单纯地喜爱奇石外,更是透过这一块块石头观察世界,体悟宇宙。“石不能言最可人。”
怀旧看《晚秋》
张林峰
我的家在江西修水,我收藏的石头也是产于修水的。两年前的一天,我途经一条小河,看见清亮亮的河水里有一块拳头大小的像腊肉一样的石头,便好奇地捡起来。这是我收藏的第一块石头。
去年夏天我在南昌奇石博览会上认识了赏石家黄河清先生,他告诉我,奇石收藏一定要天然,有主题,能体现中国的传统美,简约而不简单。他领我参观了他收藏的潦河石。我瞬间被这种表皮粗糙、黑白相间的奇石征服了。
我每月都要去南昌开会,潦河石的主产区靖安正好在修水到南昌的途中,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了收藏潦河石的快乐历程。
我结交了几位潦河石的资深玩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对潦河石有了一些了解。潦河石为凝灰质砂质岩、粉砂岩,特点是筋纹浮雕感强,颜色是由深至浅、由黑至白的渐变色。
潦河石《护花使者》
潦 河石产生的意境美是耐人寻味的。一天,我在石友熊悠靖的家中喝茶品石。记者出身的他突然吟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随后,指着一块潦 河石问我命题“昨夜西风凋碧树”如何?说实话,我当时就被这块石头深深吸引住了,石面上那棵树,片叶无存,只留下凄美的树影。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门前的白杨 树,想起了儿时在树上捕蝉的情景,想起长大成人后承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触景生情,不免伤感。在几番真诚的交流后,熊先生终于忍痛割爱。随后我将此石起 名为《晚秋》。我认为每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这是潦河石的魅力所在。
现在,我把闲暇的时间都用在了捡石淘石中,认为这是最适合我的 生活方式。奇石是包容的艺术,正所谓知足常乐。潦河石虽然没有大化石、彩陶石那样华丽的外表,舍弃了炫目色彩,只保留最简单的黑、白、灰色,但是,其色 块、线条交代清晰,因而呈现出更简洁明快的风格,这或许是潦河石的最大魅力。一方好的潦河石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值得一生陪伴。
戈壁石《玛瑙花》
三江石《狼图腾》
旷世《狼图腾》
张艺
藏家爱石是因为它独立成景,自然成画,一石一天地,看重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贾宝玉喻为顽石,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操守。更在诗中以石明志,写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由此可见,赏石除了赏它的形、色、质、纹外,更重在赏其意。
赏石家蒙驷藏有一块奇石,名为《狼图腾》。该石产自广西桂林,属三江石,表面光滑细腻,硬度在6.5度以上。它底色发黑,间有黄色,色差较大。黄色部分形似一匹对月长啸的草原野狼,画面辽阔而高远。由于石头上的狼与小说《狼图腾》的封面图案极其相似,蒙驷便将它取名为《狼图腾》。蒙先生十分看重此石,除了因为它大小、比例十分标准,纹理生动形象外,还因为狼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精神象征,这块奇石却产自广西桂林这一清秀之地,如此反差,体现出大自然的神奇。最为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狼的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以及所具有的野性之美。
世人常谓花能解语还多事,在蒙驷的藏品中有一块奇石却可解语而不多言,它就是《玛瑙花》。它产自内蒙古,为集骨玛瑙和绿玛瑙共生体——花朵为集骨玛瑙,叶子为绿玛瑙,比例协调,整体像一朵怒放的鲜花,又像古代女子佩戴的头饰。此石绿叶与花朵的色彩十分和谐,红绿相配甚是惹人喜爱。绿玛瑙本已稀有,再与集骨玛瑙共生,更为奇妙。这枚奇石得来也十分曲折。2005年,蒙先生在广州石展上看到这枚奇石,十分喜欢,可当时身上的钱不够,只好遗憾离去。回到北京后,仍对它难以忘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年后,蒙先生与《玛瑙花》在北京一个石展上重逢,这一次,蒙先生没有再错过它。
水石《毛发石》
戈壁石《灵芝》
《灵芝》天地缘
贾胜楠
张永明出自藏石世家,现任天琛奇石博物院院长。他受父亲奇石收藏大家张靖的影响,很小便开始收藏奇石。在他众多的藏品中,戈壁石《灵芝》是心头之爱。《灵 芝》为硅质岩,发现于内蒙古阿拉善,长23厘米,宽10厘米,高40厘米,重30公斤。其上部为玛瑙,用手电照射会透光;下部为集骨石,二者自然生长在一 起,为共生体。整体呈黑色、黄色,状如灵芝。这块石之奇除了因为它形似灵芝,应和了灵芝吉祥如意、祥瑞之兆的寓意外,更是源于它被发现的奇妙过程。
张永明介绍说,最初发现《灵芝》的是一位石友。十几年前,他去阿拉善戈壁滩寻找奇石,跑了六七天一无所获。就在要结束这次寻宝之旅的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 梦,梦见太阳出来后,光芒四射,照耀着一个白玉盘,盘子里放着一颗翠绿欲滴的碧玉珠子。他伸手去拿,珠子却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醒来 后,他为这个梦正沮丧时,却有了意外发现。就在他的脚下,鼓起一块石头尖尖的角,看着很奇怪,他轻轻拨开周围的杂石,用力挖出了一块状如灵芝的石头,他兴 奋地喊着“找到宝了!”两年后,张永明在这位石友家幸运地邂逅了这块奇石,爱不释手,几经周折,终于抱得《灵芝》归。张永明最初为它起名“天缘地合”,除 了体现它本身具有的内涵之外,更是为纪念它被发现、被珍藏的天赐之缘。
奇石有奇趣,连乾隆皇帝也感叹“宇宙间石最顽,而象形象物, 往往出人意表”。在张永明的藏石中,有一块大漠石名为《佛海浩瀚》,白色为底,黄色纹理形似人的五官。这块奇石得来颇为有趣。几年前,张永明在广州的一个 石展上看到了这块奇石,同时也有两个人想要,三人争持不下,引来众人围观。正不知如何解决时,围观者中有一人出了个主意,谁抱这块石头走得最远便归谁。这 块奇石重100多公斤。爱石心切的张永明竟抱起它走了二十多步,那两个人见状只好作罢。
在张永明的天琛奇石博物院里,还有一块奇石 长了一头长发,飘逸洒脱。这块神奇的毛发石产自台湾海峡东南部,通体呈乳白色,生有数千根白色须丝。石头如何能长出头发?张永明介绍说,这种毛发石极为罕 见,白色毛发其实是一种海洋生物,名叫头盘虫,它附着在石头之上,虫体的分泌物逐渐形成一根根细细的管子。原生状态下的毛发本是绿色的,脱水干燥后变成了白色。
戈壁石《北京猿人》
又见《北京猿人》
史一夫
在我收藏的奇石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北京猿人》。这块奇石产自内蒙古阿拉善,属于大漠石中的玛瑙,酷似早期人类的头像,而且是立体的,可以旋转欣赏。它有两个拳头大少,品相完好,手感细润,呈古铜色。无论近观还是远看,其神情庄重,不怒而威,不喜而善。
还是在两年前,我无意中发现,在我收藏的大漠奇石里,除了飞禽走兽、名山大川,更有不少与人类文明史相关联的器物,像甲骨文、青铜鼎、唐三彩、元青花、说唱 俑……这一发现令我惊讶不已。按照人们的普遍认识,奇石的最大弱点是缺少人文气息,因而长期以来被古玩行,尤其是被拍卖行排挤,理由就是不能证明人类进化 发展的轨迹,或者说,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轨道上,没有它的站台。
这一观点也无可厚非,收藏的本意就是收藏记忆,古籍、古瓷、古 画、古玉、古琴,甚至家具、碗碟乃至头盔、宝剑,都因能唤起人们的记忆而成为收藏热点,进入艺术品市场主流,唯独把奇石弃之门外。但是,奇迹出现了,老天 爷早在一亿年前就把未来的人间万象利用火山熔岩一一呈现。如果你能用一颗平常心去细心观察所看到的奇石,就会猛然惊悟,其实人类发明制作的很多器物早在还 没有出现人类之前就大量诞生了。老天爷将火山熔岩玩于掌心,信手捏出的奇石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一种清 谈玄理、寄情山水的风度,奇石自然融进当时独特的人文精神。恰恰是奇石浓郁的人文气息,使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以石证史。从混沌初开,到人类走过的每个足 迹,石器、文字、图腾、艺术、神话,在奇石上都得以呈现。但令我遗憾的是,虽然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中重要的“文物”已找到很多,可是,我的藏品中缺少最重要 的物证——人类,尤其是早期的人类。仿佛是我的执著感动了老天爷,或者是老天爷让我承担了一个重要使命,赐给我一块酷似北京猿人的大漠奇石。
《北 京猿人》诞生于一亿年前,为何近期才出现呢?道理说来也简单,《北京猿人》在火山熔岩冷却凝固的一瞬间就成型了。当她赤条条行走在戈壁滩上时,地球上的各 类物种也在慢慢进化,直到有了人类。但她真正与人类亲密接触,的确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那是因为戈壁滩气候恶劣,人迹罕至。我曾多次拜访大漠奇石的最早发 现者张靖老先生,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内蒙古玛瑙湖考察地质时意外发现了大漠石的宝藏,从此,大漠奇石走出沉寂的戈壁滩,在中国的赏石界崭露头角。正因 为大漠奇石发现得晚,我才有幸与《北京猿人》相遇,进而相惜,相敬,相悦,相伴。
唐朝宰相李德裕在收藏的每块奇石上镌刻“有道”二 字,以表达“此中有深意”的禅道精神。石可以证史,也可以载道。当我按照人类发展史的时间顺序把几十块奇石排列组合时,在我的眼前,不仅有线条、色彩、造 型,还有正义、仁爱、礼仪,这些都是在石书、石瓶、石画、石砚中感受到的。欣赏奇石,打动人心的不是“收藏价值”、天价纪录,而是从直观美感提升到哲学高 度。我萌发了一个想法,将《北京猿人》与众多奇石组成一部“史记”,不也是一种活态文化的尝试吗?以石证史,不仅是一种石文化的解读方式,更可以拓展赏石 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北京猿人》从一亿年前的远古走来,她的脚步暂时停留在我的书房里,而她的目光却凝视着远方,那是未知的宇宙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