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壳雕
最近蹿红珠宝市场的宝玉石当中,砗磲算得上“风头正健”,原料和工艺品价格都明显上涨。这个几年前还处于小众认知的宝石,是如何被追捧成为大众收藏的?同时,作为有机宝石,砗磲与珊瑚、珍珠一样,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受到腐蚀的特点,也让它的收藏价值在业界存在争议。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业界专家,专家们表示,收藏砗磲应以高度玉化为标准,但同时指出,跟风收藏不可取,要警惕和反思。
文、图/广州日报
记者 刘丽琴
市场行情上涨超5倍 高度玉化料千里挑一
作为大自然赠与人类的瑰宝,近年来砗磲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而能用于雕刻的砗磲却越来越少,所以目前砗磲的价格从原料到工艺品都涨了好几番。记者走访了广州长寿路和康王路一带的珠宝玉器市场,见一家据称货源来自谭门厂家的砗磲批发档口里,摆放着各种直径的砗磲圆珠原料。精品玉化砗磲以克计算,批发价一克最少30元,一件10厘米左右高的宝瓶雕件要600元,而奶白色的砗磲圆珠价格要低廉许多,一条直径0.6厘米108粒左右圆珠的手链批发价只要20元。档主告诉记者:“砗磲是有限资源,逐年减少,原材料价格比前些年上涨了5倍左右。”而这些圆珠串成首饰后,身价都是翻数倍出售。同时,砗磲工艺品价格的上涨也很迅猛,市场上,以前小件的砗磲挂件、手把件、摆件都在千元以下,现在精品都数千上万了。一位藏家告诉记者:“我有一个砗磲小摆件,玉化程度达到5A,现在有人出价1.5万元,我也不愿转手,因为我还没有找到比它玉化得更好,工艺更佳的作品。”而造型奇特适合雕刻的大件砗磲更是难找,在一位砗磲档主的朋友圈里,记者看到,一个一米左右的原贝雕件,给出的出厂价是“6万元,一口价”。
清 砗磲寿比松龄洗
谭伟彬从前年就开始关注砗磲的市场行情,并到砗磲交易集散地海南琼海谭门镇去考察,直观感受到砗磲销售的红火,“海口每年搞两届砗磲文化节,从全国过去的批发商在那里订货,一个砗磲壳卖到数万元的并不鲜见,不过做成的工艺品,还不至于按克来算,主要以原贝壳的成本和质量为依据,看它能做出多少件东西来定价格”。但谭伟彬认为,能火的砗磲还是要走高品位路线,“现在高档次的砗磲,在当地也是一件难求。我搜遍谭门五六百家的门店,高度玉化的料和工艺品,一千件里能找到一两件就算不错,大多是半玉化、未玉化的。”
谭伟彬表示,随着捕捞量增多,砗磲贝壳数量在逐年减少,“现在渔民的家里囤了大量的原料,等市场消化掉后,三五年内肯定会涨。好的原材料日益稀缺,随着加工技艺的进步,精品砗磲价格会更高”。
不过,对于砗磲上涨的行情,也有专家认为,再往上涨可能产生虚高的现象,市场上喜欢的人一多,再加上可能出现炒作,价格虚高,消费者很容易被套。广州藏家冯毅就认为,砗磲就是一种贝壳,做成的工艺品有一定的价值,“这些工艺品放上几十年、几百年变成古董,有可能会慢慢升值,但现在刚做出来的新工艺品的价格就被抬得这么高,商人一下子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钱都先赚走了,那买的人只能被套了”。
砗磲原贝
砗磲制品来自深海化石
活体贝壳不宜加工
目前的宝石市场,与和田玉、翡翠的沉寂相比,小众宝石是轮番红火,现下就连砗磲也逐渐从小众藏家的心头好,变作大众收藏。据了解,砗磲属于贝类家族,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砗磲形如蚌蛤,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直径可达1.8米,体重可达五百多公斤。它的外壳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壳体光滑,厚达数寸,由外层角质层、中层棱柱层和内层珍珠层三部分构成,是琢磨玉器的优良材料。砗磲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洋中,主要在南中国海、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海域,栖息于浅水珊瑚礁间,在我国主要集中在西沙、南沙群岛等地。不同海域生长的砗磲,颜色、外壳都有区别,整只砗磲很好辨别产地,但做成工艺美术品之后,就很难分辨了。
砗磲不仅是双壳贝类之王,而且也是贝类中的老寿星。据估计,长50厘米的个体需要12年时间才能长成,每年约增长5厘米。它年幼时生长快,以后逐渐减慢,生命周期可达80~100年,甚至活到数百年。在古代“砗磲”二字写作“车渠”,车渠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的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也使人易于明白“砗磲”是一种宝石。
灯光下的血砗磲
作为宝石的砗磲与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被当做佛教七宝,它来自深海难于获取,或有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所以在喜马拉雅山脉,也不断发现有砗磲贝化石的踪影,我国的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用山上的砗磲化石加工成佛珠及与佛教相关饰物的传统。这部分砗磲贝因为储量远远比不上海底,本身材质又远远超过海底的砗磲贝化石,因此显得极其珍贵。
有些人以为砗磲制品来自活体的保护动物,利用砗磲加工工艺品是违法行为。广东工艺品界的资深行家、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向记者介绍,砗磲有很多种类,其中被列为一级国家保护海洋生物的只有库氏砗磲一种,而市场上加工成工艺品的砗磲,必须是那些在海底沉积了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砗磲化石。“按照联合国要求,砗磲像象牙一样,要合法经营,只有深海里已经死了的砗磲,且经过了上万年、数万年玉化的,才可以加以利用。”谭伟彬告诉记者,活体砗磲大部分因为年份不够,壳体的材质、大小、厚度都不适合用来加工,“活体虽然也有大的,但是玉化程度不好,材质不结实”。
砗磲手把件
易被腐蚀耐久性差 收藏价值存在争议
谭伟斌表示,只有玉化的砗磲才具有收藏价值。“玉化程度高的砗磲,硬度增强,其兼容温润而又通透的外观,可媲美和田玉和翡翠。可以说,收藏玉化砗磲是对和田玉文化的爱屋及乌。”他说。
但新疆宝玉石协会秘书长易爽庭和藏家冯毅则持不同意见,他们都直接表示“收藏价值不大”。
易爽庭从有机宝石的特点出发,认为砗磲在耐久性上不能与宝玉石相提并论。“有价值的宝石和玉石需具备三个条件:美观性、耐久性、稀有性。砗磲是贝壳化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硬度最高能达到四点多,完全不能跟玉相比,其化学性质不是很稳定,很容易被酸和碱腐蚀,耐久性差。但因其美观性和稀有性,砗磲具有一定的价值。”他介绍道。
冯毅则直接指出,收藏首先要分清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区别,“经过历史长期的检验和最后的认定才能成为艺术品,否则只能是工艺品”。冯毅认为,作为工艺品,砗磲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具备艺术品的收藏价值。现在的收藏存在很多误区,比如用资源紧缺来“忽悠”消费者,“玉不琢不成器,很多人是在买材料,而不是在买工艺”。造成这些误区跟中国人在收藏文化上出现断裂有关,“从北伐战争开始,中国的收藏活动停止,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于三四代人的断裂,这之后,人们对艺术是盲目的,因此一被炒作就会有人上当。”
冯毅告诫,对收藏中出现的一窝蜂式的跟风收藏,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大家都能玩而且玩得起的东西,说明这个东西很普通,或者不具备深厚的内涵,其收藏价值要打问号了。”
砗磲手链
Tips:
对照和田玉山料的标准选购
砗磲作为收藏新宠,行业标准不清晰和利益驱动造成的造假问题也困扰着消费者。记者在向档主询价过程中发现,对于砗磲品质的标准很模糊,玉化、半玉化,白砗磲、黄砗磲、金丝砗磲,每个种类的不同品质价格不一样。她告诉记者,谭门当地从“纹路”、“裂纹”、“虫眼”三个标准为砗磲原料定了五个等级,5A等级最高,代表所玉化砗磲像和田玉那样温润,又具翡翠的水头。谭伟彬告诉记者,目前对砗磲的行业标准还没有建立,他建议收藏者可以用和田玉的山料标准去对照,“高度玉化的砗磲纯净、白、细密,这与和田玉的标准差不多:首先,结构要细密,砗磲具有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生长纹路,高度玉化的砗磲在自然光下看不到纹路,只有在灯照下才能看到砗磲所特有的刷丝状纹理;第二,看润度,不能有裂纹;第三,没有虫眼,‘虫眼’是玉化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侵蚀,留下像针线穿过的痕迹,它没有裂纹严重,不会伤害整个结构。看完材质后,再看工艺、造型设计。三点缺一不可。”
砗磲雕件
警惕人工合成和阿富汗玉假冒
因为砗磲行情看涨,其造假手段也升级,市场有很多所谓的砗磲车挂和手串是塑料制品,或者用普通贝壳以次充好,一些商贩会用药水浸泡成色较差的砗磲,使其变得透明,造出“玉化程度高”的假象,这种经过处理的砗磲一周左右就会打回原形。对于砗磲的真假鉴定,谭伟彬表示,砗磲从原料上很少有人去造假,至少海南岛内是没有的,“因为现在砗磲资源并不紧缺,造假的成本可能比直接利用砗磲原料的成本还高。而且砗磲的真假很好辨别,它在灯光照射下能清晰地看到一层一层的生长纹路,跟树的年轮一样。普通贝壳或人工压制合成的都没有这种纹路;砗磲的硬度和密度都比普通贝壳大,如果是造假的,尤其是用贝壳粉碎后加黏合剂压制成的‘砗磲’,密度肯定不如原料大,抓在手上轻飘飘的。”谭伟彬同时指出,“半黄半白的金丝砗磲最容易造假,有些人用压粉的方式做出来,不过其花纹雷同,很好辨别。而紫色、粉色、紫红色乃至血砗磲,则比较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玉化砗磲受捧,一些商家用阿富汗玉来假冒砗磲。对此,易爽庭提醒消费者,“阿富汗玉是一种大理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硬度低,摩氏硬度在4.0~5.0之间,这和石化、玉化的砗磲相类似。但阿富汗玉在世界各地均有储量极大的矿藏存在,作为玉石的价值很低,通常是作为石材被广泛运用在建筑装饰上,只有最优良的阿富汗玉可以用来做工艺品,但和砗磲的价值比,也是差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