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新制古琴成收藏新宠[图文]

时间 : 01-10 投稿人 : 香蕉 点击 :

新制古琴成收藏新宠 | 艺术品作品

古琴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古琴收藏从原先的冷门到现今变成热门,其背后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追求。

古琴之所以成为热门藏品,主要是因为拍场上拍出了高价的“老琴”。据了解,10年前古琴在收藏界乏人问津,转机出现在2011年。当年的中国嘉德春拍上,当 代大收藏家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琴拍出1.15亿元,此后,古琴就从冷门货一跃成为受到藏家追捧的佳品。不过,实际上在此之前已有古琴创造了世界 拍卖纪录,那就是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琴,2010年此琴拍出1.36亿元的天价。

自古以来,古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内涵。现代人收藏古琴,追求的是一种情怀。然而,“老琴”数量少,价格也高,古琴爱好者只能转而收藏当代新制的古 琴。据了解,由于古代制琴技术少有文字记载,通常仅依靠口授相传,对于古琴的真正制作技术,如今难以完整地传承。但即便如此,一把品质较好的当代古琴,制 作时也至少需要100多道工序,且价格不低。

判断一把古琴的好坏,首先要看材料。杉木 和桐木是制琴的主要选材,如果用老杉木制作则更好。其次,灰胎的制作和后期的上漆工艺也非常重要。灰胎在琴的表漆之下能保护琴身,同时兼具传音效果。最 后,安装古琴的步骤非常讲究。一把好琴会按照传统工艺来熬制鱼胶,再勾兑大漆,将琴黏合在一起,这样制作出来的古琴不易变形。除了制作工艺外,还要从声 音、手感和形制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欣华)

延伸阅读

浦城闽派古琴

古琴,又名七弦琴,是汉族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相传系伏羲所创,初为五弦,至西周增至七弦。到了清代,古琴广为流行,以吴越为中心,逐渐分出许多流派,影 响较大的有四家,即浙派、江派、闽派、川派。浦城闽派古琴,原称福建“浦城派”,2005年,浦城闽派古琴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遗名录。闽派古琴创始人祝凤 喈,字桐君,生活在清嘉庆至同治年间,福建浦城人。他致力精研古琴三十余年,所著《与古斋琴谱》,被称为“后学之津梁”。其后,他的学生张鹤作《琴学入 门》,培养了一大批琴手,形成体现祝凤喈风格的闽派古琴艺术。

相关文章

  • 古玩中的吉祥螃蟹[图文]
    古玩中的吉祥螃蟹[图文]

    图图二古代科举中有“一甲一名”之谓,暗喻及第登科,状元之才。当时科举有三甲之制,三甲之中以一甲最尊贵难得。蟹,有厚壳护身,犹如壮士披甲,故蟹被视为一甲的象征。蟹有八只脚,且横向爬行,寓意八方来财、纵横天下、横财到手。在古玩上,经常会出现螃蟹的踪影,以示人们对美好理想的祈愿。铜雕螃蟹(图一),这件清代末年所雕刻的螃蟹摆件,长25.5厘米,宽12厘米,重933克,为纯铜雕刻。两只蟹钳和八只蟹爪十...

    1185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最适合男人戴的几款手串![图文]
    最适合男人戴的几款手串![图文]

    佛珠作为一种饰品,不仅可以修饰自己,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一个人信仰、修养、风格和爱好得到彰显。推荐给品位男士几款旺运手串手链。海南黄花梨海南黄花梨作为目前最火热的佛珠品种之一,近几年的涨幅惊人,除了具有投资及欣赏价值之外,还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海南本草》、《评类本草》中均记载为降香,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病症和皮肤过敏患者更是有立竿见影之功效,而健康是一切旺运的基础。印度小叶...

    1704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老连环画上的红梅赞歌[图文]
    老连环画上的红梅赞歌[图文]

    (原标题:在雪中绽放的红梅花)1965年6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江姐》电影连环画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记忆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它记录了一段以不屈的民族精神和炎黄骨气抗争的岁月,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的悲壮诗篇。1958年2月,《红旗飘飘》丛刊第6期发表了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合著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得到永生——记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死难的烈士们》。在此基础上,罗...

    1287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文玩核桃:掌珠一揉享百年[图文]
    文玩核桃:掌珠一揉享百年[图文]

    核桃是人人都熟知的一种坚果食品,它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常吃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补脑,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除了食用之外,它还可供人们把玩、观赏甚至收藏。通过雕刻,还可以使它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文玩核桃—“掌珠”用来把玩的核桃,被称为文玩核桃,古时候称为揉手核桃,文人们给它取个雅称叫“掌珠”。核桃作为文玩,据说起源于汉代,唐宋时期已经很流行,到了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此后,由于战乱等多种社会因素,玩核桃...

    739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仕女俑[图文]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仕女俑[图文]

    从左到右图1-图5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三堡乡、二堡乡,西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古墓群分布在三堡乡以北至二堡乡以东地带,有墓葬数百座,是晋唐时期高昌国贵族和平民的公共墓地。这里出土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中各类人物俑和动物俑件件堪称精品,形成了庞大的阿斯塔那墓俑艺术。墓葬出土女俑群像说到俑的发展,汉代可以说是第一个发展时期,隋唐则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出土了大量隋...

    248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精美绝伦的亚特兰蒂斯折纸艺术[图文]
  • 绘画作品欣赏:霓裳羽衣舞[图文]
  • 扬州首次出土汉代铜胎漆盘[图文]
    扬州首次出土汉代铜胎漆盘[图文]

    墓内出土的陶器漆案原文标题:扬州首次发掘汉代铜胎漆盘 墓主姓刘可能是广陵王室女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种之一。扬州漆器以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为中国漆器艺术史书写了辉煌的一笔。记者昨获悉,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宿扬高速公路建设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一件铜胎漆盘,非常罕见,为扬州漆器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新资料,填补了历史...

    1593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国外最新的街头涂鸦作品欣赏[图文]
  • 丹麦剪纸艺术家Peter Callesen创意剪纸欣赏[图文]
    丹麦剪纸艺术家Peter Callesen创意剪纸欣赏[图文]

    丹麦超级创意纸艺大师彼得·卡罗森(PeterCallesen)将一张张A4纸变成一些精致的艺术品。他所用的材料只有剪裁刀,胶水和A4的白纸。PeterCallesen首先将一张白纸剪出复杂的形状,随后利用剪下的图案花样来折叠成令人感到惊叹的图形。。。这种需要高度精确性的工作可以使一张价值几便士的纸成为一件价值2800英镑的艺术品。每件剪纸作品需要两周的时间来构图、裁剪和折叠。彼得&m...

    416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优雅的荷兰瓷器设计欣赏[图文]
    优雅的荷兰瓷器设计欣赏[图文]

    来自荷兰的优雅瓷器设计。为1653创立的老品牌RoyalDelft注入现代而怀旧,创新并纯粹的设计。设计师和绘画史亲密无间的合作,传承历史精髓,将器物与食物,情感与生活方式的联系注入到消费品之中。1653创立的RoyalDelft在传统主调中也发扬着创新。设计师希望这壹系列作品能在悠久的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达到平衡,并欢愉我们的生活。...

    837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值得收藏的崖柏手串把玩方法[图文]
    值得收藏的崖柏手串把玩方法[图文]

    自身的崖柏手串爱好者并不以佩戴崖柏手串为最终目的,他们更享受选料、制作、把玩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不仅能够自始至终的观察崖柏,更能将自己的心性和情感融入其中,最终得出人珠合一的高深境界。而在这所有的过程中,唯有把玩这一步骤最为关键,把玩的方法不对,那或将手串毁于一旦呢。在把玩时,崖柏手串或为生料,或为熟料,那到底该如何把玩呢?生料的最大特征就是水分大,油量小,故而在把玩之前,应该将制作好的崖柏手串放...

    201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扳指:来自大拇指的霸气与权势[图文]
    扳指:来自大拇指的霸气与权势[图文]

    每个玩友一定都有自己喜爱的首饰,但是有一种饰品却很少看见有人戴,它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在古代一直是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今天小潘就来带大家了解了解这个仿佛消亡的首饰——扳指。扳指作为首饰,一度接近消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方便。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清代晚期以后,热兵器逐渐取代冷兵器。惧怕异族民众掌握先进武器影响统治、坚持“满语骑射”的清王朝最终没有能够挡住历史潮流,于是,作为满蒙八旗首饰的扳指仅仅存在了...

    1671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价廉物美的外汇兑换券(组图)
    价廉物美的外汇兑换券(组图)

    外汇兑换劵79年壹圆外汇兑换券由中国银行发行,是一种含有外汇价值的人民币凭证。199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曾发布公告,规定从1980年4月1日起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将于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使用,退出流通领域,持有者可在1995年6月31日之前到指定银行去兑换人民币。不久,人民银行又告示将兑换期限延长至1996年6月31日。按当时的结算价格,100元兑换券约等值于140多元人民币。外汇兑...

    1534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合璧后的皿方罍带着离散百年的故事来到上海[图文]
    合璧后的皿方罍带着离散百年的故事来到上海[图文]

    皿方罍文 孙行之  11月18日,上海博物馆年末大展“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开幕。与鼎鼎大名的皿方罍共同现身此展的,还有另外10件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全部出土于湖南,年代被定在商末周初。这也是皿方罍合璧之后第一次走出湖南。为筹备此展,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与青铜器部主任周亚早在今年8月便入湘参会、考察,最终促成展览落地。皿方罍被称为“方罍之王”,其体型硕大、造型独特、...

    426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