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图文]

时间 : 01-06 投稿人 : 雪儿 点击 :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青铜火锅

11月4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对外公布,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这一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成了业内热点。据悉该墓葬共清理出土了各类文物1万余件,其中就有一只青铜火锅。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新石器时代 四足双层方陶鼎 陶“火锅”

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已有“火锅”

大雪纷飞的冬天,呼朋唤友,围坐着吃火锅,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火锅不仅是当今社会人们最喜欢的美味之一,也是古人热爱的菜式之一。火锅,古称“古董羹”,如果追溯火锅的源头,大概可以追朔到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1989年在位于南京高淳县固城镇的朝墩头遗址,出土了一件“四足双层方陶鼎”。这件夹砂陶四足双层方鼎,较为少见,文化特征与河南龙山文化相似,距今约4000多年。由于是4000年前的生活用品,现在已有些残缺,但仍能看出它“上下两层”的结构。据分析,先民们可能是在下一层点着火,上一层的锅中烹煮食物。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商代“火锅”有盘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商周时期多吃“小火锅”

若说新石器时代的“陶制火锅”还颇为简陋的话,那么商代的“火锅”则达到了让人惊叹的精致程度。在商周青铜器中有一种鼎是炊器与盛器的结合体,这种鼎,其 实就是商代的“火锅”。在北京故宫中有这么一件——西周有盘鼎,有盘鼎又名灶鼎。鼎下有托盘用于盛放炭火,类似于今天的暖锅、火锅。在以往的考古发掘品和 传世藏品中,带盘鼎较少见。此种形制的鼎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中曾出土一件。有盘鼎通高20.2cm,宽16.4cm,重2.26kg,从这件青铜 器的容量来看来,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在分餐制情况下所用,一人一只,吃的是“小火锅”。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商代 兽面纹青铜温鼎

1989年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一只商代兽面纹青铜温鼎,腹部各面饰有上下两层环柱角展体兽面纹,两旁纵向共目夔纹。纹饰线条宽平,图案简明,一侧宽面横 开一口,口前置门,门可上下转动启合,还设置了用来固定闭门的插销。外底之上5.5厘米处的腹腔设有内底,内外底间形成夹层,起着炉灶的作用,在夹层里放 上炭火,加热的温度虽不及柴火燃烧之高。也可以保持所盛食物常温不冷。美味飘香。专家称,这是或许是中国的火锅鼻祖。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西周“火锅” 井姬独柱带盘鼎

不仅商代流行“小火锅”,周代也延续了这一风气。1974年至1975年,考古人员在陕西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这两座墓出土随葬器物非常丰富,出土铜器、陶器及各种玉石饰物共1500多件。在60多件青铜容器中,便有两只火锅。

其中一只西周井姬独柱带盘鼎出土于二号墓中,此鼎造型奇特,只有一只足,上部是立耳鼓腹圆鼎,底部中央有一圆柱鼎足,立于一个三足盘上。经分析,这不是普通做饭的鼎,而是当时的火锅,底部盘内可置炭火加热,方便将火源与菜品一起端到桌上。

西周井姬独柱带盘鼎高15.2厘米,口径14厘米,鼎腹深7.8厘米,全器重1.8公斤。鼎底和盘上还有烟炱的痕迹,可见它是实用器随葬的。另一只火锅出土于一号墓乙室中,构造、形制相同,仅腹腔较浅。

从西周井姬独柱带盘鼎的用途来看,当年至少在周代贵族中间,便是开始“吃火锅”了。从其容量来看,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进而推测是分餐制情况下所用,一人一只,吃的是“小火锅”。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从战国“火锅”铜鼎中夹出一块动物骨头

战国墓内发现“狗肉火锅”

2010年11月,在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上,清理出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期秦墓。在墓的壁龛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鼎、一件青铜锺和一件漆器 残件。此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有盖,令考古人员惊讶的是,鼎内竟然还有半下子骨头汤。骨头经鉴定,被认定是狗骨,证明这是一锅狗肉汤,被趣称 为“狗肉火锅”。

吃火锅,在战国时期应该已经比较普遍,此时更形象的叫法——是“温炉”。1966年4月,在咸阳境内便发现了一件属于战国后期的“脩武府”青铜温炉,此炉 分上下两层,上层盛食物或酒浆,下层放炭火。经鉴定,此炉为魏国器具,可见战国时不只秦国人吃火锅,魏国人也吃火锅。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西汉“火锅”铁暖炉 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西汉“火锅”青铜染炉 江都王大云山汉墓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汉代“鸳鸯火锅”分格鼎 江苏盱眙江都王刘非墓出土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东汉三格“火锅”

汉代流行“鸳鸯火锅”样式繁多

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已是很普遍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 的“小火锅”外,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分格鼎,汉代的火锅。又被称为古代版的鸳鸯火锅。在江苏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 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直接证明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非就是一位火锅“吃货”。而且,不只证明他喜欢吃火锅,还证明他吃的是“鸳鸯火锅”。分格鼎,就是 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其饮食原理如同现代的鸳鸯火锅,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唐三彩火锅 重庆火锅博物馆藏

唐代“火锅”是设宴必备

火锅发展到后来,已成为一种饮食时尚。在唐代,富人设家宴时一般都会备火锅。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一诗中有这么一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里的“小火炉”就是一种小火锅,但是用来温酒的,做菜的应该更大一些。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宋 瓜瓣兽耳铸铜火锅

宋代“火锅”渐趋平民化

宋代吃火锅则很平民化。在当年的黄河流域一带,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时人便认为入冬了。这一天家家都举办“暖炉会”,过节般地围着火炉 吃肉喝酒,此即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谓,“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暖炉会上,有的是吃烧烤,有的是吃火锅。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辽代壁画中的涮火锅(临摹)

辽代契丹人发明“涮火锅”

“涮火锅”何时出现的?至迟在公元10世纪时的辽代已有了。目前可以看到最早的涮火锅场景,就是在辽代契丹人的壁画中发现的。1984年,在对内蒙古自治 区昭乌达盟敖汉旗康营子一座辽墓考古发掘中,在甬道东西两壁上均发现了壁画。其中一幅壁画中,三个人围着一个三足火锅,席地而坐,中间一个人正在调拨着火 锅,火锅旁边一只三足容器内盛着满满的肉等已清洗干净的待用食材,桌上还有两只盛放佐料的小碗……一千多年前契丹人涮火锅的场景栩栩如生。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大明洪武年造火锅

明太祖朱元璋首创“风羊火锅”

 明代火锅盛行,且吃火锅已有现代讲究的保健养生的概念。明代宋诩所撰的《竹屿山房杂部•养生部》(卷三)“生爨牛”条,提供了两种涮牛肉的方法,其中一种 是将牛肉“视横理薄切片,用酒、酱、花椒沃片时,投宽猛火汤中速起”。明代洪武元年火锅比较简单。建国初期,朱元璋比较节俭,金银器很少,金银的使用都有 严格的规定,一般百姓是不许可使用金银制品的,即使皇家用金银器也很少。这件明早期银火锅:火锅盖上有大明洪武元年造铭文,火锅身上左有“子孙满堂”铭 文,右有“有喜鹊落眉梢”的刻纹。火锅制作精细,器型少有。传说:“风羊火锅”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创。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清晚期 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清咸丰 粉彩火锅

清代火锅风靡全国 乾隆餐餐不落

在所有朝代中,喜欢且最会吃火锅的当属清朝人。在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在清宫中被称为热锅,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曾被作为国宴。

火锅在清宫中又称热锅,其质地有陶瓷、纯银、银镀金、铜、锡、铁数种。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组合式,由锅、炉支架、炉圈、炉盘、酒精碗5部分组成,可 以同时上桌烧煮食物,也可单独用锅温食品。另一种为锅中带炉,炉内烧炭火,能把水烧开,生鱼、生肉、蔬菜等放入沸水中可以煮熟。

清朝每个皇帝都喜欢吃火锅,尤其是清乾隆皇帝,几乎每顿必上火锅。以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御膳来说,据记载,共上各类 火锅23种、66次,有鸡鸭火锅、舒意火锅、全羊火锅、黄羊片火锅,有鹿肉、狗肉、豆腐、各种菜蔬等不同火锅食材。

在皇家大小宴席中,也总少不了火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在乾清宫筵宴宗室,一次办了530桌火锅。嘉庆帝更有此爱好,在登基大典上,竟举办了 1550桌的火锅宴,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十分壮观。慈禧太后也很喜欢吃火锅,火锅是她冬日里经常享用的美食。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清乾隆御用银带盖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爷最爱雪天的那一锅:各朝火锅宝贝大盘点 | 艺术品资料

清 银寿字火锅慈禧太后经常使用的火锅 故宫博物院藏

相关文章

  • 古钱币收藏宜从清钱入手[图文]
    古钱币收藏宜从清钱入手[图文]

    天国通宝。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穿越千年的丝绸之路在21世纪被诠释出新的重大意义,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国家战略。溯回古代,瓷器和钱币作为丝路贸易和交换的两大主要内容,对于今人不仅有着巨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样也有着收藏投资意义。今年3月,海口琼山区居民在自家胡椒地里挖出130多斤古钱币,经初步鉴定,古币年份可追溯至宋代。不过,专家表示,虽然这些钱...

    844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日本铁壶:异域工艺进入大众收藏[图文]
    日本铁壶:异域工艺进入大众收藏[图文]

    龟文堂系湖严堂定制兽首铁壶连红木展柜静涵近些年,随着国内茶道与茶文化的复兴,艺术品市场对茶具的收藏出现了上涨势头。其中,日本铁壶成为近些年日益受到关注的门类。业内人士分析,日本铁壶进入国内市场的存量已经足够,开始进入大众收藏的市场阶段。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技艺日本传统铁壶技艺肇始于江户时代。日本铁壶在日本茶道中起初称为铁釜,后来加上提梁和壶嘴,称为“铁瓶”或“急须”,即今之铁壶。在过去的一二百年时间...

    900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盘点青铜器界的那些传世瑰宝[图文]
    盘点青铜器界的那些传世瑰宝[图文]

    1.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大方鼎是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我们在初中历史课本上早就了解它了。后母戊鼎,亦称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司母戊鼎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

    1267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硬币收藏注意的六点禁忌[图文]
    硬币收藏注意的六点禁忌[图文]

    忌受潮。当代硬币,不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绝大多数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受潮后容易锈蚀,因此,收藏时要放在干燥处,远离潮湿的环境。密封的纪念币卡或样品以及金银币,除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开启封套或密封盒,以免进入空气。忌手摸。新发行的硬币或清洗过的硬币,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尤其不能用湿手或汗手乱摸。因为用手直接接触硬币,容易留下指纹或汗渍。欣赏把玩时,可戴上较薄的手套或用质地较软的塑料镊子取放。忌酸...

    1827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涨姿势:古代的钱币什么样[图文]
    涨姿势:古代的钱币什么样[图文]

    又是一年佳节到,如果非要说祝福的话,最保险的就是:恭喜发财!虽然有君子固穷之类的古训,但国人对金钱的追求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从钱币诞生的那一天起,既充满欢乐,又充满血腥,让高尚伴着卑鄙,让聪明伴随愚蠢,上演了太多的人间悲喜。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甚至猪头等充当最 早实物货币。但因为牛、羊、猪等牲畜不...

    1949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艺术品市场透明化难在哪儿?[图文]
    艺术品市场透明化难在哪儿?[图文]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在市场冷淡的同时,长期存在的艺术品市场炒作、浮夸、价格不透明的现象并未因此改变。一位在世画家的作品频频以过亿元的高价成交,看似热闹的艺术指数排行榜水分十足。事实上,关于艺术品市场透明化的讨论由来已久,艺术品不等同于普通商品,影响其价格的人为因素过多,加之艺术品市场火爆带来的高额利益,使得价格透明化难以实现。日前,文化部发布了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力图规范艺术品...

    339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 [图文]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 [图文]

    汉 西汉 照明用具 1985年山西省朔县照十八庄出土 高53厘米汉代青铜灯具形式多样,铸造工艺精巧实用,造型多取祥瑞题材,如雁足灯、朱雀灯、牛灯、羊灯等。这件彩绘铜雁鱼灯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此釭灯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雁颈修长,回首衔一鱼。雁体肥硕,其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灯盘带柄,位于雁背。灯罩为两片弧形板。灯盘、灯罩可转...

    1520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乌克兰艺术家Jaroslav Mishchenko漂亮的3D折纸艺术[图文]
    乌克兰艺术家Jaroslav Mishchenko漂亮的3D折纸艺术[图文]

    JaroslavMishchenko将纸作为原材料,设计了一组动物造型的折纸雕塑,通过纸的特性,表现各种各样动物造型,我最喜欢其中的眼镜蛇,鹰,螳螂和天牛的,你喜欢哪个?...

    2000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精美贴纸艺术[图文]
  • 砚台:被价值低估的收藏品(组图)
    砚台:被价值低估的收藏品(组图)

    清康熙御制双螭纹松花石砚晨报记者 詹皓7月17日开始的“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让一部分人看得津津有味,也让另一部分充满疑惑:黑乎乎的一块石头,有什么好看的?的确,砚台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砚台收藏也是一个非常偏的收藏冷门,但近年来,小小砚台却频频拍出百万甚至千万元高价,以砚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其蕴藏的文化、艺术内涵来说,它的价值目前仍远远被低估。好砚台的材质就是稀缺资源一方砚台,兼具...

    762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教你学学如何收藏金银币
    教你学学如何收藏金银币

    “什么是好的金银币?”这是收藏爱好者最迫切想知道的,也是其收藏初期必须了解的。岛城资深投资家和收藏家王新同说,一般来讲,“好币”的衡量标准有10个,包括发行量小、题材恒久、设计和雕刻出色、得权威奖项、是系列中的龙头币、采用特殊工艺、特殊材质制作、未曾被“爆炒”、以接近原材料价格购买、包装与附件特别出色。但几乎没有任何钱币能同时拥有这些条件,一般能获得五六个就已经是币中精品了。老、精、稀金银币备受欢...

    1227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毛主席曾3次到醴陵 揭开天价毛瓷的神秘面纱[图文]
    毛主席曾3次到醴陵 揭开天价毛瓷的神秘面纱[图文]

    (毛泽东与胜利杯(资料图))红网株洲站4月19日讯(株洲晚报记者 肖捷)2013年6月20日,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在香港举行。备受关注的毛泽东生活用瓷釉下五彩瓷碗(一套五件)以1168.4万港币的价格成交,成为全场拍卖价格最高的拍品。迄今为止,市场上追捧的与毛泽东相关的文物中,影响大、价位高、最为神秘的莫过于“毛瓷”。只是因为一直没有确切的官方正式版本,这才导致众...

    1017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两岸故宫联展 郎世宁的前生今世[图文]
    两岸故宫联展 郎世宁的前生今世[图文]

    这是一组令人惊艳的工笔画,来自清朝宫廷的意大利画师郎世宁,这组《仙萼长春图册》一共有16幅,每一件都堪称精美绝伦。去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纪念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庆生将推出的18个展览,其中两岸故宫更将于10月联合推出“郎世宁来华300年特展”,届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8幅郎世宁作品将赴台参展,包括《百骏图》、《画孔雀开屏》、《十骏图》、《十骏犬图》、《画仙萼长春》、《郎世宁画弘历射猎...

    1530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琉璃艺术品收藏值几何[图文]
    琉璃艺术品收藏值几何[图文]

    熊猫摆件近日,一尊两米高的琉璃佛像在上海展出引发轰动。这尊由台湾琉璃大师杨惠姗创作的“千手千眼观音”琉璃佛像,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琉璃佛像,其以“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的皎洁质地和婀娜多姿的体态,与同期展出的“敦煌”、“无相无无相”、“一朵中国琉璃花”、“焰火禅心”、“焰火里的禅静”等三十余件琉璃作品,并称为2015年最惊世的艺术佳作。琉璃,亦称“瑠璃”,是以含二氧化铅的...

    1281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鉴藏:怀袖雅物赏扇画[图文]
    鉴藏:怀袖雅物赏扇画[图文]

    钱行健花鸟扇面◆麻 雯扇子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起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扁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

    1574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