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秋拍,嘉德香港延续春拍对于林风眠艺术思想的梳理,再次汇聚三件幸免于文革劫难、50至60年代林风眠创作巅峰期之珍稀画作:从融合西方立体主义、彻底颠覆中国传统表现形式的里程碑作品《仙人掌、彩陶与静物》,到其最为人熟知的经典仕女画像《白衣仕女》,直至将中国抒情缥缈的意境与西方富于理性秩序的构图圆熟相融的《鱼鹰》,深刻洞悉该时期林风眠在静物、人物、风景题材创作所经历的突破、消解、直至沉淀的革新演绎。三件作品均首次亮相于市场,由藏家悉心深藏数十载后割爱释出,实属可遇不可求之购藏良机!
立体主义的创新构图《仙人掌、彩陶与静物》
彩墨 纸本 | 一九五二年作| 68×68.5 cm
估价 ESTIMATE:
HK$1,500,000 –2,500,000
创作于1952年的《仙人掌、彩陶与静物》,是目前林风眠传世作品中少数有年代纪录的早期静物精品,更是他自50年代初起,对立体主义实验性表达的关键创作,标志其对中国水墨画形式表达的革新进入至一个全新的境界。
中西美学的至臻凝炼《白衣仕女》
彩墨 纸本 |一九五四年作|69×69.7 cm
估价ESTIMATE:
HK$1,500,000 –2,500,000
50年代,林风眠在教育事业上虽是隐退,但创作却进入高峰期,其中仕女画乃其最为人知的经典题材。自50年代中期开始,受进一步调和西方现代主义表现形式的影响,他笔下的仕女形象逐步简化为几何形体的构成,背景也改为垂直几何分隔,且更注重线条和颜色的经营,作于1954年的《白衣仕女》即为佳例,作品在娴熟的捕捉了仕女外形美姿的同时,将东方仕女的雍容风度和优雅气韵展露无垠。
东方抒情新韵《鱼鹰》
墨 纸本 | 一九六〇年作| 68.5×68cm
估价 ESTIMATE:
HK$1,000,000 –2,000,000
林风眠的故乡位于广东省梅县的公岭村,风景优美而宁静,是其幼年消磨时光的好所在,培养了他一颗爱好贴近自然的优美心灵。于杭州艺专教学期间,他更提倡学生要多「向自然学习」,身边万物皆为创作的素材。1958年,他与关良、吴大羽等老画家在上海美协的组织下走访安徽黄山、苏州东山、浙江舟山及新安江等地写生,积累了大量的绘画素材。作品《鱼鹰》便是林风眠基于该次写生中所见所悟,于1960年创作的得意之作。
约50年代,林风眠(右二)与关良在上海郊外写生
在墨色五分的山河背景中,他以收放自如的运笔晕染,配合坚硬的直线,将两艘渔船简化为三角形块的抽象式结构,幷置于画面中央,船头船尾露出的水稻在两端零星交错,构成对应,缔造出视觉的稳定和空间纵深的层次。三只肥瘦不一的鱼鹰,被刻意安排站立于右侧船沿之上,打破了画面原本的构图平衡,形成一种向右下沉的动势。
中国绘画自古以风景题材见长,尤其着重抒情意境的写意表达,文人画更将此特点发挥极致,却也束缚了空间布局上的经营。林风眠通过借鉴西方风景绘画的空间构图,将画面横贯分构为多个层次,并利用传统水墨画中留白的特点,引入西画对于户外光影变化的捕捉,随着近大远小的景物安排,画面由前至后,层次推进间,一股轻松自由的画面气氛洋溢而出,形成画面秩序上的新韵律。
有别于40年代在杭州嘉陵河畔所作风景画中所散发的忧郁、沉闷的情调,《鱼鹰》中,右侧鱼鹰未见五官,却身姿活泼,简化的用笔苍劲姿媚,自成风调,流露出一种经久淬炼的孩子气,一如林风眠彼时的心境写照:虽历经战争流转、人生失意,却仍对自然、对艺术保有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
△林风眠油画作品《琵琶仕女》【本站藏品】
是幅油画作品创作于1982年,林风眠旅居香港时期。4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