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将于11月23及24日举办的“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与下午拍卖中呈献多件朱德群杰作。于拍卖前夕,我们将通过本文带您深入了解这位与吴冠中、赵无极齐名且交情深厚的中国艺术家。朱德群气象万千的油画作品不仅使艺术家声名远播,也为西方抽象艺术传统带来崭新气象。
1朱德群独特的东方抽象风格
作为朱德群的昔日同窗,吴冠中曾这样描述友人的作品:“远看像西洋画,近看像中国画。”朱德群笔下的色块和几何线条,流露出抽象表现主义的意味,而他笔下雄伟壮丽的山峰和河流,则又让人想起中国北宋山水画的风格。
朱德群(1920-2014)《晴》,油彩画布(二联作),每联:162 x 130 cm. 整体:162 x 260 cm. 1982年作,估价:25,000,000 - 35,000,000港元。将于11月23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晴》以蔚蓝为主调,随艺术家安排的光影流动,幻化出细致多变的深浅蓝调,让观者穿梭于艺术家所释放的写意心象,遨游在海天一色之间。朱德群对蓝色有一种几近崇拜的欣赏,他认为“蓝色调是大自然中最有气魄的色调。”蓝色在画布上唤醒大自然的大气万千,仿佛水气氤氲的苍穹天域,又似波澜壮阔的碧海青天。
此作中的每片油彩、每笔线条均经朱德群精心布置,艺术家希望以颜色和光源来拓宽人类的视觉认知,在创作中重新组织油彩肌理与色块等不同绘画元素,形成观者前所未见的层次与关系。此外,朱德群还独创出一种半透明的颜料,它集西方油彩丰富的颜色与东方水墨轻透的质感于一身,将其运用在画布中特定的位置,可以创造出一种独有的空间距离感,带给观者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作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始的《晴》,实乃朱德群艺术成就开创崭新境界的最佳见证。
《晴》不仅展现了自然世界中的万象百态,更史无前例地以西方媒材表达出东方山水写意概念——深远。“深远”不单描述了画面中空间的关系,还表达出一种意境,经艺术家的巧妙处理后更升华为一种抽象精神。拍卖市场上极少见尺寸如此巨大的单色碧蓝双联作,足见艺术家在此间倾注的心血。
2朱德群的画作重现童年时代家乡的山水
朱德群出生于安徽,而该省是天下闻名的黄山所在地。在云雾缭绕的山峰间,山上的松柏依嶙峋绝壁而生,此种景象是众多古典画作和诗歌的题材。
朱德群(1920-2014)《无题》,水墨 纸本,35 x 46.5 cm. 1992年作。估价:150,000 - 250,000港元。将于11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下午拍卖”呈献
朱德群的祖父热爱收藏画作和诗集,正是家中丰富的艺术藏品,让朱德群在传统书法和水墨画的历史中深受熏陶。
3朱德群将传统的中国艺术风格和西方现代主义融为一体
朱德群的父亲很早便发现了儿子的绘画天赋,于是劝说他不要当体操选手,而是入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当时的学校校长林风眠是一位富有远见的艺术家,他主张泛亚美学扩张主义,希望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完美结合。朱德群正是在这里结识了艺术家吴冠中和赵无极,三人齐心协力,实现了林风眠追求的中国式现代主义风格。
朱德群(1920-2014)《喜悦》,油彩画布,130 x 195 cm. 1997年作,估价:10,000,000 - 15,000,000港元。将于11月23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1997 年创作的《喜悦》,手笔恢弘,气势非凡,在极为庞大的画布上绘出非凡的韵律感。绚烂夺目的光斑在画面上自如舞动,与印象派作品中不断幻动的光感不谋而合。两划坚定的深黑笔触从画面的深色部分喷涌而出,迈进一片清盈秀澈的平面。画面的右半部分仿佛汇聚了暗物质般的极高强度,在一片交响般的磅礡之中倾泻出满含能量的线条和色彩。
光线与色彩是朱德群绘画中最敏感的元素。在荣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致辞中,艺术家表示:“在我的构图中,色彩与轮廓绝非随意偶然而生。他们齐心协力以达成同一个艺术目标,那就是聚合光线、并激起图像感和节奏感。”
朱德群(1920-2014)《快速散射2》,油彩 画布,130 x 97 cm. 1983至1984年作,估价:4,000,000 - 5,000,000港元。将于11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下午拍卖”呈献
4朱德群在书法上的正统训练启发其后来的抽象风格之路
少年时期的朱德群曾师随现代水墨画大师潘天寿,将一笔写就、一气呵成的草书练得炉火纯青。在后来的日子中,他更把挥洒而得当的草书手法运用到抽象表现主义上。
朱德群(1920-2014)《深邃的和谐》,油彩画布,65.5 x 92.5 cm. 1989年作估价:3,000,000 - 4,000,000港元。将于11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下午拍卖”呈献
5朱德群曾用海报和壁画来抗议日本侵华
1937年,随着中日战争的爆发,艺术专科学校被逼迁至南京,朱德群在当地积极投身抗日运动,创作了大量反对日本侵华的宣传海报和壁画。之后,他在南京中央大学担任建筑系教授三年,然后转赴台湾再执教鞭。
6移居巴黎后朱德群绘出“东方的蒙娜丽莎”
自从得闻老师林风眠讲述巴黎的留学生涯,朱德群一直渴望前往该地深造。1955年,这位在台北早已功成名就的具象艺术家,终于得以圆梦。抵法后的他很快便一举成名。1956年,凭借妻子董景昭的肖像画,朱德群获得巴黎春季艺术沙龙银奖,作品被坊间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7朱德群发掘了抽象表现主义和书法之间的关联
1956年,朱德群在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看了抽象画家尼古拉·德·斯塔埃尔(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顾展后,作出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决定:放弃具象绘画,一切从头开始。
朱德群(1920-2014)《第70号》,油彩画布,130 x 65 cm. 1960年作,估价:8,000,000 - 12,000,000港元。将于11月23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面对朱德群的《第70号》,观者一定能注意到尼古拉·德·斯塔埃尔的作品对艺术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两条粗斜线条与单色背景下的垂直构图有力相交,两者神似而形又不同,产生出强烈的躁动感。斯塔埃尔偏爱用调色刀施加浓密硬朗的粗线,而朱德群则回归自然流动的笔法,精巧结合了中国书法,笔法从轻盈到厚重,从灵动到松弛,最终画面上展现出极富戏剧化的视觉效果。
对于朱德群而言,抽象表现主义代表自由,和中国书法的某些技法不谋而合,两者都是下笔迅速、一挥而就。他的画作在西方抽象框架内演变而来,却操持着东方人潇洒自然的笔墨手法。
8大自然原始之力启发朱德群创作出至臻佳作
上世纪80年代,朱德群乘坐火车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时,曾亲眼目睹窗外的暴风雪,其后他便创作了一系列动人心魄的画作,反映自然界令人振奋又敬畏的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诗人兼艺术评论家让-克拉伦斯·兰伯特(Jean-Clarence Lambert)将他比作“古希腊最伟大的宇宙梦想家之一”。
朱德群(1920-2014)《蓝色氛氲5》,油彩 画布,72.5 x 60.5 cm. 1988年作,估价:1,500,000 - 2,000,000港元。将于11月23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9诗词是朱德群的灵感源泉
朱德群坦言:“我热爱中国诗词,它们与我的画作自然融合。西方艺术评论家认为我的抽象作品灵感来自诗词,而这确实如此。”
山水画和诗词的结合,早在中国的魏晋时期已开始出现;唐代诗人王维别具一格的田园诗和水墨画,延续了这个传统;而到了宋代,苏轼和米芾提倡诗画合一,更是将这种艺术形式推向巅峰,从此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德群(1920-2014)《1995年5月10日》,压克力 纸本 裱于画布,32.5 x 50 cm. 1995年作,估价:450,000 - 750,000港元。将于11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下午拍卖”呈献
1987年,台北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台中的台湾美术馆曾先后举办朱德群作品回顾展。1997年他被法兰西美术院选为院士,再于2001年获授予骑士棕榈勋章和荣誉军团勋章。
朱德群于2014年在巴黎辞世,享年94岁。此前不久,其好友吴冠中及赵无极,亦先后分別于2010年及2013年寿终。
朱德群(1920-2014)《光束》,油彩 画布,130 x 97 cm. 1990年作,估价:4,000,000 - 5,000,000港元。将于11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下午拍卖”呈献
朱德群相信诗词和绘画遵循“相同的规则和节奏”,他毕生研习书法,透过绘画展现众多中国著名诗人的诗作,尤其是带有去国怀乡、落叶归根意味的作品。
10朱德群与五墨
朱德群将“墨分五色”的东方理论应用于油画之中。“五墨”分别是浓、淡、干、湿、焦五种用笔方法,能够制造出变化万千的墨色效果。吴冠中曾评价朱德群的作品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朱德群(1920-2014)《第九十二号》,油彩画布,73.5 x 73.5 cm. 1961年作,估价:3,800,000 - 5,800,000港元。将于11月23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在《第92号》一作中,朱德群用厚重的笔刷在画布上自由滑动,笔触紧密而又富有节奏感。黑色线条和单色色块常见于艺术家上世纪60年代的创作中,蓝、棕、黑、赭石、沉灰等颜色于强劲有力的深黑线条中挣出。在层次鲜明的笔触与震撼人心的色块间,白色区域在画面中央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历经多年磨练,朱德群对水墨早已得心应手,将“墨分五色”在此作中使得游刃有余。这是一场视觉的光影游戏,艺术家将随性超脱的水墨丹青之风骨注入他的抽象表现中,创立了华美灵动却极具力道的风格。正如朱德群自己总结的那般:“我所绘制的颜色和线条绝不是随机放置,而是为了共同的艺术目的而和谐相合:激活光源并引发出图像感与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