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1946-2005)
《丽人行》
油彩 画布
1997年作
190 x 208 cm.
估价待询
将于5月26日“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5月8日,佳士得将于上海隆重揭幕将亮相本季香港春拍的一件重磅力作——来自陈逸飞的《丽人行》。这件作于1997年的作品可谓是陈逸飞艺术生涯的精华之作,作品以1930年代老上海为场景,描绘了四位姿态典雅、内涵洋溢、衣着讲究的大家闺秀。
《丽人行》穿梭时空,回溯历史,代表了中国经历自徐悲鸿后超过50年写实油画的划时代突破,代表了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艺坛的写实路途上提出全新的观点。陈逸飞想要追求的并非如照片冲洗出来的写实肖像画,他提出肖像画和历史、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表现历史、时间的真实性。在这个观念下,他借中国艺术中的诗意、意境,以及剧场场景,摆脱写实艺术与“照片写实”的关系。他开创了独一无二带有朦胧光线、袅袅飘动之感的笔触,表现穿梭历史的时间延伸性。陈逸飞以写实绘画探讨历史、时间的真实性的观念,远远超越了古典写实绘画所覆盖的,与当代艺术探讨的时间、空间关系如出一辙。
1985年,阿莫德·汉默博士将陈逸飞作品《家乡的回忆 — 双桥》送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陈逸飞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在美国、英国艺坛成名的中国艺术家。他接受的油画训练是传承自苏联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陈逸飞虽然接受的是苏联写实风格的培训,但是他在掌握了欧洲古典写实的精髓后,成功开创出了自己的写实风格。他借西方人最熟悉的古典写实风格和浪漫主义展现中国艺术的特征和精髓。在抵达纽约短短两年后便获著名汉默画廊创办人、美国石油大亨汉默博士的青睐。1985年,汉默博士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的《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送给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1980年,陈逸飞摄于美国纽约
陈逸飞的绘画历程自1972 年开展历史绘画,1982 年创作出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风景绘画,同年代创作的“威尼斯水乡”、“音乐人系列”以至1990年代展开的“海上旧梦”、“西藏风情”等艺术创作均广受欧、美以及亚洲观者的推崇。在三十多年的油画创作生涯中,陈逸飞从来没有脱离从历史中寻找灵感,而“海上旧梦”系列是陈逸飞经过长期策划,再次突破自己过往创作的历史画。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创作于1997 年的《丽人行》中,艺术家把人物画和历史画结合,寻找人物画新的高度,使人物画与历史、与世界连结。他通过场景把人物和历史连结,表现1930年代的上海大时代,同时回溯了盛世大唐之辉煌艺术文化历史。年轻的陈逸飞就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时醉心中国古典诗词。他把此幅重要创作取名为《丽人行》,名称乃源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同名诗词: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在画作中,陈逸飞将四位悠然自得地提着鸟笼踱步的仕女的优雅自信描绘向极至。他刻意把1930年代老上海和唐代连接在一起,因为这两个时期最能表现中国辉煌的古典及现代历史,显出中国文化的延伸性。1930年代的是老上海的”黄金十年”,是一段令人怀念的岁月,当时上海是整个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中国最具“摩登时代”气息的城市。而唐代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唐朝声威远及海外,其历史地位深重,因此至今也称中国人为唐人。《丽人行》就回溯了盛世大唐之辉煌艺术文化历史,陈逸飞以1930年代上海的场景来承接这段辉煌古典历史、艺术、文化,继而展示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显出中国文化的延伸。
陈逸飞《丽人行》局部
为配合此画的揭幕,5月8日下午,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的两位资深专家庄俊及张丹丹将于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特别举行名为“逸韵飞语 — 陈逸飞的艺术”的艺术讲座,欢迎阁下与我们联系,预约出席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