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约公元67年),印度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绘画随之传入。佛教及佛教绘画传入中原,极大地刺激和影响了中土画家。西域佛教绘画在内容、表现形式、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开阔了中土画家的视野,他们将这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使得中国绘画有了精彩纷呈而多样化的发展。
在题材内容方面,佛教绘画多以佛传故事、本身故事、经变故事以及各种菩萨、罗汉、飞天、诸天神、供养人的形象为主。从内容上讲,主要有佛、菩萨、明王、罗汉、天龙八部和高僧六种。
佚名 佛光普照图
纸本 立轴
118×57cm
RMB:25,000-45,000
佛教认为,宇宙空间的三千大千世界是无边的,每一世界都有佛教化,上下八面的十方佛,也就有无数,其诸佛都有不同的名称。在十方三世无数佛中,经常绘制的有: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弥勒佛和过去世的燃灯佛;此世界现阶段的贤劫千佛;此世界过去世的五十三佛;现在十方世界的三十五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等。
佚名 观音像
绢本 镜心
130×86cm
RMB:18,000-28,000
菩萨是普度众生,富有无上觉悟的慈悲者。佛经中列出名称的菩萨画像,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等。尤其是观音菩萨,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形象达几十种,如手持净瓶、杨柳的“杨柳观音”;坐石岩上,手持经卷的读经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的白衣观音;脚踏鳌鱼背、手持鱼篮的鱼篮观音等等。
佚名 千手观音
绢本 立轴
44×21cm
RMB:30,000-50,000
明王像是佛、菩萨的忿怒像。密宗以智慧的光明摧破一切烦恼业障,故称明王。明王像一般都是多面多臂,手持各种法器的忿怒样,如不动明王是毗卢遮那佛的忿怒相,六足尊是阿弥陀佛的忿怒相,金刚夜叉是不空成就佛的忿怒相等。
孙克弘(款) 罗汉图
绢本 立轴
117×53cm
RMB:35,000-55,000
罗汉即阿罗汉,是小乘佛教中声闻、缘觉修行所达到的最高果位。罗汉画像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十六罗汉、五百罗汉等,头顶有肉髻,相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恶以及美丑、雅俗怪异、胖瘦高矮、动静喜怒均可任意入画。
佚名 天王像
绢本 镜心
58x36cm
RMB:15,000-25,000
天龙八部是指天(天神)、龙(八大龙王)、夜叉(恶鬼)、乾闼婆(音乐神)、阿修罗(怪物)、迦楼罗(金翅鸟神)、紧那罗(歌舞女神)、摩睺罗迦(蛇神)。此外,还有画家随意画的飞天、行道天王、过海天王、云盖天王、善神和护法神等。
佚名 罗汉图
绢本 立轴
96×41cm
RMB:10,000-20,000
根据佛教历史中的具体人物所画的高僧像,如印度高僧马鸣、龙树和中国高僧慧远、玄奘等。
佚名 四天王与诸天众
绢本 镜心
171×92cm
RMB:35,000-55,000
水陆画因用于佛教的水陆法会而得名,有壁画和卷轴两种形式。水陆法会是佛教中为超度亡魂而举行的一种十分盛大的法会。明代由于明太祖的大力提倡,水陆法会在当时盛行不衰。史料记载,洪武五年正月,太祖亲率众臣赴道场礼佛,参加僧众一千余人。卷轴式水陆画由多幅画轴组成一套,称为“一堂”,在举行水陆法会时张挂。一堂水陆画的数量,从几十幅到一二百幅不等。
佚名 目连救母
绢本 立轴
117×81cm
RMB:28,000-48,000
佚名 太上老君像
绢本 镜心
74×44cm
RMB:12,000-22,000
水陆画中宣扬的这种“善恶报应”,也正是中国传统民俗心理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宗教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精神抚慰。其对佛教史研究、儒释道三教融合研究、信仰民俗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戏剧史研究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佚名 三威神像
绢本 镜心
137×95cm
RMB:45,000-65,000
佚名 水陆道场画
绢本 立轴
140×82cm
RMB:18,000-28,000
最初它的内容和形象尚不繁复,神像也以释迦、菩萨为正宗。到了明代,在儒释道混融的信仰风气下,又受到道教齐醮科义的影响,水陆画的内容趋于庞杂,主要有反映“神界”的佛教系统的诸佛菩萨、明王尊者、护法韦陀等;有描绘神道的日月星辰、三官大帝、风雨雷电等;还有绘制各色人等的帝王太子、后妃宫嫔、将帅士兵、贤妇烈女等像;也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画像,如饥荒饿殍、桥梁路倒、投河落井、客死他乡、兽咬虫伤、马踏车辗、别妻离子等凄惨的人间景象,实际上已演变成一种综合型的宗教绘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