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二十年代的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女性画家微乎其微,仅有关紫兰、蔡威廉、潘玉良等几位,方君璧是当时极少数之一。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方君璧亦是一位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她是第一名考入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的中国女学生,并作为活跃于巴黎艺坛的第一代中国艺术家而闻名。1924年方君璧作品《吹笛女》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并被著名艺术杂志《Les Annales》用作封面,而方君璧亦成为中国第一位作品入选沙龙的女性艺术家,当时巴黎各报竞相刊登她的照片和作品,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方君璧于法留学时期与作品合影
本次上拍的五幅画作,是方君璧不同时期风景画创作。画面水墨间蕴含着其早年留学法国时期学习的西方写实主义技法,也渗透着东方写意的谐趣,成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学融合的重要作品。同时,她以东方女性的独特审美视角和思想内涵,也为中国画坛注入了一股清新隽永的情感力量。
1922 年夏法国安纳西湖畔方君璧与曾仲鸣婚礼
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祖国正从战争的伤痛中逐渐恢复,四处方兴未艾。方君璧便现身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以曾仲鸣夫人的名义举行大规模画展,此举轰动整个中国画坛,为当时还处在战争阴霾下的艺术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本件《玄武湖之柳》便是在其赴南京举办画展时所作。观者并未在画作中看到战火对南京城的摧残,引入眼帘的反而是玄武湖畔青翠的柳树,从画面远处排列至眼前,充满生机与希望。
方君璧玄武湖之柳 1945年
纸本 彩墨
54×36.5cm
1951年,方君璧回到巴黎举行个人展览,巴黎东方艺术院院长各洛赛(RenéGrousset)先生亲自为画展目录撰序,《巴黎圣母院》这件写生作品充分结合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技巧与中国画空阔流动的艺术氛围。本件作品的视角由远及近,横亘于画面中心的小桥非但没有喧宾夺主之感,反而使画面结构生动立体,从桥岸远眺至巴黎圣母院,使人感受到一种东方绘画妙不可言的灵动之感。
方君璧巴黎圣母院 1950年代
纸本 彩墨
50×65cm
方君璧在1954年载誉归国,法国文化会为其主持个人展览。她次年创作的这件《雾塔》将景致勾勒得浓淡有致,顿挫皆宜。“风光徒满目,云雾未披襟”,笔墨将雾气特有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云雾交织下的树木与房屋,仿佛仙境般如梦似幻。远近之景高低错落、虚实相间,蓄意无穷。
方君璧雾塔 1955年
纸本 彩墨
26×32cm
1972年,是方君璧在移居美国波士顿十年有余后,第一次回到中国。她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与总理彻夜畅聊至凌晨二时,这一次回国,方君璧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她作画一百多幅,其中四十多幅佳作被国家收藏。这期间,她用女性画家独有对景物细腻又柔软的体察,绘就了《晨烟晓月》与《京城雪夜》两件作品。晨烟朦胧,月光皎洁,寥寥几笔便呈现出一种清冷的浪漫之意。雪夜酷寒,白茫茫天地间挺拔的大树陡然屹立,在这雪虐风饕的夜晚显得格外百折不挠。
方君璧晨烟晓月 1972年
纸本 彩墨
51×34cm
此五件作品时间跨度近二十年,但幅幅精品,保持着极高的创作水准。可以说,方君璧在艺术追求的路上筚路蓝缕,她既没有脱离时代的发展,又遗世独立,潜心创作。在她的作品中,看不到国画与西画因创作手法、思想表达不同而产生的对峙,写实和写意的碰撞在笔墨游走间逐渐消解,西画的造型塑造与东方情韵完美结合,充盈的内在情感跃然纸上。“借欧洲写实之手腕,达中国抽象之气韵”,方君璧实乃中西融合之路上的先行者,且成绩菲然。
方君璧京城雪夜 1973年
纸本 彩墨
43.5×3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