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成交额对比
今年秋拍已诞生4件过亿拍品,分别出自嘉德、保利(两件)和上海嘉禾拍卖行热闹的局面,引发业界关于拍卖市场是否“V”形反转的热议。然而与之形成鲜明落差的是,已有271年历史的国际拍卖巨头苏富比却在北京遭遇滑铁卢。长达八年时间,横扫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苏富比究竟为何攻不下北京市场?
卢扬 陈丽君
成交额三年暴跌超10倍
从2007年苏富比拍卖行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到2012年9月进入北京天竺保税区,在北京拍卖市场布局了八年之久的国际巨头拍卖行苏富比,却迟迟没有交出一份让业界瞩目的成交记录。今年秋拍苏富比北京的成交额仅为1650万元,相比较今年秋拍香港苏富比的26.69亿港元(约22亿元),同属苏富比,但北京与香港拍卖市场却是天壤之别。
2012年9月苏富比在北京举行首场拍卖,推出艺术家王怀庆的观念雕塑《自己和自己的影子》,最终以169万元成交。苏富比(北京)在内地的首次大型拍卖于2013年12月1日举行,共上拍141件拍品,总成交额2.27亿元,尽管与香港秋拍41.94亿港元(约35亿元)的成交额相差甚远,但跨入北京二线拍卖行阵营,随后苏富比(北京)成交额并没有提升,而是连续下滑,2014年春拍成交额降至1.149亿元,同年秋拍则继续被腰斩,总成交额为6174.11万元。今年春拍继续下滑,以4048万元落槌,于日前刚结束的秋拍仅仅成交1650万元,创造了苏富比在内地艺术品交易的历史新低。而苏富比在北京三年的成交业绩暴跌10倍以上。
海外优势成国内劣势
作为国际拍卖巨头,拍品资源无疑是苏富比的优势之一,尤其是西方艺术品的征集,是国内拍卖行目前阶段难以企及的,但这一国际优势在中国内地市场则变成了一大劣势。
北京拍卖协会会长甘学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算了一笔账,如果将海外拍品运到国内拍卖,就会涉及到关税等,如果拍卖行自行解决,一件1000万美元的拍品,需要缴纳6%的关税即60万美元,17%的进口增值税即170万美元,此外还有保险税等其他费用,实际需要24%左右的复合税。这么高的税收下,就需要保证拍卖的利润率超过至少24%,但想达到这么高的利润很难,而且,繁杂的通关手续,仓储、物流安全等问题都是拦路虎。
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大环境的萎缩只是原因之一,苏富比之所以历经八年都难以攻下北京市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了市场对接上。“按理说,苏富比合资的模式要比佳士得品牌授予的方式更进步,但是除了受限于经营范围外,市场对接也存在多重问题”,有专家表示,比佳士得晚了七年才正式开拍的苏富比(北京)与一家非拍卖企业合作,从征集、招商以及相对更复杂的成交结款方式等环节来看,都避免不了水土不服的尴尬境遇。
除此之外,苏富比在北京市场的连年惨败似乎有着些许“无奈”。我国《文物保护法》(修订)第五十五条规定:“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
苏富比(北京)作为中外合资拍卖行,在中国拍卖的前提主要有两点,不允许在中国境内征集文物类标的,而且,从境外征集的标的只能在天竺文化保税区内以保税方式进行拍卖,也就是成交之后要另行缴纳关税。
“救命稻草”难救命
受经营范围的限制,苏富比(北京)只能拍卖现当代的艺术品,缺乏书画、杂项等成交大额的拍品,但现当代艺术板块市场不成熟泡沫大,下行趋势难以避免,苏富比(北京)也自然不能与香港苏富比的拍卖情况相提并论,甘学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雅昌艺术网监测显示,从市场走势来看,现当代艺术板块已连续三个拍卖季成交总量持续下跌,目前仍在探底,尚未出现明显回升的迹象。与中国书画和瓷杂等其他板块相比,这一艺术板块的疲弱趋势更加明显。
选择现当代艺术板块作为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苏富比显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佳士得在华布局是授予永乐拍卖品牌使用和业务指导,经营业务包括各类文物艺术品,但与佳士得在华战略不同,苏富比(北京)总裁温桂华曾指出,2016年可能会推出水墨画,以及洋酒、名表、雕塑、珠宝等多品类拍卖。但是在买家群体不够坚实的情况下,苏富比(北京)暂时不会将西方艺术品搬上拍卖舞台。
在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看来,现在苏富比(北京)维持基本拍卖业务是一种权宜之计,持续拍当代板块肯定是不赚钱的,对于全年总成交额在几百亿元的苏富比而言,北京市场并没有太大压力。苏富比(北京)其实是一直在等待文物拍卖的解禁,原本业内认为文物拍卖解禁会在近两年做出调整,但苏富比正式拍卖三四年来,这一解禁并没有做出修改。目前来看,尚没有要修改的动向,这对于苏富比(北京)而言,不能拍文物尤其是近现代书画,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文物拍卖资质解禁或成为苏富比(北京)“救命稻草”,但“水土不服”的苏富比(北京)既不能发挥优势,又遭遇政策、环境等不利因素,想要逆市上扬可谓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