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和(上海) 资深媒体人,2004年起追踪报道艺术市场。
文/邱家和
2014春拍战鼓正酣,节前佳士得上海春拍刚刚落幕,下周一佳士得就将在纽约推出一场名为“展望过去”的史无前例的晚间拍卖。在上海,上拍的西方艺术品都是价格不高的逸品,却仍然达到了100%的成交率;而在纽约的夜场拍卖,由估价高达1.4亿美元的毕加索名作《阿尔及尔的女人》领衔,则将冲击艺术品拍卖的全球纪录。毕加索创作这幅名画,是对他衷心仰慕的大师德拉克罗瓦的致敬。那种东方气息与色彩直到毕加索的时代仍然给西方画坛带来强烈的影响—毕加索也以此对其好友马蒂斯致敬。
有趣的是,当年这15幅《阿尔及尔的女人》都曾经由维克多·冈茨和莎莉·冈茨夫妇(Victor and Sally Ganz)收藏。当时,毕加索的代理画商亨利·卡斯维勒坚持要将15幅画作整套出售,结果冈茨夫妇在中外收藏史上留下了一个经典案例:他们在1956年6月以21.25万美元买下这批作品后,只给自己留下C、H、K、M和O版这5幅作品,其他的10幅则通过画廊再转售。到了维克多·冈茨去世后的1988年又卖了C版。而剩下的4幅(包括这次纽约拍卖的O版),于1997年在纽约佳士得都作为独立的拍品上拍。这幅《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当时的成交价就高达3190万美元。
冲击拍卖纪录的天价作品,对中国买家而言并不陌生。2008年导致全球艺术市场行情暴跌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救市计划,结果2009年秋拍中国艺术市场就出现了一连串的亿元纪录,此后的2010年,春拍一件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拍卖价格超过4亿元;秋季伦敦一家小拍卖公司推出的乾隆粉彩转心瓶,拍卖价格更高达5.5亿元。当时,甚至有了中国艺术品将冲击全球拍卖纪录(1亿美元)的舆论。不过事后证明,《砥柱铭》成为一家信托公司的融资工具,而那件转心瓶则因为买家拖延付款,时隔两年卖家又委托国际拍卖公司私下转让。
如今,轮到纽约冲击全球拍卖纪录了,会不会重蹈中国当年的覆辙?笔者不妨援引节前由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发布的《TEFAF 2015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的数据,仅从全球总销售额看,就不难发现全球艺术市场的走向与中国截然不同:2009年进入低谷为283亿欧元;2010、2011连续2年反弹,分别为429.5亿欧元与463.5亿欧元;2012年小幅回调,跌至440.9亿欧元;之后2013、2014年又连续2年上涨,分别为476.5亿欧元与512亿欧元。
根据上述市场报告的进一步分析,这一轮全球艺术市场的行情上涨主要靠欧美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支撑。而在这轮上涨中领头的,则是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以及战后及当代艺术两大板块:就以佳士得自己发布的年报数据看,其战后及当代艺术的成交总额达到空前的28亿美元,增长39%;其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成交总额达12亿美元,增长19%。近年来也在这两大板块创造了新的天价:2010年5月纽约佳士得拍卖的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以1.06亿美元创下艺术家世界拍卖纪录;2013年11月纽约佳士得拍卖弗朗西斯·培根的《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以1.424亿美元创下全球艺术品拍卖纪录。融合这两个涨势最强劲的板块,这就是佳士得推出这次全新概念的“20世纪艺术”夜场拍卖的理由。用佳士得全球总裁Jussi Pylkkanen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藏家追捧各个门类最顶级的艺术作品;对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需求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