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摄影最终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图文]

时间 : 08-01 投稿人 : 疑疑 点击 :

拨去影像表面的宏大叙事,深刻主题,时代特色,语言探索、手法创新……最终可能留下来的,是什么呢?

摄影最终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 美术品报道

电影《教父》的主演、美国传奇影帝阿尔·帕西诺的传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帕西诺出演舞台剧《帕瓦罗·胡梅尔的基本训练》。在台上,他注意到观众席上有一双眼睛。天!难以置信,他觉得这双眼睛简直穿透了他!整个表演过程,他都在关注那双眼睛,整个表演,也都是为了那双眼睛!他甚至等不及闭幕就想看看这位从天而降的知音是什么人。

但——那根本不是人类的眼睛。

闭幕铃声响起,灯光骤亮,他才发现,那是一只导盲犬的眼睛,主人是一个盲女孩:“我一时还缓不过来——那双眼睛里的爱怜、关注和理解……却来自一条狗。”

我觉得,这是我读过的,关于孤独最好的一个故事了。

孤独,让帕西诺——这个伟大的、惯常于抽离自我的演员彻底失守,他一定从灵魂深处伸出舌头,舔了舔自己的寒冷。

其实,摄影,也很孤独;或者说,最终,它必然是孤独的。

摄影师和演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前者总是在追求真实,而后者,以制造梦境为天意。但骨子里,其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是在“抽离”,同时,“介入”。演员扮演别人,抽离自己的同时也抽离现实,但没有全身心的“介入”,这种抽离也无法很好地完成。

摄影师呢?是以实际行动“把一次拍摄控制成抽离现实的另外一种物质----照片,让现实成为另外独立的物质”。同样,这种抽离与自我的介入相伴而行,甚至于在有的摄影里面,抽离是为了证明及证实自我。

我喜欢如此矛盾的感觉,这种喜欢与日俱增。

十余年在摄影间行走,犹如分花拂柳,亦如跋山涉水。我慢慢发现,让我伫足而立的,正是那些隐藏在照片后面,摄影师抽离与介入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后面模糊而又清晰、时时在挣扎的自我。

于是,拨去影像表面的宏大叙事,深刻主题,时代特色,语言探索、手法创新……最终可能留下来的,是什么呢?

我慢慢看到有一类摄影师,或是有一种影像,尽是些日常生活的随兴之作,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一堆无主题、无线索、无情节、无逻辑,随兴而至的照片,攒得差不多了,拿顶“日常生活”的大帽子一扣,包装得似乎和生活本身一样随意潦草。

但是,一个摄影师既然已经以实际行动“把一次拍摄控制成抽离现实的另外一种物质——照片,让现实成为另外独立的物质”,你就绝对不能相信他真的是“随意为之”;即使他一脸无辜地告诉你是这样。

所以,我越来越不觉得这一类以普通“日常生活”为对象和以个人体验为抒发的影像,其目的是以“个人的真实、细腻感受”表达摄影师对世界、对人生的意见和看法,并以此获得普罗大众的共鸣,从而升华成有思想、有内涵的重要作品。也许客观上曾经产生了这样的效果,但也许压根儿就是大家对于非宏大叙事的作品形成了非要如此解读的思维定式——习惯了,不如此意义何在?

难道他真的不是在“以小见大”吗?那他要做什么?有什么意义?

这些照片当然是有意义的,不过,我以为,这意义并不是聚合大众,而是隔离自己,在世界天然的隔离之中再一次主动地隔离自己。

通过将“照片(内心)”与“自我”隔离之后端祥自己,审视自己,解决自己悬而不决的问题:冷漠、孤独、伤痛、无奈、温情以及对温情克制的、小心翼翼的渴望——这些深藏内心挥之不去,但又无法言明的情绪贯穿了摄影;而如何面对、释放、与它们和平相处就是摄影师的问题。

而摄影,就是来解决自己的这些问题。

摄影,就是面对和寻找自己这些“影子”的过程,和别人,其实没太大关系。

与其说是照片中的种种情绪、感受、乃至细节……这些“内容”使摄影家的影像有感染力和意义,倒不如说是摄影的这种过程、状态,显露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面对自我时的真实。

影像会说谎,但摄影不会说谎;如同不能欺骗自己的,不是那些已经得到的,而是那些可能失去的

影像留存于世而不灭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一份尘世的纪录?一截社会的切片?或者一段时光的标本?都是,也都不完全是。“事实证明,最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以其敏锐的感觉先于世人预言某种变化,窥破某种内情。”——这种预言的能力,我以为首先是对于自我的敏感。

你不能依靠别的什么留到最后,除了你自己。

摄影,最终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在一个自我越来越难以辨认的时代,或许,这就是摄影最大的意义。

(作者:李楠)

相关文章

  • 大藏家王世襄家具的奇幻漂流[图文]
    大藏家王世襄家具的奇幻漂流[图文]

    《明式家具珍赏》 王世襄著故宫未必会善待这批家具在王世襄先生丰富广博的收藏品中,最为重要、数量也最多的品项,是明式家具。在近半个世纪的收藏生涯中,他能凭一己之力收藏到这些精绝之品,简直称得上是旷世奇迹。这批明式家具,如今已入藏上海博物馆,对于为什么不是无偿捐献,为何不留在北京,这些年来,曾听有人对此颇有微辞,甚至还听到业界的名人发出的责怪之声,这纯粹是他们不了解情况。作为亲历者,我对全程首尾...

    599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海南文物保护与修复:蹒跚行至稳健[图文]
    海南文物保护与修复:蹒跚行至稳健[图文]

    省博文保人员在对一件铁器进行除锈处理。省博文保人员采集浸泡华光礁I号船板的离子水进行化学分析。编者按:博物馆里的文物,在灯光和展布的映衬下,总是熠熠生辉,让观者心生感慨。但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些精致的文物刚出土时,有些又黑又脏、残缺不 全甚至面目全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隐于幕后,默默付出心血和汗水,经过繁琐、枯燥、漫长的修复,让文物焕然一新。在这浮躁的世界里,他们秉承着传统的工 、匠精神,...

    693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用心去感受动物[图文]
    用心去感受动物[图文]

    丹麦摄影师Johan Rosenmunthe的数字作品-The Isle of Human,他将各种不同野生动物与城市街景作结合,利用惊人的光线控制与高超的合成技巧完成了这部作品,彷佛电影《我是传奇》中的场景,整个城市被野生动物所占据,将那种空虚、静谧、孤寂的感受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1072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农民董新富收藏红色文物百万件[图文]
    农民董新富收藏红色文物百万件[图文]

    图为董新富在自己的红色文物博物馆。本报记者王利强摄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党从艰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本报讯(记 者王利强通讯员石俊文刘睿)一座700多平方米的库房里,摆满了上百万件红色文物,令人震撼。这就是被业内赞为“三晋红色收藏第一人”的代县新高乡赵村农 民董新富的“红色文物博物馆”。6月21日,董新富告诉记者:“我收藏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些红色文物,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艰难走向辉煌的...

    651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博伊斯的代理画廊主 三十年前曾是实习生[图文]
    博伊斯的代理画廊主 三十年前曾是实习生[图文]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图片:copyright the artist‘s estate, courtesy Galerie Thaddaeus Ropac三十年前,如今的画廊主Thaddaeus Ropac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实习生。而如今,他的同名画廊Thaddaeus Ropac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代理这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艺术遗产,而...

    1160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古人“微博”里记录了这些秘密[图文]
    古人“微博”里记录了这些秘密[图文]

    商代人事无巨细,都要求神问卜,甲骨文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涉及日月星辰、祖先鬼神、风雨灾害、年成丰歉、生死疾病、吉凶祸福等等,是商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甲骨的命名暗藏玄机,从名字中可以窥见刻在其上甲骨文的秘密。山东博物馆甲骨保管员张媛介绍,“一般用甲骨上重点的几个字命名,如果材质是龟甲就称卜甲,牛骨的话就叫卜骨。特别的是,如果是干支甲骨还要写上商代干支表刻辞。”山东博物馆藏“虹不惟年”卜骨天气...

    1559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古代欧洲人使用“蜡笔”来创作艺术品[图文]
    古代欧洲人使用“蜡笔”来创作艺术品[图文]

    当你想画画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到用一盒绘儿乐蜡笔,并从数十种颜色中选择。大约一万年前,中石器时代的古代欧洲人可能已经使用了一种赭石色的“蜡笔”。约克大学的考古学家发现他们所认为的可能是英国北约克郡一个古湖附近使用“蜡笔”最早的例子之一。“蜡笔”一端尖锐,长度不到一英寸(只有约22毫米)。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考古学家Andy Needham在湖边发现了这块赭石色卵石:“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

    49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望京裸奔哥毕业作品“越晃越大”引发网友吐槽[图文]
    望京裸奔哥毕业作品“越晃越大”引发网友吐槽[图文]

    越晃越大厉槟源,男,1985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因为在深夜的北京望京街道上数次裸奔而出名。一瓶打开的2.5升装可口可乐,上面套一个橘色的气球,这个命名为《越晃越大》的玩意,是厉槟源的本科毕业设计作品。毕业季,不少正被毕业设计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同学看到这朵奇葩作品,都乐了。昨天,"裸奔哥"的毕业作品引发了网友热议,众多名人纷纷捧场转发。5月20日下午,厉槟源在微博上曝出了自己的毕业...

    48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清朝道光年间火柴是奢侈品 被进贡给皇帝[图文]
    清朝道光年间火柴是奢侈品 被进贡给皇帝[图文]

    1879年巧明火柴厂出品的“太和舞龙”为现存最早的国产火花。清朝道光年间火柴曾是给皇帝的贡品近日,备受关注的破产泊头火柴厂设备及存货等网络拍卖会成功举行,沧州一竞拍者在170万起拍价格上加价76万最终成交。随着泊头火柴厂这批最后资产的处置完毕,百年“泊头”终于画上句号。火柴,老一辈人都叫它“洋火”,顾名思义它是个舶来品...

    147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老人绘制18本漫画记录爱情:网友感动流泪[图文]
    老人绘制18本漫画记录爱情:网友感动流泪[图文]

    漫画记录爱情“她躺在病床上,在人缝里找到了我,眼角流出一滴眼泪,我握住她的手,帮她擦了眼泪。不到一分钟,她的手变得冰凉,我知道,这是永别。”91岁的上海老人饶平如为怀念亡妻手绘18本画册,记述近60年的相处时光,取名《我俩的故事》。“少羡鸳鸯老羡仙,青梅竹马到华颠。山河羽檄春闺怨,风雨怨禽恨海填。缺月圆时人已老,分钗合后玉弥坚。人间难觅生花华,写尽前尘六十...

    898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巧夺天工的纸雕艺术 打破你对“纸”的固有印象[图文]
    巧夺天工的纸雕艺术 打破你对“纸”的固有印象[图文]

    纸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纸的发明及16世纪德国对纸的改良成果。随着纸材来源的普及和纸雕技术的演进,不少艺术家将目光聚焦于此,并成为纸雕艺术领域的尖兵。荷兰艺术家Peter Gentenaar近日将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展出他的纸造艺术,也唤起了大众对于纸雕艺术的热切关注。Peter Gentenaar作品Peter Gentenaar:纸浆幻化成精灵Peter Gentenaar作为荷兰顶尖...

    443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日本的青铜器收藏[图文]
    日本的青铜器收藏[图文]

    泉屋博古馆 京都馆日本富裕阶层对于中国文物的收藏大都开始于辛亥革命时期,只有住友春翠提早涉足尚无人注目的中国青铜器收藏。这既与当时中国大量的文物流出有关,更与当时的日本煎茶道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础有关。住友春翠的收藏以及泉屋博古馆完整地呈现出由煎茶道向鉴赏美术的转变,是近代日本社会接受中国文物风潮的一个缩影。在日本京都,与一街之隔人声鼎沸的银阁寺相比,这座古朴方正的博物馆低调清幽,它采用中国庭...

    1735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用软件生成的吴冠中画风,会不会把大师玩坏?
    用软件生成的吴冠中画风,会不会把大师玩坏?

    吴冠中先生水墨作品的简练风格让人过目难忘,在ai绘画方兴未艾的今天,在中华艺术宫举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中国式风景”之际,网上就有人开始给ai软件喂吴冠中的画,然后让ai生成了他想要的画面。比如有人要求ai画出吴冠中风格的古人挤地铁,画面效果是这样的——吴冠中先生学贯中西,敢于挑战中国传统水墨里没有涉及过的画面,比如他用水墨描绘过中国香港的高楼大厦、印尼的野生动物园、美国大峡...

    517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广东发现明朝官墓 棺椁散发香味干尸完整[图文]
    广东发现明朝官墓 棺椁散发香味干尸完整[图文]

    图为裹在木棺上的红布上,用金粉写有“皇明儒”“张”、“老”等字样,红布被氧化后已经变成黑色。 严初 摄惠州一工地迁坟现一“官墓” 严初 摄图为“官墓”被移走。 严初 摄中新网惠州11月12日电 (严初) 12日,张氏宗亲会在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城的罗浮药业工地迁祖坟时,发现祖坟竟然是一座“官墓”,张氏宗亲会已经向当地政府报告并联系文物部门,申请保护。墓碑文记载是明朝成化(明宪宗的年号)3年立,距...

    1599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宙斯神庙的旁边 发现了最古老的荷马史诗[图文]
    宙斯神庙的旁边 发现了最古老的荷马史诗[图文]

    原标题:迄今最古老荷马史诗片段被发现,就在奥林匹克宙斯神庙附近在希腊最大的考古遗址奥林匹克宙斯神庙的附近,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件重要文物——一块刻有13节《荷马史诗:奥德赛》诗文的黏土碑刻。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块黏土碑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晚期的古罗马时代,应该是荷马史诗节选最古老的书面记录。《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两部史诗都分成...

    786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