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揭秘李自成祖坟里小白蛇的真相

时间 : 07-22 投稿人 : 程儿 点击 :

十一长假,将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重读了一遍。洋洋三百万字的鸿篇巨制,在国产历史小说中,恐怕除了高阳先生的《慈禧全传》,迄今依然没有作品可以比肩,虽然全书是在特殊时期写就,难免在意识形态上有所桎梏,但无论文笔、结构、人物塑造、史料运用,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过去人们往往认为第一卷最佳,其他四卷都失之于拖冗或草率,此次重读,我竟觉得整体都很不错,尤其第五卷,虽然从前读过,虽然明知以大悲剧终结,但读时依旧牵挂着每个人物的命运,猜想着“也许会出现奇迹”……不能不说作者如椽巨笔营造出的氛围,让读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明末农民战争,是一段宏伟雄奇,怎样描述也难以呈现全貌的悲壮史诗,其中各种历史的吊诡,足以令后人感慨万千,而李自成毫无疑问是这部史诗的主角,对于他失败的原因,从古到今,各种分析总结的书籍能堆成山高,但是在明末笔记中,有一点被反复提及,那就是——李自成的祖坟被扒了。

一 神秘卖蒜人竟是钦差

崇祯十三年,即公元1640年,在商洛山养精蓄锐的李自成,趁着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的时机,突入中原,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并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赢得民心,队伍迅速由几千人扩大到几十万,接着他攻克洛阳,杀死福王,迫使“督师辅臣”杨嗣昌自杀,在围困汴梁期间,连续杀败左良玉和傅宗龙,整个中原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天之势,而明朝连防御兵力都所剩无几。

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急得坐立不安,不知是听了谁的馊主意,他于崇祯十四年给陕西总督汪乔年下了一道密旨,让汪乔年扒掉李自成的祖坟,断其“龙脉”,泄其“王气”。

清代有两部笔记,对此事的前后经过记述得特别详细,一部是《筠廊偶笔》,一部是《在园杂志》。

《筠廊偶笔》为清初学者宋荦所撰,多记晚明与前清的各种遗文轶事,富于史料价值。其中记载:崇祯九年,李自成自号“闯将”,率领着步骑兵千余人回到故乡米脂,给祖先上坟,很可能正是这一举动,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并产生了扒坟的念头。

扒人家祖坟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儿,何况是天子亲自下令,崇祯皇帝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跟满人和谈都一路藏着掖着,更别提扒坟这样的事儿了,所以他下达密旨的经过极为传奇。康熙年间的学者刘廷玑在笔记《在园杂志》中记述道:有一天,米脂县令边大绶正在堂上办公,“有一人赴诉卖蒜为兵所抢”,边大绶让他详细讲述事情经过,那人匍匐着爬到边大绶膝前,表面上哀诉自己种蒜如何不易,其实却用手按住边大绶的官靴,往下压了两压,边大绶吃了一惊,再看那卖蒜者的肤色气质,无论如何不像一个多年种地的农民,情知有事,便将他带到后堂,屏蔽左右,卖蒜者这才脱下帽子,撕开一道裂缝,里面有一封信和一道密旨,信是陕西总督汪乔年写的,介绍来人是宫中太监,让边大绶执行那道密旨,边大绶心惊肉跳地打开密旨一看,“乃命掘闯贼祖坟之诏旨”。

边大绶知道,自己摊上大事儿了。崇祯十四年的明政权已经摇摇欲坠,除了京畿之地,长江以北基本处于失控状态,陕西的政府机构看似还保持完整,究其实,大部分形同虚设,政令不通。就连皇帝的密旨都要派太监乔装打扮像做贼一样送来,可见官贼之势,已经逆转。这种情况下,想带人去扒最大一支起义军领袖的祖坟,消息一旦外泄,恐怕自己连米脂衙门都还没走出去,就会被起义军的密探干掉。

边大绶一时间彷徨无计,“忧形于色,寝食俱废”,他的门人贾焕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发愁,边大绶把事情一说,贾焕笑道:“这有何难,我知道一个人,足解君忧。”边大绶一听大喜,问他是谁,贾焕于是传令把县衙里的捕快张自祥叫来。

片刻,张自祥来了,这人平时蔫蔫的,孤言寡语,在捕快中是个不显眼的家伙,贾焕看了他两眼,突然厉声说:“你明明姓李,为什么改姓张?!”

张自祥大吃一惊,正要辩解,贾焕道:“我已经全都知道了,你是李自成的亲哥哥,潜伏在县衙里,和其他二十个捕快歃血为盟结成异姓兄弟,准备在李自成打到米脂县城时,开门放贼,你是贼首的亲戚,不但不自首,还甘为内应,横竖都是个死!”

张自祥吓得扑通一声跪下,磕头求饶,边大绶将他搀扶了起来说:“大明气数已尽,天下早晚是闯王的,届时我的一家老小还要依赖你保全,我不会做自断后路的事情的。”贾焕也笑道:“刚才我说的都是唬你一唬,目的是要搞清你的真身,老兄放心,你那颗脑袋在脖颈上稳稳挂着哩。”然后就提出三人结拜之事,张自祥一看自己死罪得免,还能够跟县令大人结为异姓兄弟,大喜过望,当然同意,从此三人“出则官役,入则兄弟”。

张自祥完全不知道的是,边大绶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搞清李自成祖坟的具体位置。

二 一只黑碗锁定祖坟位置

按《筠廊偶笔》所记:李自成的祖父名叫李海,父亲名叫李守忠,“坟俱在三峰子乱山中,距县城二百里,山势环拱,气象狞狰”。李海和李守忠死后,都是被同乡一个名叫李诚的人埋葬,边大绶重金邀请李诚为向导,以对李自成的祖坟做一“精确定位”,但“葬年既远,诚亦不能别识”。

作为子孙,一定会去给祖先上坟,于是边大绶在张自祥身上打起了主意,《在园杂志》上所记:他每天跟张自祥饮酒作乐,趁着张自祥醉醺醺的时候,聊起风水之术,连赞李家祖坟一定选在了绝佳之地,张自祥甚是得意,便把祖坟的地点说了出来,边大绶还以打猎为名,“邀之同往”,专门去了一趟三峰子山,确认了李家祖坟的具体位置。

不过,接下来的故事,两部笔记的记载便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我们先来看可信度更高一些的《筠廊偶笔》的记录:边大绶带着李诚一起,来到三峰子山,“至其所,久近墓凡二十有三”,李诚一时间想不起来哪个才是李自成祖父的坟墓,只记得当时在给李海掘墓时,在地下发现了一只黑碗,索性将黑碗一并埋在墓坑里,所以“今但有黑碗者即海也”。

边大绶秉持着“宁可错挖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精神,让手下人把这二十三座坟全部挖开,找出有黑碗的那一个,连续挖了十几座坟墓,里面的尸骨都保持着一定的“血润”,这时有个人高声喊了起来:“这座坟里有一只黑碗!”边大绶过去一看,里面的尸骨黑得像墨一样,“头额生白毛六七寸许”。李诚立刻确认,这就是李海的尸骨,在这座坟的左侧稍下,就是李守忠的坟墓,挖开一看,墓穴里盘有一条白蛇,“长尺二寸,头角崭然,初见人,首昂起三寸,张口向日,复盘卧如故,意思安闲。”而李守忠的尸骨骨节间色如铜绿,生黄毛五六寸许。

边大绶认为:“枯骨生毛亦从来记载所罕见者,遗毒海内,夫岂偶然?”所以他继续扒坟,把所有长了毛的尸骨都捡出来,估计都是李自成的家属,聚在一堆用火烧了。这才算大功告成,班师回城。

《在园杂志》的记载则要复杂得多。边大绶自从确认了李自成祖坟的位置之后,便等待合适的时机,不久他得到消息,李自成的部队即将进犯潼关,边大绶便赠给张自祥白银七千两,让他去投奔闯王,帮自己拉拉关系,还派他那二十位结拜捕快一同前去,以“卫其辎重”。刚刚把张自祥支走,边大绶就带着十余人出了米脂县城,来到三峰子山。只见李自成家的墓地,“上有大树一株,紫藤垂满,掘至棺,藤根包裹千匝。”用巨斧砍断藤根,棺材才得以打开,里面有一头小白蛇,“头角已成龙形,止一眼,其身尚未变”,李自成先人们的尸骨上“皆长黄白毛二三四寸不等”,边大绶杀掉小蛇,把小蛇跟那些尸骨一起“焚之扬灰”。在这篇“扒墓笔记”的结尾,刘廷玑说:“剖棺之日,适闯贼兵败河南,一目为流矢所中——噫,何天意人事符应之速耶!”

这篇笔记比之《筠廊偶笔》,加“料”不少,除了巨大的藤根把棺材包裹“千匝”之外,最引人瞩目的,是那条小白蛇头角已经长成龙形,而且只有一只眼,刘廷玑分明是在强调小白蛇就是李自成的“化身”,及时将其铲除,就断绝了李自成的“成龙”,而且,正在率兵围攻开封的李自成被射伤了一只眼睛,也与小蛇的“止一眼”对上了,这再次证明天人感应是真实存在的啊!

三 边大绶塘报里的“小白蛇”

那么,边大绶扒李自成祖坟,真的看到这么多“诡事”吗?不妨看看他的自述。边大绶在给朝廷的塘报中,讲述了前后经过。他没有提到张自祥,但李诚确系扒坟行动的向导,“曾为贼祖与父赞襄葬事”,而且凭借一只黑碗锁定李海的墓穴也确有其事。

扒坟行动的开始时间是崇祯十五年的正月初二,参与行动的还有三十名弓箭手和六十名乡夫,“一昼夜行一百三十里”到达三峰子山,“时遇大雪,深二尺余,山路陡滑,马不能进”。边大绶带领众人下马步行五六里路,“鸟道崎岖,久绝人迹,旋开道攀缘而上”,终于到达李自成先人们的墓地,“四面山势环抱,气概雄奇,林木翳天不下千余株,大小冢墓二十三座”。在挖开五六座以后,没有发现黑碗,这时天色已晚,众人就在墓地里住了一晚,第二天终于通过黑碗锁定了李海的墓穴,李守忠的墓穴也随之被找到,“顶生榆树一株,枝叶诡异,用斧砍之,树断墓开,中盘白蛇一条,长尺有二寸”。边大绶下令将黑碗和白蛇收好,用于向上级呈验,然后将“骨骸有毛者凡七八冢,尽数伐掘,聚火焚化”,这不算完,还把附近山林的一千三百余株大树,“悉行砍伐,断其山脉”。

做完这些事,边大绶很得意地在塘报里宣称:“逆墓已破,王气已泄,贼势当自破矣!”而收到塘报的陕西总督汪乔年回复边大绶说:“他日功成,定当首叙以酬”。

由此可见,《在园杂志》中的很多记载都不确切,什么小蛇化龙化到一半,什么小蛇只有一只眼,什么藤根将棺材“包裹千匝”,都是一种解恨式的夸张和发挥,事实上,祖坟虽破,王气未泄,仅仅两年以后,李自成就率军攻入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在煤山上一根绳子吊死了自己。当然,明朝的遗老们也许会认为,至少边大绶的举动让李自成最终没有得到天下,在一片石之战中被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合军队打败,从北京一直退到湖北九宫山遇害,这岂不正是“白蛇头角呈龙形而其身未变”的明证吗?问题是,在边大绶的塘报里,可没有这么神奇的记录,那条只想到墓穴里冬眠的小蛇,又怎么会知道自己被人们寄予了这么多的含义呢?

崇祯十五年,陕西总督汪乔年在襄城被李自成军队捉住,李自成恨他扒自己的祖坟,“割其舌,磔杀之”,而边大绶则在崇祯十七年也被大顺军捉住,他自己思忖必死无疑,谁知李自成在北京登基后下诏,大赦天下,所以他捡了一条命,并在其后大顺军的败退中侥幸逃脱。

不过边大绶终究还是“一扒成名”,明朝的遗老遗少们感激他断了李自成的王气,清代的知识分子们为了迎合大清入关是“替明朝报仇”这一古怪的逻辑,也对李自成口诛笔伐,认为边大绶是有功之人。清代学者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专门称赞边大绶“发贼李自成祖父墓,贼旋败衄”,给人的感觉是李自成根本没有攻进北京,在祖坟被挖的第二天就一败涂地,走向灭亡,再想到《在园杂志》里的“夸大宣传”,不由得令人感慨:古人若是发起狠来,才不管什么客观事实,真的是什么鬼话都敢胡喷,什么历史都敢篡改的,所以改朝换代前后的那些书,看则看,不可太当真。

相关文章

  • 被盗过n次以后 曹操墓还剩下什么[图文]
    被盗过n次以后 曹操墓还剩下什么[图文]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宋宇晟)最近,曹操墓文物即将集体亮相的消息引发关注。这座大墓是如何发现的?在沉寂的近1800年中,曹操墓又经历了什么?其中的出土文物又体现了曹操怎样的真实人生?一个盗洞引出的大墓2006年春节过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村民徐焕朝在浇地的时候发现,原本半天就能浇完的地,用了两天时间,浇地的水流还是停在一个地方,根本不往前流。很快,徐焕朝发现问题出在了...

    947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拍卖行老总双膝跪地拜师引发网友热议[图文]
    拍卖行老总双膝跪地拜师引发网友热议[图文]

    上海工美拍卖总经理廉亮双膝跪地,拜师鉴定家陈佩秋2013年1月12日,收藏家颜明发了一条微博,“微博工美廉亮兄正式拜师陈佩秋先生”,微博配的图片就是上海工美拍卖总经理廉亮双膝跪地,拜师鉴定家陈佩秋,陈佩秋先生端坐在他面前,接受拜师礼的一幕。这条微博发出后随即在圈内被密集转发,转发和评论的焦点都集中在这“双膝跪地”的拜师礼上,围绕此事的观点大致分...

    1968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令人心醉的古代奢侈艺术品“剔红”[图文]
    令人心醉的古代奢侈艺术品“剔红”[图文]

    北京故宫藏剔红三狮图长方盒剔红,古代艺术瑰宝。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雕漆颜色以朱红色为主,鲜红艳丽、喜气洋洋,中国历代帝王有用之点缀宫廷的惯例。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代雍正、乾隆这三帝都酷爱剔红,剔红工艺在这三朝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永乐帝特在北京果园厂敕建漆器作坊,将剔红工艺中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使剔红艺术达到历史巅峰。剔红,又称雕...

    162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图)邯郸农民耕地挖出罕见玉石舍利函 系一级文物
    (图)邯郸农民耕地挖出罕见玉石舍利函 系一级文物

    临漳出土的罕见玉石舍利函。本报讯(记者王彬通讯员贾海仲王俊平)记者昨日从邯郸市临漳县获悉,当地一农民耕地时意外发现一块形状类似枕头的“石块”,经专家鉴定为玉石舍利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邺城遗址出土玉石舍利函,由此可以印证小乘佛教曾传入我国中原地区。这块极为罕见的玉石舍利函长22厘米,宽19厘米,高9厘米,由一整块玉石凿刻、打磨而成。其上面有一个凹面,如同古代玉石枕头,...

    175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美艺术家建大型滚轮体验仓鼠生活[图文]
    美艺术家建大型滚轮体验仓鼠生活[图文]

    美艺术家建大型滚轮体验仓鼠生活据了解,他们居住的“仓鼠滚轮”约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仓鼠滚轮”的内侧与外侧分别安装有相互对称的家具。不仅如此,“仓鼠滚轮”还进行了明确划分,卧室、厨房、洗手间一应俱全。谢利住在“仓鼠滚轮”外侧的上端;奇奥格住在其内侧的下端。因此,他们必须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情。他们活动...

    110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家国情怀与瑞安情意的同频共振——国旗教育馆建馆始末[图文]
    家国情怀与瑞安情意的同频共振——国旗教育馆建馆始末[图文]

    陈胜峰国庆将至,回想两年前于2019年国庆节前夕在瑞安开馆的国旗教育馆,不由思绪万千——当天的央视新闻联播以1分07秒单条播报《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在瑞安开馆》,引发了海内外热议。那天上午,我与瑞安市四套班子一起为之揭幕,与市民一道参观。一件件藏品、一份份史料、一幅幅图片,让人过目难忘。俯瞰国旗教育馆2018年年底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瑞安以什么样的方式迎接华诞”这个问题。在交流探讨中,我和大...

    1558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30万人网友涂鸦30万只喵星人 走红网络[图文]
    30万人网友涂鸦30万只喵星人 走红网络[图文]

    30万人网友涂鸦30万只喵星人 走红网络日前,一群手绘“喵星人”席卷微信朋友圈。它们因为很萌的外表而获得人类的信任,这些手绘的喵星人,以二次元动漫风、黑色喵儿风、无厘头喵风等特色,萌翻不少网友。据悉,这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发起的“十万喵星人计划”,网友以手机屏幕为画板,不论黑猫或白猫,只要画出心里最爱的那只猫,就能展示给全体网民。这个涂鸦活动进行了3个月,就已吸引30万用户画了30万只喵星人。随手...

    639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美国艺术家水中作画 创造鬼魅般的世界[图文]
    美国艺术家水中作画 创造鬼魅般的世界[图文]

    美国的一位艺术家用墨水、染料和绘画颜料在水中作画,并用照片相机将水中的成像拍了下来。这些照片发表在美国一网站,每一幅都自然呈中间对称,没有经过任何的电脑处理,鲜艳的颜色加上怪异的造型,会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鬼魅般的世界。因此,这位艺术家将这些照片作为自己作品展览的一部分,并命名为“恶魔”。 他认为每个人看这些照片的感受和解读是不一样的, 因为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

    1825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摄影师镜头下的纽约街头老人:时尚与个性的代表[图文]
    摄影师镜头下的纽约街头老人:时尚与个性的代表[图文]

    街头摄影师布兰登?斯坦顿(BrandonStanton)设计了一项“印象?纽约”的摄影活动,他拍摄了一些纽约的老人并记下他们所说的话。镜头下的老人是如此的美丽、乐观和睿智。1。“我希望人们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年龄,而不是去掩盖它。无论是白发、拐杖还是老花镜,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我们应该把它们当做勋章一样佩戴。”2。“把我放到网上,哪怕只有Google能搜到也行!”3。“我永远都不会穿任何没意思的东西。...

    1749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那么多汉宫图 乾隆帝最爱哪幅[图文]
    那么多汉宫图 乾隆帝最爱哪幅[图文]

    时隔8年,宋代佚名画作《汉宫秋图》再次现身北京保利拍场,以1.242亿元(含佣金)拔得2018年春拍头筹,创本季古代书画最高价纪录。虽然比上一次的成交价1.68亿元略低,但不妨碍它在亿元俱乐部中的地位。当年那位佚名画家提笔作画时,恐怕没有料到千年后自己的作品竟会频繁受到拍场青睐,掀起亿元风暴。马致远《汉宫秋》昭君出塞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但此“汉宫秋”非彼《汉宫秋》 。老实说,关于这幅画的一切,始...

    110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70后网友晒珍藏连环画引怀旧潮[图文]
    70后网友晒珍藏连环画引怀旧潮[图文]

    70后网友晒珍藏连环画引怀旧潮小人书,在今年8月的上海书展中受到不少读者的追捧,有些读者甚至是整套整套地买回家。而同样是出于一种怀旧心理,一些收藏爱好者对于小时候读过的那些花花绿绿的旧版小人书也情有独钟。日前,腾讯微博的网友“船长”一口气晒出了自己珍藏的50多本保存完好的小人书,引来网友一片羡慕之声,“真是土豪”、“可以留作传家宝了&r...

    1147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1.1亿年前蜻蜓化石现身 均没有身体[图文]
    1.1亿年前蜻蜓化石现身 均没有身体[图文]

    图为此次发现的蜻蜓化石。郑大燃供图本报兰州4月21日电(记者宋喜群通讯员刘晓倩)“巴依萨昼蜓,这个古老的蜻蜓种类起源于西伯利亚,经过蒙古扩散到我国西北的甘肃玉门、华北的北京附近以及朝鲜半岛南部。”2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张海春表示,研究小组在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西南25公里左右的旱峡沟首次发现了1.1亿年前的蜻蜓化石,进一步揭示了巴依萨昼蜓的扩散途径。中...

    126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寨惊艳的织绣服饰艺术[图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寨惊艳的织绣服饰艺术[图文]

    雷山苗绣花背儿带(局部) 中国民族博物馆藏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苗族文化源自漫长而艰辛的迁徙史,涿鹿大战后,九黎部族惨败,其首领蚩尤被杀,战败后九黎余部开始从华北大地南迁,过黄河,跨长江,渡洞庭,进武陵山,唱着祖先们留下的古歌前行。历史上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勤劳、勇敢、坚强、智慧的苗族妇女就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用刺绣的方式在服饰上记录和书写自己漫长的千年历史。苗族人的物质生活虽然...

    723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贵族肖像画中竟暗藏苏格兰玛丽女王素描像[图文]
    贵族肖像画中竟暗藏苏格兰玛丽女王素描像[图文]

    最近,考陶尔德艺术学院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正在与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合作开展一个重要的协作研究项目。在检查由艺术家艾德里安•旺松 (Adrian Vanson) 绘制的苏格兰贵族约翰•梅特兰 (John Maitland) 爵士肖像画时,考陶尔德艺术学院卡洛琳•维莱尔 (Caroline Vi...

    46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摄影师和昆虫的故事:如何将一只小虫子拍到3米长[图文]
    摄影师和昆虫的故事:如何将一只小虫子拍到3米长[图文]

    一只3毫米长的昆虫放大到3米长,是不是很奇幻,或者还有那么点害怕?别担心,这只是照片。进入Levon Biss的网站,你会看到这些让人惊奇的图片,黑色的屏幕背景下,排列着一只只昆虫,鼠标靠近哪一只,哪一只就变得透亮起来,整体散发出耀眼的金属般的质感。彩虹树皮蟑螂它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看清楚更多细节,鼠标点击“zoom”(放大)——通常一幅图片放大之后,细节会开始丢失,像素越来越低,失真是不可避免的...

    1962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