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设计过超过500把椅子、被称为“椅子大师”的丹麦设计师汉斯·韦格纳,最大的理想便是“做一把好椅子”。
好椅子怎么来?
和16世纪海上贸易而掀起的“中国风潮”相比,“中国椅子”的时代姗姗来迟。带有S形靠背板的明式硬木座椅却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为世人所识。
1937年,当韦格纳尚在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时,丹麦设计博物馆获得了一把制作于19世纪初的明式四出头官帽椅。这把椅子完全采用榫卯结构,没有使用任何胶水或者螺丝,而各个部件之间的接合却严丝合缝,非常耐用。这种利用单一材料特性的设计吸引了韦格纳。
正如家具设计师奥勒·万舍尔所写——“中国椅子总体来说,其风格化的表达是以既质朴又精美的细节组合为基础的,那些细节部件或直接对应结构,或仅仅只具有装饰的作用。”
1943年,韦格纳接受弗里茨·汉森家具厂的委托设计一把椅子,据说汉森想要一把全新的、尽可能省料的椅子,因为库存的木料已在二战期间因生产丹麦式椅子而告急。
在汉森的期望中,那将是一把摆脱了日耳曼式样的、真正体现丹麦风格的椅子。韦格纳在奥胡斯图书馆中阅读过万舍尔的著作,并在书中发现了一张明式圈椅插图,于是“圈椅”漂洋过海,最终借由韦格纳点亮了丹麦设计的灵感。
瓦格纳主要着迷于中式椅子的搭脑和靠背,这些部分让他得以窥见木料的本性,并一次次做出新的尝试。他先是在圈椅的启发下设计出了第一把中式椅,随后又觉得“一生中设计出一把好椅子,还不够”,于是一口气又设计出了n种型号。
简洁而庄重的中式椅, 以及它的“进化版”总统椅(The Chair)和Y字椅,最终横扫二战后冷硬的工业线条,成为了丹麦家具设计的代名词。
椅子接力还没结束。
日本建筑设计大咖安藤忠雄,对建筑中的家具也十分关注。他自己就十分钟爱韦格纳的椅子。2013年,他设计了自己第一把椅子,向韦格纳的致敬之作——“梦想椅”。
梦想椅有着近似漂浮的姿态,流畅的几何表达对制作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仅由两块新型材料三维铸型胶合,将材料的几何特性发挥到机制,构成一把三曲面的椅子。
韦格纳坚信,一把椅子会在人们长期的使用中,一点一滴地倾诉出自己和设计者的故事和心声,你只需坐上去,就能感受到这种默契的交谈,而一把所有角度都完美的好椅子,是人类最难实现的理想。而安藤忠雄则乘上“梦想椅”追随韦格纳,他希望梦想椅能够使人完全放松、甚至安然入梦,人们也会在这把椅子上用更多时间,把梦想转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