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凯旋门不远的巴黎市9 Avenue Hoche四合院内,侍应生端起印着岳敏君艺术作品包装的葡萄酒瓶,注满著名艺术收藏家Laurent Dumas、乌利•希克( Uli Sigg)、 Jean Hubert Martin等人的杯子。藏家们一边享用广东早茶点心,一边交流观展心得。这是Asia Now——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的预展一角,收藏家父女克洛德(Claude Fain)与亚历山德拉(Alexandra Fain)制造的巴黎当代艺术界新兴乌托邦场景。10月18—22日,30家致力于推广亚洲当代艺术的画廊带来了各自独立策展的主题展览。 在这其中,包括了连续三年参展的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以及第二年参展的北京弗羽森画廊。亚历山德拉表示,艺博会创办的初衷之一是要打破外界对亚洲艺术的局限见识。
除了艺术展,今年亚洲当代艺博会期间,还会举行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界首位欧洲收藏家乌利•希克的纪录片《中国生活》的法国首映。希克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收藏家。
亚历山德拉在充满当代艺术收藏的熏陶之中长大,亚洲艺博会就是由她与父亲克洛德一同创办。克洛德曾是一位资深艺术经纪人,在多年前创立了“快乐艺术藏家协会”,由协会选出高素质的画廊,然后带入会的藏家去逛展会,有作品售出,画廊则会向藏家协会付中介费。这种私人藏家的圈子,近五年来在欧洲逐渐走俏。
在亚历山德拉与我交谈的间隙,忽然有一位“相当重要的藏家”不期到达展场,亚历山德拉只得向我说抱歉,赶紧去为藏家做导游。半小时后,我们继续交谈。她说自己心目中的博览会,是能够为藏家、画廊、艺术家及其作品之间提供一场亲密对话。她表示,吸引艺术品藏家、做生意当然是举办博览会的初衷之一,但选择作品时第一位的考虑是“锐气”。 亚历山德拉不便透露本届艺博会上她私底下的心头好,但她给出了自己对于“优秀艺术作品”的看法:“一定是不熟悉的,在初接触、刚看到的一刹那会令人感觉有点不舒服,但这种不舒服并非因为作品太暴力或者太惊人,而是对观众产生的情感上的震荡。”
每年亚洲艺博会都会有所聚焦,第一届是中国、东南亚与韩国,去年是印度和日本,今年则是韩国——Asia Now首次与2018韩国釜山双年展的策展团队合作,年轻的策展人Joanna Kim为艺博会介绍了一批韩国年轻的多媒体艺术家。
说起Asia Now的起源,得回到2010年。亚历山德拉当时参加上海世博会,回程因为冰岛火山灰而延误,于是趁机由专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表妹卡伦•列维(Karen Levy)带着,去看了数间上海的画廊。亚历山德拉顿觉大开眼界:“欧洲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印象还停留在艺术市场泡沫上面”,她意识到除了曾梵志之外,还有一大批新生代的中国艺术家及其作品值得探索。当时她就有了将中国艺术、亚洲新艺术搬到巴黎的想法。
2015年首届亚洲艺博会的场地是巴黎的皮尔•卡丹艺术空间,2002年尤伦斯夫妇曾在此地筹办在法国的首次中国艺术大展“巴黎-北京”,亚历山德拉有意对此致意。不过从去年开始,亚洲艺博会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展会场所。
从创办开始,亚历山德拉刻意将艺博会的开幕时间放在FIAC(巴黎当代艺术展)期间,她希望能将因为FIAC而到巴黎的各国大收藏家们也吸引过来,并最终扩大他们的艺术藏品库。 不过,真正推出Asia Now的时机却出现在两年前的威尼斯双年展上,由杨天娜(Martina Koeppel-Yang)策划推出了郑国谷和阳江组展览。而艺博会创办到了第三年,亚历山德拉发现,有不少来巴黎参加FIAC的亚洲藏家也会到Asia Now上支持自家门口的艺术创作。这一点尤其令她自豪:“这些人都是亚洲当代艺术的专家,他们赏识我们博览会上的作品,是这些作品质量的一个证明。”而且不光是私人藏家,两年前,蓬皮杜中心对Joanna Kim策展的作品产生了兴趣。这都令亚历山德拉惊喜:“公共博物馆的未来将会相当有趣,私人艺术品藏家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
亚历山德拉特别提到Asia Now与巴塞尔艺术展的不同:Asia Now不光看目录,还会去探访各个画廊,与对方一同做出选择的决定。她每年到北京、上海参加艺术展。这两年,她感觉最强烈的是上海艺术圈的张力:“上海双年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我也隐约感觉到有一种回归具象绘画的趋势,技法传统,但思维很现代。我能感觉那不再是那种嘈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而是已经比较成熟。”
亚历山德拉表示,由于展厅空间暂时的局限性,今年仍然保持30家画廊的规模。但明年将会扩展,会请更多的参展画廊。说到将来,她希望能在下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继续筹划展览、在伦敦举办pop-up亚洲艺术展等,用各种方式尝试将优秀的亚洲当代艺术带入国际艺术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