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一种比陶器更坚硬的器皿。它以瓷土制坯,表面有一层润泽透明的釉,断面不吸水,扣之音响清脆。瓷器,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色泽为青。六朝时,瓷器无论质地、火度和应用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而“瓷”的意思与实物相应正式出现则在西晋。晋代的东瓯窑是我国第一座有文献记载的窑场。
这里收集了部分中国历代瓷器名品――青瓷、白瓷、黑瓷、釉里红、窑变、油滴、玳瑁、粉彩、法琅彩、墨彩、青花、黄釉等等……精美的图片和经典的赏析短文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瓷器的精与美之所在。
窑变釉圆壶
在唐代曾流行过窑变釉花瓷。其呈色机理是由于釉水中含有多种呈色金属氧化物,在瓷器烧造过程中因釉水熔融下流而形成各种自然流淌的美丽色斑。此壶的釉色以黑色为主,釉面上形成了泉涌般的白色和蓝色斑纹,使器物既庄严又活泼。同类器物极难见到,一般都可定为珍贵文物。原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
该壶造型为撇口、短颈、硕腹、平底假圈足。肩部有八棱短流。与流对应的另一侧有扁形曲柄。柄、流之间有双耳。腹部堆贴三处花纹、内容分别为单层方塔,在圆毯上跳舞的舞伎、侧立吹奏乐器的伴奏者,堆贴纹上均施褐色彩斑。器物造型大方、纹饰精美,是长沙、窑瓷器的精品,曾参加1992年全国文物精华展览。原件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衡阳市,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紫定全彩壶
紫定全彩壶高18.1cm口径9.1cm定窑以烧白瓷器为主,兼烧酱釉、黑釉等其它釉色的瓷器。酱釉通常称为紫定,十分稀少。这件紫定壶造型为盘口,直颈斜收,丰肩,平底,釉色为酱紫色,腹部绘金彩已脱落。只能微见痕迹,是难得的紫定珍品。全国已发现的紫定瓷器不足十件,而描金彩者仅此一见,价值高昂自不侍言。曾参加1990年中国文物精华展览。原件1984年出土于安徽省肥西县。现藏于安徽省合肥市文物管理处。
景德镇窑影青莲瓣形温壶
景德镇窑影青莲瓣形温壶通高25.8cm壶为北宋景德镇湖田窑所产,由注壶和温碗两部分组成,注壶高扬长流,壶盖上雕塑一只小狮子。肩部雕刻有垂莲瓣纹。温碗口部做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圈足部雕饰一圈覆莲瓣纹,全器精巧雅致,是北宋景德镇窑影青瓷中的极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文物展览,其图片于1991年被国家邮电部印成邮票向全国发行。1963年出上于安徽省宿松县,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钧窑粉青窑变粉红碗
钧窑粉青窑变粉红碗高8.9cm深7.6cm口径15cm足径4.6cm其造型为圆口内敛、尖底小圈足。口缘较薄,胎体向下逐渐增厚。在粉青釉地上出现因窑变作用形成的铜红斑块。圈足无钧釉,涂饰浅储色薄汁,是钩窑器中的佳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拍卖市场价可达数十万元。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哥窑葵口碗
南宋·哥窑葵口碗口径20cm该碗口沿造型为六瓣葵口式,是常见的宋代碗类造型。但其通体开冰裂纹。“金丝铁线”特征明显,亦属于典型的传世哥窑器物,特别珍贵。1992年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现藏上海博物馆”。
黄釉划花双龙纹碗
黄釉划花双龙纹碗高7.5cm口径16.1cm足径7.1cm宣统一朝时间很短,其官窑瓷器传世品不多,非常珍贵。该碗造型为圆唇口、深腹口以下缓收,微垂腹,圈足,外壁划刻双龙纹,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匀净,是宣统时期官窑瓷器中的精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青花骑马人物纹罐
青花骑马人物纹罐高34cm口径21cm足径20cm腹径33.9cm该罐造型为典型的元代大罐特点,广口、短颈、宽肩鼓腹、下腹收。整个器型矮平,其青花绘画精细传神,主题纹饰取材于元曲“汉宫秋”,反映王昭君与匈奴人的生活场景。青花发色鲜艳,构图细密,为元青花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原件藏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
五彩鱼藻纹盖罐
五彩鱼藻纹盖罐高33.2cm口径19.5cm该罐造型端庄,装饰手法以釉下青花与釉上红、黄、绿等各种色彩相结会,描绘出红鲤鱼游曳于莲藻之间。作品色彩浓艳,是嘉靖五彩瓷器的精品。1990年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花龙凤纹执壶
青花龙凤纹执壶通高20.1cm口径5.1cm足径6.7cm该器物造型为盘口细长颈、硕腹、平底矮圈足、曲柄弯流。口沿上有带鸡心式钮的平盖。盖面饰卷枝番莲纹。口沿部饰二方连续的涡纹。颈部饰松、竹、梅、石纹。流及柄上饰花叶纹。弯流与腹部衔接处加饰兽首纹。腹部龙凤纹及缠枝莲、云纹。器底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双行款。青花发色灰蓝,是万历时期的典型色彩。该壶为万历青花瓷器中的精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