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将2只钟表谨献给宫廷,从此打开了中西交流的大门,钟表以它的装饰性、趣味性、实用性博得皇家及贵族的青睐。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钟表在中国的使用者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钟表厂商的怀表、自鸣钟等产品大量输入中国。其中,专供中国市场的怀表应运而生——“大八件”。
“大八件”
名称由来
“大八件”怀表全名:大三针中国市场怀表,京津两地又叫“长形表”。大多以银为表壳材质,白瓷表盘,罗马数字刻度大三针、透明表背加上精美雕花鎏金机芯的大八件怀表。“大八件”名称来源于机芯主要部件由8个部分组成。他们的商行在广州一带,发现中国人认为“八”字谐音“发”,寓意吉祥发达。
针对中国市场的怀表,是以英国传统机芯为基础的简化和改变。大部分为圆形表壳,有时采用椭圆形,少数采用六角形、八角形、梨形、水果造型等。为了满足国人“成双成对”的习俗,生产出对表,体现中国独特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意趣,它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大于实用性。
“大八件”
代表人物及品牌
19世纪初英国工匠依伯利(William Ilbery)受詹姆斯·考克斯和皮埃尔·雅克德罗(二位都是成名钟表师,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有他们的作品)的启发,专门研制具有中国市场风格的怀表,华贵及富有装饰性的特点和“中国式机芯”树立了新典范,被后人誉为“中国表之父”(故宫钟表馆及世界诸多博物馆有其作品)。
每当钟表收藏爱好者谈到中国市场“大八件”怀表时,就不得不提及播威(Bovet)品牌,瑞士人爱德华·播威(Edouard Bovet)深受英国制表大师William Ilbery 工艺的影响,制作过程全在其兄弟们的监督下完成,播威与中国的渊源、悠久的历史以及产品数量,在所有欧洲人为中国市场特制的怀表里,处于绝对的领军地位。
“大八件”
很独特很中国
独一无二的机芯
“大八件”怀表采用了独立式发条盒,而且专门装配了经过雕刻花纹的鎏金机芯,被称为“中国式机芯”。成熟的“大八件”机芯通常由主夹板、上夹板(包括一个传动夹板、一个擒纵夹板、一个摆夹板等)和一个发条盒组成,采用的材料也有所不同,例如铜、钢等,黄铜属于常用的基本材料(往往采用镀金工艺),钢材则较为特殊(往往采用镜面抛光或烧蓝工艺)早期产品多为钢制机芯。
机芯经常通过手工雕刻纹路被赋予特殊的外貌,采用了双刀雕刻的技法突出纹饰,其中的雕刻图案以卷草纹居多,早期的夹板纹饰都是手工雕刻,到了大八件制造的中晚期以后,中国市场对大八件怀表需求数量增加,工具的改进和精度的不断提高,大部分被冲压工艺所取代,后期的产品虽然精美可已失去人工的灵气与韵味。
表壳的多元化
贵金属材质:高档大八件为18K金壳,还有银镀金表壳,普通为银制表壳,铜镀银表壳。
珠口镶嵌:为了满足中国人喜欢珍珠的特点,将大八件怀表的前口、后口、表脖、表环等处采用双棘爪抱镶半珍珠。均采自日本的淡水珍珠(中国人称为东珠),珍珠的大小及色泽要经过十分严格挑选,体现高贵典雅。
珐琅绘画表壳:微绘珐琅不但对画师的技艺有着严格的要求有绘制珐琅彩绘的画笔也有严格的规定,方寸之间的表现一般的画笔无法完成,微绘画笔是用小鸟头上几根极细小的羽毛制成的。本身材料是微颗粒珐琅料,画好后还要精心烧制,通常人物最难,然后是花卉,其次是风景,温度是关键,成品率很低,一件烧制完好的珐琅彩绘作品的价值十分珍贵。
标志性表盘
为了迎合中国人的情趣,大八件怀表采用了白瓷大三针表盘,上有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设计,十二时辰表为中文汉字标示。当然也有小三针的款式,小秒针在表盘6点位。表针有钢制精细淬火(烧蓝)和铜制,特别的是金制。指针的类型有:梨形指针、花形指针、镂空指针、十字指针、星形指针、蛇形指针等。
“大八件”
旧时候的时尚风
只是因为大八件是最有时代特色的产品,只要一看华丽的机芯就知道,现在成了大八件区别于其他怀表的标志。既然是西方商人专为中国市场特别研制的怀表,自然在当时的中国迅速掀起狂热的风潮。从宫廷到普通富人阶层,人们都把佩戴大八件怀表时为时尚。
那些王宫贵族们选择大八件怀表时,当然选择大八件之中的顶级品,比如金质珠口珐琅彩绘大八件怀表,因为这些大八件怀表是权利、地位的象征。
银壳、鎏金、珠口、珐琅彩绘大八件怀表多为富商巨贾们手中把玩之物。
一般中产阶级也会选一只普通银壳大八件戴在身上证明自己并非平民百姓,这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炫耀型消费的一个佐证。
与其它热门艺术品投资相比,古董怀表属小众范畴。大八件怀表以它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独特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艺术审美品味,以及材质、工艺水平的不可再生性,虽不是主流,还是吸引了很多机构和专业藏家的关注与追捧。因此,很多国内外知名的博物馆均有大量收藏。
近些年来,世界各大拍卖会上,凡有稀缺并罕有“大八件”出现,必炙手可热,掀起狂潮,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收藏家以收到一支传世“大八件”引以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