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城南街道20个地名印集出炉。一方小小的印石上,精雕细琢着南岸、马车河、界岱、丹霞……这一个个地名,风格各异,细细赏玩,意趣无穷,回味隽永。
中国印章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与时代发展的见证。这一枚枚精妙细腻的印章,不只记录了这座城过往的时光,还是萦绕无数城南人心头的一抹乡愁和回忆。
方寸之间铭刻乡愁
城南街道是乐清市城中村改造的主战场。近几年来,城中村改造和拆迁工作势如破竹,城南的变化翻天覆地。参差不齐的房屋、错综复杂的窄巷消失了,昔日布局杂乱的城中村变成一片片“飞机场”,宽敞整洁的道路将穿过这里,绿意盎然的公园将点缀其间,现代时尚的楼房将在此拔地而起……村庄的旧貌被城市的新颜所取代,但这里的乡愁回忆却不能被抛却忘记。
如何把这些村庄的历史和故事留住,并且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成为城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城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何瑞东思考的一件事。经过多方考量后,他想到了篆刻地名印。“印章有阴阳方圆,表达形式多样,用来刻制地名,既有鉴赏价值,又寓意铭记家乡历史。”他说。
去年底,他找到“凸石斋”主人马旭亮,邀请其操刀,自费制作城南地名印。
马旭亮原籍西安,在乐清生活已有十余年。工作之余,他的热爱就是捉笔抄刀,篆刻治印,二十余年来乐此不疲。得益于他多年书法的功力,他的篆刻用笔线条凝练,工稳平和而能气韵自出。在接到为城南20个地名篆刻印章的邀请前,他篆刻的作品大多为人名,一下子为20个地名治印,数量大,还不能重复雷同,颇具挑战性。“这是件很有纪念价值的事,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他欣然接下这个任务。
20个地名名字固定,要在小小的印章上做文章,以不同的方式来展示各村特色,只有在篆法和章法上下功夫。在选择印石时,他选择了石质软硬适中、色泽圆润饱满的浙江红石。马旭亮在设计每枚印章的字体、图案时,都会先细细了解每个村名的历史,寻找最合适的方式,力求展现每个村庄的特色。
每晚,他挑灯夜战,一笔一划,精雕细琢每一枚印章,历时将近一个月,完成了20枚印章的设计和制作。每枚印章上都有一只雕工精致的瑞兽作印纽,精致大气。
每个印章各有故事
今年元旦起,20张城南地名篆刻欣赏图片一张张亮相。南岸、马车河、界岱、南草垟、百岱、市岭、清远、丹霞……城南氛围内的20个村、社区名字都以篆刻印章的形式,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一个个熟悉的地名,勾起了人们满满的回忆,而这些印章,刀工爽健流畅,字体娟秀清逸,方寸之间,尽显朱白之美。
每一个印章的背后,都刻着不一样的故事。在供人赏玩怡情的同时,无声地诉说着这些村庄的风采和故事。
水深村,取其“水”的意境,用细朱文进行变形,圆形的印章上,细细的两个字如同水流汇聚,形成了“水深”二字;马车河村的印章,整体像一辆马车的图案,细看之下,是大篆书写的“马车河”三个字;盖竹村的印章,两个字远看,就像是一丛丛的竹子。
让人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南岸和南岸捕捞这一对印章。南岸村有700多年历史,因其位于县城之南、案山之下而得名“南案”,后来又因村子位于石马河南畔,慢慢演变成“南岸村”。1955年,该村按农业和渔业两个行业,被分成“南岸村”和“南岸捕捞村”。今年,全市开展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这两个村又将重新合二为一。马旭亮在设计这一对印章时,采用了阴阳两刻的方式,寓意这两个村庄历史源远流长,历来息息并存,仿佛一对兄弟。同样的,石马北与石马南,两个村庄一南一北两相望,他采用了相同的章法,在一枚印章上通过一半朱一半白的方式来展现,既工整美观,又充满韵味。
一份文书历久弥新
今年农历正月初四,在城南街道举办的海内外能人志士座谈会上,与会的人士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纪念品,那就是由20个地名印制作的地名篆刻印集。20个朱红的印章上,是一个个在外人士魂牵梦萦的故土名字,这些地名背后,有他们的儿时回忆、浓浓眷恋。
20个地名印章刻成后,制成了不同版本的印集、镇纸。这些印集有的制作成册,有的装裱制画,每个版本都非常精美大气,收到印集的人士无一不爱不释手。“不管走多远,我们都忘不了这枚印章上的这个地方。”中国科学院院士城南籍的杨焕明接过这个印集时,连连感叹这份礼物十分有意义。这份礼物挂在墙上,抬头就能望见,对于身在异乡的人们来说,也是将对家乡的怀念带在身边。
城南地名印也得到了不少乐清文化圈人士的赞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评价这是“乐清首创,文脉开放。不忘初心,城南之光!”
收到这些纪念品的,不只是在外城南人,还有正在见证家乡变化的城中村征迁户。3月23日,城南街道城中村改造南岸片集中签约日上,带头签约的征迁户还收到了一份“首签”纪念品:地名印镇纸。镇纸的一面刻着“南岸”和“南岸捕捞”两个地名印的图案,中间书写“己亥春秋”,标志着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另一面,刻着“首建双溪堂,立为义塾,开四路,凿二井,筑百丈塘,重迁崇福庙”,细细讲述村庄的起源故事。
在城中村拆迁中,不少征迁户也收到了这份纪念品。小小的地名印或许并不值钱,但它们却仿佛在无声地告诉征迁户:正因为着他们的舍小家顾大家,家乡才能变得越来越美。也许不久之后,这些村名将不复存在,但是关于这个地方的曾经,和少时在这里的回忆,将如这枚印章一样,永远铭刻在城南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