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图文]

时间 : 06-16 投稿人 : 小南 点击 :

2013年,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墓在扬州被发现,成为当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①。萧后墓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一具腐蚀严重但保存完整的冠饰,被搬回实验室由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始进行清理修复。经过两年的工作,2016年9月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修复成果,并在扬州展示萧后的“凤冠”。隋炀帝皇后萧氏出身于梁朝皇室,炀帝遇害后,流落叛军、东突厥,唐贞观四年(630年)归长安,历经四朝,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去世后被唐太宗以皇后礼与隋炀帝合葬扬州。墓中此冠应是初唐贞观所制,是极其难得的唐代后妃礼服冠实物(图1-1、图1-2)②。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1-1:扬州博物馆展出的萧后冠复原件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1-2:萧后冠饰原件

若仔细观察,易发现一件蹊跷的事,这顶冠上完全不见“凤”的踪影?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古代后妃居最高地位的礼服首饰中罕有凤鸟存在。唐以前凤尚未完全成为高贵女性身份的象征,而对自然环境元素的直接模拟,便成为了礼服冠的主要装饰构成手法,头上往往是一派花草树木、鸟语花香、飞禽走兽场景,其中最真正的核心组件就是由步摇发展而来的“花树”。在花树的基础上,历代添加元素,发展成为极盛大隆重的礼服冠。汉代皇后首饰采用假结(髻)、步摇、簪珥模式,魏晋南北朝陆续增加钿、博鬓,并将步摇改称花树;隋唐在汉晋南北朝以来各朝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花树、钿、钗、博鬓的组合模式,并且以花树、钿的数目区分等级;宋明继续添饰龙凤、仙人、鸟雀,但依然保存了花树、钿、博鬓的基本元素。而后世的凤冠,起先并非用于礼服,而源自于隋唐时期的另一种常服首饰。两者并行不悖,演着两条路线各自演变了上千年。

一、从花树冠到凤冠

隋文帝即位(581年)后,在北齐、北周制度基础上,参照损益南朝制度,初步颁布了新的服令。定皇后服为袆衣、鞠衣、青服、朱服四等,其中用于祭祀、朝会、亲蚕等大礼的袆衣、鞠衣,首饰由花树、两博鬓组成,以花树数目不同区分等级,皇后花十二树,对应皇帝衮冕十二旒,以下依等级分别为九、八、七、六、五、三树;用于礼见皇帝、宴见宾客的次等礼服青服、朱服,则“去花”不使用花树。摘录《隋书·卷十二志第七·礼仪七》首饰制度如下:

皇后首饰,花十二树。……青衣,青罗为之,去花。朱衣,绯罗为之,制如青衣。

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师、三公及公夫人,一品命妇,并九树。侯夫人,二品命妇,并八树。伯夫人,三品命妇,并七树。子夫人,世妇及皇太子昭训,四品已上官命妇,并六树。男夫人,五品命妇,五树。女御及皇太子良娣,三树。

(自皇后已下,小花并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也。)

隋炀帝即位后,于大业元年(605年)诏吏部尚书牛弘等更定服制。由于后宫内命妇等级制度发生变动,也对嫔妃首饰制度进行微调。皇后礼服首饰维持了北朝花树、花钿、博鬓组合,内外命妇首饰则参照南朝制度③为花钿、博鬓组合,其数目与品级对应也略做调整,原视为一品九树的公夫人改为二品八钿,原二品八树的侯夫人改为三品七钿(表1)。另外后妃内命妇、皇太子妃首饰均有二博鬓,外命妇则未说明。《隋书·卷十二志第七·礼仪七》首饰制度如下:

皇后服……袆衣,首饰花十二钿,小花毦十二树,并两博鬓。祭及朝会,凡大事皆服之。鞠衣,小花十二树。余准袆衣,亲蚕服也。

贵妃、德妃、淑妃,是为三妃。首饰花九钿,并二博鬓。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是为九嫔。首饰花八钿,并二博鬓。婕妤,首饰花七钿。美人、才人,首饰花六钿,并二博鬓。宝林,首饰花五钿,并二博鬓。皇太子妃,首饰花九钿,并二博鬓。诸王太妃、妃、长公主、公主、三公夫人、一品命妇,首饰花九钿,公夫人,县主、二品命妇,首饰八钿。侯、伯夫人、三品命妇,首饰七钿。子夫人、四品命妇,首饰六钿。男夫人、五品命妇,首饰五钿。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表1:隋代开皇、大业后妃命妇礼服首饰制度等级对比

唐代建立之后,高祖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武德令》,以国家令文的形式第一次规定唐代礼服制度,其中便有涉及后妃命妇首饰的相关条文④;开元二十年(732年)年颁布的《大唐开元礼·序列》中也记录了“皇后王妃内外命妇服及首饰制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六典》中的《内官、宫官、内侍省·尚服局》以及《尚书礼部》中也分别详细记录了后妃与内外命妇的礼服制度。

以上三种属性的令、礼、行政法典中关于礼服首饰的记载基本相同,摘录比对后可得唐代后妃命妇首饰制度如下(表2):

皇后服: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鞠衣,首饰与褘衣同,亲蚕则服之。钿钗礼衣,十二钿,宴见宾客,则服之。

皇太子妃服:褕翟,首饰花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鞠衣,首饰与褘衣同,从蚕则服之。钿钗礼衣,九钿。宴见宾客,则服之。

内外命妇服:翟衣,花钗(施两博鬓,宝钿饰)。第一品花钗九树(宝钿准花数,以下准此);第二品花钗八树,第三品花钗七树,第四品花钗六树,第五品花钗五树,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则服之。其外命妇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亦准此。钿钗礼衣,第一品九钿,第二品八钿,第三品七钿,第四品六钿,第五品五钿。内命妇寻常参见、外命妇朝参、辞见及礼会,则服之。

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官等服礼衣,无首饰佩绶。

凡婚嫁花钗礼衣,六品已下妻及女嫁则服之;(其钗覆笄而已。其两博鬓任以金、银、杂宝为饰。)其次花钗礼衣,庶人女嫁则服之。(钗以金、银涂,琉璃等饰。)

以上制度原文虽繁,但归纳后可以了解,隋唐后妃命妇礼服首饰可分为完整版和简省版两类,分别用于头等礼服和次等礼服,基本构件包括博鬓和数目不等的花树、钿、钗。头等礼服,即皇后袆衣、鞠衣,皇太子妃褕翟、鞠衣,和内外命妇翟衣。适用于受册、助祭、朝会、亲蚕(从蚕)等最重要的礼仪场合。其首饰由完整版的花树(花钗)、宝钿、博鬓组成。(单从令文看,按身份细分有又两种模式,皇后与皇太子妃为大小花树、左右两博鬓模式,内外命妇则为花钗、宝钿、左右两博鬓模式。)花树或花钗、宝钿的数目自皇后而下依品级递减,分别为十二、九、八、七、六、五,配置隆重而华丽,是后世后妃礼服冠的雏形。

次等礼服,为钿钗礼衣,即隋代的青服、朱服。适用于皇后、皇太子妃宴见宾客,内命妇寻常参见,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等相对次要性礼仪场合。其首饰也与隋代相似,仅保留数目不等的钿,去除了花树或花钗、博鬓,是相对简省的首饰模式。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表2:唐代后妃命妇礼服首饰制度

二、何为花树、钿和博鬓

那么文献里屡被提及的花树、钿、博鬓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是中国古代首饰史中长期未明的难题之一。以往由于没有任何宋以前后妃礼服画像存留,壁画、陶俑也极少涉及礼仪场合后妃形象,出土首饰实物基本为零碎残件残片,少有属于可以与礼服配套的部分,所以对于中古后妃首饰的研究长期只能停留在文献层面。至于花树、钿的对应,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一直有着各种讹误已久的推测。近年来,随着陆续几批唐代礼服首饰的完整出土,隋唐礼服首饰构件和组合的实际形态逐渐明朗,并可以初步复原。其中经过科学发掘出土者,包括前文所提隋炀帝皇后萧氏首饰一具,以及二品蜀国公夫人贺若氏首饰一具⑤、五品县君裴氏首饰一具⑥。另外还有欧洲私人所藏唐七钿七花树冠一具,保利拍卖北周至唐七钿冠一具,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唐宝钿花树残件。尤其萧后冠的出土,为大量不明首饰提供了依据。下面就依次看看三者的形态。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2:唐,鎏金菊花纹银钗一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3:唐末,头插花钗的女供养人,甘肃敦煌莫高窟9窟

1、花树:首先是最重要的花树。花树的具体指代,在长期以来的首饰史研究中,被视为晚唐五代敦煌壁画供养人头上极其常见,并且大量出土的一种花钗。通常两两成对,钗首为片状镂空纹样(图2、图3)。

但若进一步细考,易知其难以成立。首先此类花钗的流行时代仅在中晚唐,实物最早出现在西安、洛阳附近的中唐墓葬⑦,壁画则见于敦煌中晚唐供养人,仅是一种短期流行做法,而非长期沿用;其次其形态均为金属片状,与文献形容“琉璃饰”不符,也不似“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花钗在壁画中出现的场合均属于非礼服性盛装,插戴随意,有时普通供养人的插戴数目往往比后妃花树数还多。花树为隋唐最隆重的大礼服首饰,难以将其与普通花钗混为一谈。

我们再来看看新发现萧后冠的情况。根据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公布的修复资料与实物,萧后冠框架上装有13组花饰,每组花饰的基座包有一个直径3厘米的木质短柱,中有一根铜管为柄,其上伸出12根弹簧状的螺旋花柄。花柄首端为鎏金铜箔片制成的花朵,其中有玻璃花蕊、小石人、细叶等装饰,中央还有一朵宝花,从修复照片中看,恰好共13朵小花。中央宝花花柄穿过木座的钗脚可插于框架固定(图4、图5)。仔细观察并对照文献,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新结论。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4:一株花树侧视,可见螺旋花柄、木短柱和下端露出的钗脚。

第一点,这种由螺旋花柄集为一束,可随步摇动的构件,即形制长期不明的隋唐“花树”,并且应源自于汉代后妃首饰中的“步摇”。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5:13朵小花有多种样式,有些花心还立有小人。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6:《女史箴图》中的步摇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7:辽宁省博物馆藏晋花树状步摇

汉《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是一种在金属竖枝上缀金银、珠玉花叶片的首饰。步摇或源于中西亚,约在汉代前后传入中原,并同时流传至东北亚、日本,在整个亚欧大陆流行,演变成各种王冠,对此学者们早已做过详细论述⑧(图6、图7)。

步摇在汉代成为皇后、长公主等的最高礼服首饰构件,《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皇后谒庙礼服首饰“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即在黄金山题(基座)上的桂枝以金、珍珠,缀饰花鸟,夹杂走兽,是高级配置,但没有出现身份等级的数目差降规律。魏晋南北朝大体继承了步摇的使用,“俗谓之珠松”。

到了北周,首次提出“花树”的概念,并且有了明确的数目等级降差,皇后花树十二,对应皇帝冕旒十二,以下数目依次递降,《隋书·志第六·礼仪六》“:后周(北周)设司服之官……皇后华(花)皆有十二树。诸侯之夫人,亦皆以命数为之节”。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8:蜀国公夫人贺若氏墓出土首饰零件,与萧后花朵类似。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9:唐濮王妃阎婉墓出土的花树与各式花朵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10:萧后冠饰花树上各式花朵

隋唐因袭了“花树”这一称谓,并对等级差异进一步细分。但从此次发现上看,隋唐式花树与汉晋式“步摇”开始有了不同,不再是在枝干上缀饰摇曳的珍珠或叶片,而是直接将花朵装于可弹动的螺旋枝之上,依然可“随步摇动”,也确实符合“花树”之名。

如此一来,以往若干唐代命妇墓葬中出土的“不明花饰”也得到了正名,如湖北郧县濮王妃阎婉墓⑨、陕西咸阳蜀国公夫人贺若氏墓(图8)、西安阎识微夫人裴氏墓、西安金乡县主墓⑩中,均有出土数百件花朵、花蕊、花叶、珠宝残件,应当就是基座腐朽散落的花树花朵。裴氏冠和金乡县主冠还有在花朵上夹杂小人、鸟雀等饰件,这种做法到了宋代被大放异彩。

难得的是濮王妃阎婉墓(图9),首饰残件中还有一件带基座的花树,形态做法和萧后花树很接近,而且花朵、花蕊形态也各不相同(图10)。

第二点,隋唐制度中所称的“小花并如大花之数”,以往常常被释读为“小花树的数目与大花树相同”,即皇后有大小共24株花树。这种释读方案甚至也被后来的宋、明制度采用,明确注记“大小花二十四株”、“前后各十二株”。

但从萧后首饰中看,至少在隋至唐初,此句很可能应解释为“每株大花树中,小花的数目与大花树总数相同”,即若大花树为12树,每树便有12朵小花。不过萧后冠饰中发现了13组花树,每树13朵,比当时皇后制度多了一组,原因尚不明确,或许与李世民对前朝皇后特别礼遇拔高一格有关。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29:清代汉族命妇凤冠霞帔像

到了清代,所有的传统宫廷后妃服饰,不管是礼服还是常服均消亡。但民间汉族命妇在婚礼等大礼时,依然延续明代翟冠传统(图29)。同时不论是样式上还是称呼上,都完全改为凤鸟,“凤冠霞帔”也正式成为汉族女性婚礼服的代名词。如《清稗类钞》所言“国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虽已成为最隆重的礼服,但若溯其源头,其实都来自于唐代妇女的常服模式。

注释:

①《江苏扬州市曹庄隋炀帝墓》,《考古》,2014年第7期。

②正式修复报告尚未发表,照片由新水令摄于扬州博物馆展厅。

③《隋书·卷十二志第七·礼仪七》:“参准宋泰始四年及梁、陈故事,增损用之”,“准宋孝建二年故事而增损之”,“准宋大明六年故事而损益之”。

④令文可见《旧唐书·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五·舆服》、《通典·卷一百八礼六十八·开元礼纂类三序例下》相关引述。

⑤贠安志:《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与咸阳飞机场出土大量隋唐珍贵文物》,《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6期。

⑥《西安马家沟唐太州司马阎识微夫妇墓发掘简报》,《文物》,2014年第10期。

⑦閻磊:《西安出土的唐代金銀器》,《文物》,1959年第8期。

⑧孙机:《步摇、步摇冠与摇叶饰片》,《文物》,1991年第11期。

⑨《湖北郧县唐李徽、阎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第8期。

⑩王自力、孙福喜编著:《唐金乡县主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编著:《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

见《晋书·志十五·舆服》。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著:《北齐东安王娄睿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

陈诗宇、王非:《大唐衣冠图志》书稿插图。

安娜格雷特·格里克,杨军昌、侯改玲译:《西安市唐代李倕墓冠饰的室内清理与复原唐李倕墓发掘简报》,《考古》,2013年第8期。

图文来源:《艺术设计研究》2017年01期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11:萧后首饰钿复制件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12:萧后冠钿原件细节

2、钿:除了花树以外,萧后冠上还发现了12枚“水滴形饰件”,用琉璃或玉石贝壳镶嵌出花型,四周镶珍珠,背面中央焊接插孔,被分为三排安装在框架上(图11、图12)。

这种饰件应是文献中所指的“钿”。唐人所说的“宝钿”,通常便指将各种珠宝、贝壳雕琢成小片花饰,镶嵌黏于金属托上金丝围成的轮廓中制成的华丽装饰品。如法门寺出土衣物账中,对套承佛骨舍利宝函上装饰的描述“金筐宝钿真珠装”,对照实物?,便是此类装饰法。

“钿”之制至迟始自魏晋。魏晋在继承汉代后妃首饰假髻、步摇、簪珥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了钿数和蔽髻的概念,在假髻上装饰以金玉制成的?(钿),并且以?数区分等级,如晋制皇后大手髻、步摇、十二?,皇太子妃九?,贵人、贵嫔、夫人七?,九嫔及公主、夫人五?,世妇三??。此制在南北朝至隋各政权被普遍沿用,并且等级进一步细化,内外命妇五品以上均以钿数为品秩差异。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13:若干出土唐代钿实例

唐制皇后、太子妃大礼服袆衣、鞠衣首饰仅提及花树,次礼服钿钗礼衣首饰提及钿,其余内外命妇大礼服翟衣则花树、钿并提。不过从萧后实例中看,初唐皇后礼服首饰很可能也有花树、钿并存的情况。

前文提到的几例唐代命妇首饰遗存中大多有钿出土,综合若干实例我们可以得知,钿的形态以尖头朝上的水滴形为多,也有圆形、心形等。一套宝钿可形态大小完全相同,如萧后例;也可两端宝钿尖头内收,如裴氏例、欧洲私人藏例;还可中央一枚与其余大小形态不同,如贺若氏例、保利例。也以各种珠宝琉璃甚至翠羽装饰。数目多者可排成三排,数目少者或仅一排置圈口上(图13)。

3、博鬓:最后是“博鬓”。博鬓的位置明显明确,其指代向无争议,即垂挂于头两侧的弧状饰件。隋唐博鬓通常呈长条S弧状,外端上尖内收,装饰方法与宝钿类似,嵌有珠宝,即制度所称“施两博鬓,宝钿饰也”,上沿有时还装饰以小花朵数组。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14:萧后博鬓原件与复制件,即口圈左右悬挂长条饰件。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15:左-北齐菩萨造像头部两侧束结后垂于鬓前的宝缯;右北齐娄睿墓出土博鬓,上端可见花结。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 美术品欣赏

图16:唐代博鬓实例

不过此次萧后冠饰的发现,为探讨博鬓的起源提供了新思路(图14)。不像明代博鬓挂于圈口脑后左右,萧后博鬓插于圈口两侧靠近鬓上的位置,其原始功能也许与绑扎冠饰而垂落左右两鬓的束带宝缯有关,这在北朝菩萨宝冠饰中是很常见构件(图15左),首饰化之后成为金属珠宝制品,依然垂挂在冠座鬓左右(图16)。

博鬓的记载首次出现于隋,但北齐娄睿墓出土的一件金饰,嵌珍珠、玛瑙、蓝绿宝石、蚌、玻璃(即文献所说宝钿饰),前端还保留了花结状饰?,极可能为博鬓在北朝时已存在的初形(图15右)。萧后博鬓与口圈相接处也有花形装饰,即为带结遗制。

相关文章

  • 传奇大盗狱中关爱遭劫受害者 拍卖自己的画筹款[图文]
    传奇大盗狱中关爱遭劫受害者 拍卖自己的画筹款[图文]

    据《每日邮报》报道,64岁的芭芭拉-德兰斯菲尔德(Barbara Dransfield)遭到抢劫,头部多处骨折,境遇十分悲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国最臭名昭著的罪犯查尔斯-布朗森(Charles Bronson)帮助她渡过难关。这位帮助被抢老人的囚犯本人就曾经是一位超级抢劫犯,目前被关在约克郡的韦克菲尔德监狱,受到严密管制。他在监狱里读到了芭芭拉的悲惨事迹后一直写信鼓励她,还把自己的画寄给她。...

    602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齐白石那些刷屏段子:想走貌美师母路线的 莫再来[图文]
    齐白石那些刷屏段子:想走貌美师母路线的 莫再来[图文]

    “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北京画院齐白石书法展向公众开放第一天,几幅“门条”成为朋友圈的热图,都是齐老爷子生前随意撰写,贴在门口的告来访者的自白:这第一幅门条,老爷子警示前来拜访的门客,师母年轻貌美,想走师母路线的,你们就不要再来了。“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相。”后面加一句小字:“吾年八十矣,尺纸六圆,每圆加二角。”这第二幅门条,则是老爷子警告那些买画议价,请自己...

    624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进卢浮宫寻找三个残疾女[图文]
    进卢浮宫寻找三个残疾女[图文]

    断臂的维纳斯雕塑一进入巴黎,导游就在车上讲述了卢浮宫的前世今生。为了让大家记住卢浮宫镇宫三宝,她形象地说,去卢浮宫找三个残疾女人就可以了。他们分别是:无头的胜利女神,无臂的维纳斯,无齿的蒙娜丽莎。老百姓的语言,看似有些亵渎神圣的艺术,但话糙理不糙,好记。断臂维纳斯和神秘的蒙娜丽莎都是明星,名声大,她们的先进事迹俺们多多少少知道一点,而胜利女神似乎有点陌生。但提起“维多利亚”,大家会在自己脑壳的...

    923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美艺术基金会公布7500万美元资金分配方案[图文]
    美艺术基金会公布7500万美元资金分配方案[图文]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NEA)公布了从国家“新冠病毒援助、救济与经济安全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简称CARES Act)中获得的7500万美元资金的分配方案,以帮助受疫情影响被迫关闭的非营利艺术机构。NEA将把40%的资金分配给州和地区的艺...

    377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世界最大红木妈祖神像妈祖故里开光[图文]
    世界最大红木妈祖神像妈祖故里开光[图文]

    22日,世界最大红木妈祖像开光安座庆典在“妈祖故里”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朝天阁举行。 王东明 摄中新网湄洲岛1月22日电 (陈丹妮)22日,世界最大红木妈祖像开光安座庆典在“妈祖故里”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朝天阁举行。来自两岸近千家的妈祖宫庙代表齐聚湄洲,共赴庆典,同祈平安。22日清晨,在通赞独特的唱声中,红木妈祖像开光仪式开始。现场两岸妈祖信众身披金色绶带,沐手拈香,虔修祖饯,向红木妈祖行三拜...

    1006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正在消失中的中国古建筑之美[图文]
    正在消失中的中国古建筑之美[图文]

    当中国大大小小城市都被模式化的高楼大厦占据后,城市的性格已经被“统一”得千篇一律,故乡留给新一代人的印记越来越少。中国建筑早已全盘西化,老祖宗的建城智慧与建筑艺术几乎被一代中国子孙们拆除一空、挥霍一空、山寨一空!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

    51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251年的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迎来首任女院长[图文]
    251年的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迎来首任女院长[图文]

    丽贝卡·索尔特 图源:Getty Image据《The Art Newspaper》报道,丽贝卡·索尔特(Rebecca Salter)近日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以下简称RA)的新任院长,这也是该学院成立251年以来的首位女性院长。上任院长克里斯托弗·勒·布伦(Christopher Le Brun)刚刚卸任,完成了8年的任期。RA的院长由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秘密投票选出,目前共有128名...

    613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在街头艺术方面还有比法国人更会玩的吗[图文]
    在街头艺术方面还有比法国人更会玩的吗[图文]

    街头涂鸦哪家强,西欧诸国数法国;事实证明这群不靠谱的法国人真的可以把涂鸦变成一门艺术。如果有一天你住的街区突然来了一个叫Patrick Commecy的法国艺术家,然后你出门上班去了,等你下班的时候你可能就找不到家了。因为他就是善于把建筑物画的连造它的人都不认识了……把一面面无聊的墙,变成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钢筋水泥的冰冷突然有了一股人间烟火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如果你是这栋楼的住户,下个...

    1989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让我们住在“美术馆”里 可好?[图文]
    让我们住在“美术馆”里 可好?[图文]

    德国柏林-Art Luise Kunsthotel近几年,有“可居住的美术馆”之称的艺术酒店风靡全球,并且成为时尚人士出差或旅行的首选下榻之地。除了居住,它还成为审美的艺术殿堂。那么现在为盘点下那些不得不去的高颜值艺术酒店。柏林的Art Luise Kunsthotel艺术酒店,曾被艺术家们被称为“可以过夜的画廊”。当你刚刚见到它的外观时,就已经被它窗口的情景所吸引。酒店内拥有四十八间客房...

    372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奇特的光效应艺术展作品[图文]
    奇特的光效应艺术展作品[图文]

    2月16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光效应艺术展上,人们参观意大利艺术家玛丽娜·阿波洛尼奥创作的光效应作品。从2月17日至5月20日,法兰克福的SchirnKunsthalle博物馆将展出一些光效应艺术品。光效应艺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种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的抽象艺术。...

    1648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苏州东方之门是秋裤还是牛仔裤?[图文]
    苏州东方之门是秋裤还是牛仔裤?[图文]

    有“世界第一门”之称的苏州东方之门近日遭到网友微博吐槽。有网友称“东方之门”的造型像一条秋裤或者低腰牛仔裤,也有网友表示,有了“东方之门”,北京的央视新大楼不再寂寞。除“世界第一门”外,东方之门将创下“中国第一大高楼”、“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层建筑”、&l...

    102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跨界乌拉圭雕塑家建造乌拉圭首座当代艺术博物馆[图文]
    跨界乌拉圭雕塑家建造乌拉圭首座当代艺术博物馆[图文]

    巴勃罗·阿特楚加利乌拉圭 | 雕塑家巴勃罗·阿特楚加利建造乌拉圭首座当代艺术博物馆日前,乌拉圭雕塑家巴勃罗·阿特楚加利(Pablo Atchugarry)正在该国沿海度假城市埃斯特角城(Punta del Este)建造乌拉圭的第一间当代艺术博物馆。阿特楚加利当代艺术博物馆渲染图阿特楚加利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o de Arte Contemporaneo Atchugarry,MA...

    767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十字魇镇图》:文化汇流的一朵浪花  [图文]
    《十字魇镇图》:文化汇流的一朵浪花 [图文]

    图1残破瓷碗前段时间笔者收了一只明代成化年间的残破瓷碗(图1、图2),碗上的纹样非常值得探讨一下。从图1看,此碗内底中心位置,画的是一个明清时期常见的“十字杵”纹样。“十字杵”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崇拜的法器,其主要作用是可以降魔驱邪。瓷器上大量使用“十字杵”进行装饰,表明那个时代民众心里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恐惧感,需求通过法器来加强自我保护。图2是此碗的外壁,主要纹样是缠枝花捧“八吉祥”。“八吉祥...

    43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邮币控:澳元纸币长得太丑遭吐槽[图文]
    邮币控:澳元纸币长得太丑遭吐槽[图文]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中央银行)12日公布的新版5澳元纸币设计图案,招致国民集体吐槽“太丑”。新版5澳元纸币以粉色为主色调,辅以紫色色块和金合欢花等图案。澳储备银行行长格伦·史蒂文斯说,这一设计是向澳大利亚本土原生花草“致敬”。史蒂文斯说:“新版系列纸币每种都会呈现不同品种的澳大利亚金合欢花和本土原生鸟类。5澳元纸币上是多刺摩西金合欢树以及东部尖嘴吸蜜鸟。”这一设计在社交媒体上遭到澳大利亚人普遍吐...

    818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从收藏找线索看毕加索里维拉友谊长达数十年[图文]
    从收藏找线索看毕加索里维拉友谊长达数十年[图文]

    两位艺术家在1913-14年拥有相似的绘画风格。左/ 里维拉《享用午餐的水手》(Sailor at Lunch)。右/ 毕卡索《读报的学生》(Student with Newspaper)。图/ 取自TimeOut许多艺术史学者认为,巴布罗·毕卡索和墨西哥壁画名家迪亚哥·里维拉(Diego Rivera)之间友谊短暂。他们在1914年于巴黎相识,同样投入立体主义的创作,里维拉更受到毕卡索的绘画影...

    1488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