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0601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图片
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
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底部
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简介
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辽,高32.8厘米,口径8.4厘米,足径8.2厘米。
壶撇口,口呈六瓣花式,细长颈,肩部一侧以45°角斜出一流,长圆腹,圈足外撇。颈饰弦纹多道,腹部刻划4朵盛开的鲜花。通体满施白釉。圈足端施釉不均匀,散布多处无釉点,应为垫烧部位。
此壶造型端庄秀丽,颈部弦纹工整,腹部花朵鲜活,刻划线条刚劲有力,图案清晰,为辽代白釉 刻花壶中的精品。
辽代瓷器造型基本上是在本民族原有的皮革、金属容器造型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化后逐渐形成的,民族特征十分鲜明,如鸡冠壶、鸡腿瓶、洗口瓶等。这些器物置于帐中能节省空间,出行又便于提拿携带,实用性较强。白釉瓷器在辽代较为盛行并具有民族特色,目前已发现北京龙泉务窑、赤峰缸瓦窑均有烧制。
相关知识科普
划花
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辽代白釉
俗称“辽白”,辽代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有些辽代白釉器物受北方定窑、磁州窑等瓷窑影响,也有如皮囊壶、鸡冠壶、提梁壶等具有辽代瓷器的特有造型。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