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5742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图片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款识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简介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清乾隆,高17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6.2厘米。

梅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绿彩描绘纹饰,隙地填以黑彩,形成黑地绿彩装饰。颈部绘朵花纹,肩部绘如意头纹、缠枝莲花纹。近底处绘莲瓣纹。色彩对比柔和。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留白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相关知识科普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梅瓶

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有的附盖。梅瓶为盛酒用具。自宋代开始流行。元代梅瓶除圆形外,尚有八方形。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松石绿釉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因发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此种釉在清朝雍正时创烧成功,乾隆时期流行。

缠枝莲花纹

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之一,象征纯洁,缠枝因枝蔓连绵不断,具生生不息之意。缠枝莲花纹是寓意吉祥的传统装饰纹样。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相关文章

  • 虎纹瓦当 - 河南博物院陶器
    虎纹瓦当 - 河南博物院陶器

    虎纹瓦当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直径19厘米 征集 河南博物院藏 圆当有宽廊,正中有一乳丁。乳丁下方有昂首、张口、凸胸、翘尾的斑虎。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编,北京:文物...

    671 陶器 虎纹瓦当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釉三羊瓶,清雍正,高27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9.8厘米。瓶口呈浅笔洗状,细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撇足。瓶身凸起4道。瓶里外及足内满施仿哥釉,灰黑色的纹路迂回交错,分割釉面,使平静的釉面产生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瓶胫部塑贴三羊,呈酱黑色,姿态各异。外底署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六年(1728年),以员外郎的身份被派驻主持窑务。至雍正十...

    1723 塑贴 弦纹 青花 唐英 内务府 景德镇 御窑厂 三阳开泰
  •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清,高6.7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8.2厘米。 壶扁圆形,大口出唇边,短直流,圆柄,圈足。盖微鼓,圆钮。底刻篆书“邵亮生制”阳文印章款。栗色砂泥,上有黄砂点,砂质极细。造型小巧,做工精致。宜兴邵氏家族为当地制壶望族,从清初到晚清民国,前后有十几位壶艺家问世。邵亮生生卒年不详,从此壶的制作工艺手法上看,制作年代约为嘉庆时期。...

    994 宜兴窑 阳文
  •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芙蓉纹花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芙蓉纹花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 缠枝芙蓉纹花口碗,北宋,高6.4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6.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碗口呈六瓣葵花形,斜直壁,圈足。通体施牙白釉,釉面有黑色细小杂质颗粒,外壁可见泪痕状流釉。口镶铜扣,近足处及足底露胎。内壁模印缠枝芙蓉花纹。...

    663 定窑 印花 缠枝 泪痕 模印
  •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八卦纹筒形香炉,元,高9.5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2.5厘米。 炉筒形,方唇,直口,斜壁,口径略大于底径。胎细白。内壁近口缘处、口沿及外壁施釉,釉层温润,微泛白。沿部青料满铺。外壁近口沿处与近底处各绘青花弦纹两道,腹部绘青花八卦纹、仰莲瓣纹。此器青花发色深暗,铁锈斑突出。仰莲瓣纹的瓣尖较尖,莲瓣互不相连,明显具有元代瓷器上的时代特征。...

    217 青花 弦纹 莲瓣纹 八大码
  • 定窑白釉印花凤衔花纹笠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凤衔花纹笠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凤衔花纹笠式碗,北宋,高5.2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3.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扣。外壁光素,内印花装饰,主要纹饰为凤衔花纹,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

    1785 定窑 印花 回纹
  • 定窑紫金釉葵瓣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紫金釉葵瓣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 紫金釉葵瓣口盘,宋,高3.5厘米,口径17.9厘米,足径5.9厘米。盘撇口呈六瓣葵花状,腹部渐敛,近底处呈折角状,故称“折腰盘”。内外施酱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足墙露胎,圈足内有釉。此盘造型规整,是宋代北方地区常见的器形。其釉色匀净,折角线清晰,堪称定窑瓷器中的精品。定窑以烧白釉瓷器为主,而酱釉器和黑釉器的数量则较少。此盘釉色较浅,釉面泛黄色,这种酱色...

    1298 定窑 紫金 磁州窑 修武 鲁山窑 耀州窑
  • 粉彩花蝶撇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花蝶撇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花蝶撇口瓶,清光绪。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通体以粉彩为饰,颈口为回文一周。肩部分别以蓝彩和红彩装饰一周,其间绘制折枝花纹。颈部和腹部绘制花蝶纹。...

    1411 粉彩
  • 定窑白釉印花莲池鸳鸯图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莲池鸳鸯图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莲池鸳鸯图折沿盘,金,高1.6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9.3厘米。。盘平折沿,浅腹,平底。通体施白釉,口沿镶嵌铜釦。内底模印鸳鸯莲池图。晋崔豹撰《古今注》曰:“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死,故曰雅鸟。”瓷器装饰中的鸳鸯皆成双成对出现,而且多与莲池相配,习称鸳鸯戏莲纹、鸳鸯卧莲纹、莲池鸳鸯纹。宋金时期,定窑、景德镇窑...

    2000 定窑 印花 模印 景德镇 耀州窑 磁州窑
  • 耀州窑青釉刻花瓷碗 - 河南博物院瓷器
    耀州窑青釉刻花瓷碗 - 河南博物院瓷器

    耀州窑青釉刻花瓷碗宋代(公元960-1279年) 高9.2厘米,口径19.9厘米 征集 敛口,深腹,圈足。内外施青釉,内底有涩圈。碗内刻水波莲纹及花叶纹,外部为花叶及草叶纹。此碗系耀州窑产品。耀州窑以犀利的刀锋和流畅的线条为宋代瓷器刻花技术之冠。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

    1113 瓷器 耀州窑青釉刻花瓷碗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三彩文官俑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文官俑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文官,唐,高72厘米。文官俑头戴小冠,着宽袍大衣,外罩裲裆,脚穿如意头云履,双臂抱于胸前。釉色以褐、绿、白为主。唐朝葬俗中,人死后多随葬各种,地位较高的随葬常达数百件,其中文官俑、武士俑、镇墓兽为常见明器。文官俑多长袍大袖,双手拱立,神情肃穆庄重。此件展品由先生捐献。...

    1799 裲裆 明器 镇墓兽
  • 三彩划花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划花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划花 龙纹盘,辽,高2.3厘米,口径17.3厘米,足径12厘米。盘折沿,边沿处隆起一周,浅腹,平底底,圈足。内外壁施绿釉,盘心并施褐彩、黄彩。外底无釉,露白色胎体。盘心褐色弦纹内刻一黄色团龙纹,张口吐舌,龙身盘曲,龙爪伸张有力,形象威猛传神。此盘制作规整,设色浓重,黄色的腾龙在绿色的盘体衬托下醒目突出,是辽代三彩器的代表作品。辽三彩受唐三彩影响,并在其基...

    604 划花 龙纹 弦纹 辽三彩 唐三彩
  • 定窑印花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印花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 印花云龙纹盘,宋,高4.7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10.8厘米。盘敞口,口沿无釉(俗称芒口),浅弧壁,圈足。胎体轻薄,胎色洁白。通体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泪痕。内壁印一周云纹,内底印一矫健行龙。印花系指以雕刻有花纹的模具在尚未干透的坯体上压印出图案花纹,是定窑主要装饰手法之一。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发明了覆烧工艺,“芒口”是这种工艺所留下的特征,覆烧可以充分...

    1388 定窑 印花 龙纹 芒口 泪痕 模印 覆烧
  •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唾盂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唾盂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花卉纹唾盂,宋,高7.4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4.6厘米。唾盂上部形状如盘,口内敛,中部束腰,下部形如圆盒底部,浅圈足。通体施白釉,釉呈牙白色,底部无釉。器盘部位刻划卉。此器造型端正,胎细腻坚硬,釉质,细润光滑,是定窑瓷器中的佳品。目前所见唾盂多为宋代品种,当时南北方各窑普遍烧造。此件白釉刻花唾盂,造型精致,釉色纯正,是不可多得的定窑精品。...

    255 定窑 刻花 花卉 唾盂 束腰 折枝 白瓷
  • 弦纹灰陶斝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弦纹灰陶斝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弦纹灰陶斝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高21.7厘米,口径25厘米 1959年河南偃师灰咀出土 侈口,折沿,方唇,颈壁斜直,下束,腹壁斜直,底近平,下附三个袋状足,颈中部有一道凸弦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

    458 陶器 弦纹灰陶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