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4540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图片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洗内底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简介

龙泉窑 青釉 塑贴鱼纹洗,高6厘米,口径23.5厘米,足径13厘米。

此洗敞口,折沿,弧壁,圈足。通体施青釉。内底塑贴两条游鱼,外壁刻凸菊瓣纹一周。口沿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相互对应,可用于穿饰金属提环,以便于提携。

此器釉色青翠,塑贴鱼纹清晰,是南宋龙泉窑的典型作品。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中亦发现有类似器物。


相关知识科普


龙泉窑

宋元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厂,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故名。窑址已发现上百处。始烧于北宋前期,南宋至元为其鼎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其产品质量提高。南宋中期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器物胎色灰白,釉质滋润,造型多种多样,在生产白胎青瓷的同时,还仿造官窑的黑胎器物。元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盘、大瓶,烧成后不变形。明中期后渐衰落。 龙泉窑烧瓷历史悠久,产品传世较多,宋元时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1976年自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一万七千余件元代瓷器,其中龙泉青瓷达九千余件,可见外销数量之大。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塑贴

亦称“堆塑”、“堆贴”。印出或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于器物坯体上的一种装饰技法。

鱼纹

以鱼与余同音,寓意“富贵有余”、“连年有鱼”。宋代南北各窑已多有用此题材,在元代景德镇、吉州、磁州、龙泉各窑制品中亦常见,至明清彩瓷中使用更为广泛。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

相关文章

  • 钧窑天蓝窑变釉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窑变釉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窑变釉碗,元,高8.5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6.4厘米。碗敛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天蓝色釉,底部无釉露胎。此碗周身釉色呈现出如火焰蓝光般色泽,鲜艳夺目。此种色彩为钧窑首创,最初是因为窑工对于着色剂呈色原理的无知,使得釉色在窑内发生自然变化,称为“窑变”。后来这种烧造技术被人为加以利用,形成独具特色的釉装饰。诗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赞美此种千变万...

    388 钧窑
  • 白釉葵瓣口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葵瓣口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葵瓣口杯,高6.2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3.4厘米。杯口呈葵瓣式,口下渐收,圈足。器里外均施白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近底处露胎。葵瓣口样式的瓷器来源于同时期的金银器,因制瓷工艺的改进提高,使瓷质实用器的品种得以丰富,生产数量加大并部分替代了金、银器具,此杯的造型即模仿金银器而来。...

    166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陶瓷器藏品
  • 哥窑青釉鱼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哥窑青釉鱼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鱼耳炉,宋,高9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9.6厘米。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S”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痕。此件鱼耳炉属于清宫旧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颇为赏识,摩挲把玩时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楷书镌刻于...

    1602 哥窑 青釉 金丝铁线 开片 支钉
  • 青花缠枝莲双环耳宝月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缠枝莲双环耳宝月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 缠枝莲双环耳宝月瓶,明永乐,高46厘米,口径7厘米,背径35厘米。瓶直口,短颈,颈部凸起一周弦纹,一侧饰小系。腹体一面扁平无釉,中心凹进如脐,另一面隆起,中心凸出如半球状,肩两侧各有一活环耳。通体以青花装饰,口沿处绘缠枝花,腹部凸起处饰海水江崖地八角锦纹,内绘缠枝花,其外围饰缠枝花,瓶壁侧面饰海水江崖纹。青花色泽浓艳,纹饰流畅自然,极富动感。此器造型独...

    1130 青花 缠枝 缠枝莲 弦纹 小系
  • 宜兴时大彬制紫砂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时大彬制紫砂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时大彬制紫砂壶,明万历。...

    1688 时大彬
  • 青釉鱼篓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鱼篓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鱼篓尊,西晋,高17.3厘米,口横12厘米, 口纵13厘米,底径12.5厘米。尊椭圆口,平沿,深腹,平底,胎灰色,施青釉,施釉不均匀,颈部刻网格纹,下方饰一周绳索纹。...

    480 青釉
  • 青釉刻纹镂空瓷簋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刻纹镂空瓷簋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刻纹瓷簋,东汉,通高18厘米,口径27.5厘米,足径16.8厘米。簋(guǐ 音轨)圆形,附盖。口沿微外撇,弧腹,高圈足稍外撇。胎色灰白。通体施釉,釉色青中泛褐。盖顶置环形纽,纽上套圆环。盖面叶和三角纹。口沿镂空小圆孔一周并刻划树枝纹。腹部刻菱形纹。此件器物出土于广州东郊三育路羊山。簋为盛食器,功能相当于大碗,以陶质、青铜质或瓷质较为常见。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

    1251 青釉 镂空 刻花 良渚文化 青瓷
  • 乾隆款白釉凸雕莲瓣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乾隆款白釉凸雕莲瓣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乾隆款白釉凸雕莲瓣口瓶,清乾隆,高27.4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8.5厘米。瓶口为莲瓣形、长颈、丰肩、圈足。胎体洁白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色恬淡。外壁凸印莲花花叶及花蕾纹饰,花叶内以极细的线条刻划出筋脉纹理,纹饰清晰。外底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优美,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显示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

    1817 阴刻
  • 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描金地花鸟纹方瓶,清乾隆,高32.8厘米,口径10.2×7.9厘米,足径11.6×9.3厘米。瓶呈四方委角形,口微撇,长颈,直腹,四方委角外撇圈足。瓶内施。瓶外通体霁纹地装饰,颈、足部各饰描金树叶纹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长方形留白开光,其内以粉彩分别描绘鸳鸯莲花图、桃花雀鸟图、文竹螳螂图和牡丹菊花图。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此...

    272 蓝釉 描金 开光 粉彩 委角 松石绿釉 蓝釉描金 缠枝
  • 三彩凤首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凤首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凤首壶,唐,高33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10.4厘米。壶口呈凤头状,细颈,扁圆形腹,高足外撇,平底。通体施绿、褐、白等釉,底足无釉。一侧置曲柄。腹部形成两面开光体,采用塑贴装饰技法,一面为人物骑马射箭图,一面为飞翔的凤鸟图。底足无釉。此壶造型巧妙,塑贴技法使画面具有浅浮雕效果,物象鲜明突出,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华丽,堪称佳品。凤首壶在初唐时即开始流行,...

    1362 开光 塑贴 浮雕 唐三彩 波斯
  • 定窑刻划花荷莲纹葵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刻划花荷莲纹葵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刻划花荷莲纹葵口碗,宋,高6.8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5.7厘米。六瓣葵花形,镶铜釦,深弧壁,圈足。胎体轻薄,胎面洁净。通体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泪痕。内壁刻划荷莲纹和茨菇纹,外壁光素。  刻划花是定窑主要装饰手法之一,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此件器物刻划的莲花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水平。...

    1286 定窑 划花 缠枝 缠枝莲 泪痕 缠枝莲花纹
  • 五彩鹭鸶鸳鸯纹大缸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鹭鸶鸳鸯纹大缸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鹭鸶鸳鸯纹大缸,明隆庆,高36.5厘米,口径53.8厘米,足径36厘米。圆口唇边,腹微鼓,圈足。通体白釉,上以五彩为饰。腹部绘一幅荷莲图:池塘中荷叶舒展,荷花盛开,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水中游动,几只鹭鸶或站在岸边、或飞翔于池塘上空,画面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纹饰以绿彩为主,点缀红、黄彩色,艳丽清新。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器口沿内侧青花书“大明隆庆年造”6字楷书...

    378 五彩 莲瓣纹 青花
  • 宜兴窑紫砂柿蒂起花扁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柿蒂起花扁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柿蒂起花扁壶,清雍正,高8.1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6.4厘米。壶阔口,圆肩,扁腹,短直流,粗环柄。盖面突起浮雕的柿蒂纹。浅赭色调砂泥,布满白砂点,砂泥颗粒较粗,但粗而不涩。浮雕的柿蒂纹具有典型的晚明风格,明墓出土的紫砂壶和宜兴窑址出土的残器中多有柿蒂纹装饰的壶流或壶盖。此壶浮雕的柿蒂纹周边翻卷,有一定的厚度,使光洁素雅的壶体增添了圆雕的神韵。...

    1543 宜兴窑 浮雕 圆雕
  •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银锭式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银锭式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剔花 卷草纹银锭式枕,金,高10.5厘米,长25.5厘米,宽11.8厘米枕呈银锭式,枕面四边出檐,中部稍凹,两端翘起。边墙竖直,平底。枕外壁施化妆土和透明釉,枕面剔刻卷草纹。卷草纹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为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两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卷草纹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忍冬纹,通常只作为辅助纹饰,...

    369 定窑 剔花 卷草纹 卷草 缠枝 忍冬纹
  • 宜兴窑紫砂百果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百果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百果壶,清,高9厘米,足距5.5厘米。壶身圆形,其上点缀瓜子、蚕豆、白果、莲子等果实,辣椒为流,菱角为柄,蘑菇为盖。紫红色砂泥,细腻润滑。百果壶也称花果形壶,清代初期一代名家陈鸣远开创花果壶之先河,乾隆、嘉庆时期其成为流行壶式。制作紫砂百果壶要根据果实的颜色调制出各种不同色调的砂泥,民国初年曾有过批量生产,社会流传较多,但民国产品的水平与此壶相差甚...

    1174 宜兴窑 陈鸣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