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镀金珐琅福寿楹联钟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镀金珐琅福寿楹联钟 |
时代 | |
门类 | 钟表仪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308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镀金珐琅福寿楹联钟❖图片
铜镀金珐琅福寿楹联钟❖简介
铜镀金珐琅福寿楹联钟,广州,清乾隆,高112厘米,宽41厘米,厚33厘米。
钟底层是乐箱。底层正面是景观,居中立一人手持字联。其周围有一圈献宝人队伍。此外景观中还布置有吉祥寓意的景物,如灵芝上振翅的蝙蝠、鹿、捧桃的仙猿等。景观的两旁布置对联,对联书写在可转动的三棱状铜柱子上,柱子每转动一面,就变换不同的内容。柱上为“吉祥观有象,音韵彻无边”,“胜地风云好,春台喜庆多” 两副对联和一人跪地双手托举宝塔的画联。椭圆形二层正面布景箱内是城市风景油画,有活动人物在其间。其余几面被水法环绕。二层平台上平铺水法,中间立扁葫芦瓶。瓶下腹部嵌时钟,上腹部有料石花,瓶中插大束花。
在钟底层后面上弦启动,乐起,持联人展示联上“福寿齐天”四字,其周围的献宝队伍出入门内,灵芝上的蝙蝠振翅,字联转换。二层布景前人物行走,侧面水法转动似瀑布飞流直下,平台上水法转动似波涛。弦松弛后,乐止,活动玩意停止表演。
相关知识科普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乐箱
乐箱多置于钟下层的后半部,前半部有时是景观。乐箱内有以发条为动力的铜质棘滚,上面有按乐曲音律而排列的小钉。机器开动后,棘滚随之转动,小钉发出悦耳的音乐声。另有乐箱内棘滚直接拨动铜篦子,发出钢琴、风琴声,根据篦子的长短宽窄产生不同的音节。这种装置多用于八音盒上,时代较晚。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水法
在一个齿轮的长轴上固定一个透明的螺旋形玻璃柱,在机械带动下转动起来看似流水,人们通常把这个装置称之为水法。在古钟表中每根水法齿轮之间传动比都是一,也就是说每根水法的转速都相同,它们的形状大小、齿形、齿数都是一样的。由于玻璃柱的螺旋纹的密度、方向、装配排列形式不同及钟上表演的需要,水法可以有多种形式的组合,以营造出平流水、喷泉式流水及瀑布式流水等各种流水景象的不同效果。
葫芦瓶
瓶的一种式样,因形似葫芦而得名。多为陈设用品。“葫芦”音近“福禄”,有书“大吉”二字者,为祈求吉祥福禄之意。宋代南北方均有烧造,元以后景德镇大量烧制葫芦瓶,有八方形、上圆下方形、扁腹形、长腹形等,尤以明嘉靖时期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