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董其昌行书孟郊诗扇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董其昌行书孟郊诗扇页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9787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董其昌行书孟郊诗扇页❖图片
董其昌行书孟郊诗扇页❖简介
《孟郊诗》扇页,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17.9厘米,横54厘米。
释文: 为客栖未定,况当玄月中。繁云翳碧霄,落雪和清风。郊陌绝行人,原隰多飞蓬。耕牛返村巷,野鸟依房栊。我无饥寒忧,身托莲花宫。安闲类禅伯,复得疏尘蒙。览君郢曲文,词彩何冲融。讴吟不能已,顿觉形神空。 右益东野谢友人赠新文诗。丙寅五月书,玄宰。
钤“董其昌印”。 鉴藏印有“单涛”。幅上有顾梦游题跋。
本幅书唐朝诗人孟郊五言诗《酬友人见寄新文》(见《全唐诗》卷三七八),书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是董氏72岁时为躲避党祸再次辞官归乡期间所作。 此扇书法融合了颜真卿、米芾、赵孟頫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运笔灵动,字体圆秀,是董氏晚年的经意之作。
相关知识科普
孟郊
孟郊(751—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朝诗人。少年时隐居嵩山。性狷介,与韩愈交谊颇深。近50岁方中进士,任溧阳县尉。诗多寒苦之音,感伤自己的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长于五言古诗。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全唐诗》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座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米芾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座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