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白陶刻几何纹瓿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白陶刻几何纹瓿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白陶刻几何纹瓿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249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白陶刻几何纹瓿❖图片

白陶刻几何纹瓿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陶刻几何纹瓿

白陶刻几何纹瓿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陶刻几何纹瓿底部

白陶刻几何纹瓿❖简介

白陶刻,商,高20厘米,口径18.6厘米,足径15厘米。

瓿(bù 音不)唇口外卷,溜肩,鼓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雕刻纹饰,以精细的回纹作地衬托几何纹,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得格外庄重精美。

白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至商代,由于烧成温度提高,原料的淘洗亦较精细,致使白陶质地更加洁白细腻。商代早期白陶器形以鬹(guī音归)、(hé音禾)、为主,纹饰有人字形纹、拍印的和附加堆纹等。商代中期,器物增加了、罐、钵等,其装饰除少数绳纹外,以素面磨光为多。商代后期是白陶烧制的鼎盛期,在黄河流域的商代晚期遗址与墓葬中均发现不少白陶,其中以河南安阳出土的白陶最具特点,器物有(zhì音制)、、、(yǒu音有)等酒器和鼎、豆、、(guǐ音轨)等食器。纹饰常见有、、(tāo tiè 音涛帖)纹、蝉纹、曲折纹、(kuí音奎)纹等。特别是将细腻的雕刻作为白陶的主要装饰技法,显示了商代后期白陶的高度发展水平。

以回纹作地衬托几何纹也是青铜器上装饰的常用方法,以此显示出纹饰的层次感,从而显得华丽繁缛,更有甚者,纹饰的层次可达到三层以上。


相关知识科普


几何纹

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饰是一些点、线、圈、角的集合。几何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几何纹亦是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形式,在春秋战国之际用作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绳纹

也称绳纹。是由两条、四条或更多的线条扭结成绳索状的纹饰。

素面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黄河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起源于青海省,在山东省北部汇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殷墟

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遗址发现于20世纪初,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较著名的遗址墓葬有妇好墓、武官村大墓、侯家庄墓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漩涡纹

漩涡纹是以旋转的漩涡为基本主题的纹样,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中经常使用漩涡纹。它来源于黄河中上游的原始部落,人们在黄河两岸的渔猎生活中产生了对水的认识,湍急的黄河之水形成的漩涡给人们以创作灵感,从而绘制出了漩涡纹。

涡纹

亦称火纹。《周礼·考工记》有“火以圜”之记载。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因此其特征是圆形的,中间略有突起,沿边有4到8道旋转的弧线,表示光焰的流动。在青铜器上最早的涡纹见于二里头文化期的斝腹部。从二里头文化期直至战国都可在器物上见到涡纹装饰。

饕餮

传说中龙生九子,饕餮便是其中之一,特点是极其贪食。《说文解字》释其为:“饕,乃贪嗜财货饮食之意。贪食每较贪财为甚,以食盖财,故从食。餮,为大张其口以人财货纳饮食,故从飧声。”《吕览·先识》中说:“饕餮,恶兽名。古代钟鼎彝器,多琢其以为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虽然饕餮纹大多铸于青铜器,但玉器、瓷器等上也有不少饕餮纹。有的作品只琢刻鼻以上的部分,无口与颏,寓意节食戒贪。

相关文章

  •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懋勤殿”款印盒,清嘉庆,通高7.7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4.5厘米。清宫旧藏。印盒扁圆形、子母口、圈足。盖面及器壁淡描祥云纹为地,其上各绘两条金彩三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底足内施白釉,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懋勤殿”位于紫禁城内西庑,殿名取其懋学勤政之意,其中藏贮图书典籍。清沿明制,凡图书翰...

    756 龙纹 青花 行龙 乾清宫 朱砂
  • 定窑白釉印花荷莲花牡丹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荷莲花牡丹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荷莲牡丹纹盘,宋,高5.4厘米,口径30.4厘米,足径13.6厘米。盘敞口,口镶铜釦,浅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可见旋坯痕及釉垂流而产生的“泪痕”,近足处有多处露胎。盘内以印花为饰,近口沿处凸起弦纹两道,内壁与内底之间以回纹界开,内底印莲花、荷叶纹各五组,内壁印缠枝牡丹两周,两层牡丹上下相错,排列有序。定窑为五大名窑之一,以烧白瓷为主,釉面细润...

    1350 定窑 印花 缠枝 弦纹 回纹 覆烧 泪痕 白瓷
  • 青花梵文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梵文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 梵文杯,高4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3厘米。杯浅式敞口,斜腹,内凹足。外口饰青花弦纹2道,腹部以青料书写梵文两周,足底双方栏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梵文自明宣德时期开始出现于僧帽壶、高足碗等器物上,至成化时期更为流行,多见于碗、杯等器物上。此杯造型小巧,胎薄,釉润,青花呈色淡雅,是成化青花中的代表作品。...

    417 青花 梵文 弦纹 僧帽壶 高足碗 成化青花
  • 仿哥釉叶式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釉叶式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釉叶式洗,清乾隆,高2.4厘米,长17.7厘米,宽12.8厘米。洗为树叶状,叶边卷起,宛如一片飘浮在风中的树叶,动感极强。通体满施仿宋代哥窑釉色,釉面有不规则的纹片。底有六个支钉痕,并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此洗匠心独具,将仿生造型与宋哥窑瓷器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釉面肥润,釉色青中闪灰,通体开较大的纹片,纹理灰黑,和谐自然,给人一种妙趣...

    1205 哥窑 支钉 青花
  • 东青釉杏圆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东青釉杏圆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东青釉杏圆瓶,清宣统,高30厘米,口边长11.5厘米,足边长13.2厘米。瓶通体四方形,直口,口至颈部委角,鼓腹,四方圈足。内外通体及圈足内均施东青釉,颈部两侧对称置贯耳,腹部前后两面均有杏核状凸起。外底署青花楷书体“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杏圆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传统品种,自清雍正以来几乎历朝都有烧造,宣统时期的杏圆瓶现有窑变釉、仿官釉、东青釉等品种,均...

    991 东青釉 青釉 委角 青花
  • 郎窑红釉琵琶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郎窑红釉琵琶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琵琶尊,清康熙,高36.6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13.6厘米。尊撇口,束颈,垂腹,二层台式圈足。通体施郎窑红釉,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尊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鲜红明亮,具有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特征。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郎廷极(1663—1715年)督...

    330 郎窑红釉 红釉 琵琶 开片 巡抚 景德镇 还原焰
  • 磁州窑白地黑花云凤纹四系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州窑白地黑花云凤纹四系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云凤纹四系瓶,元,高37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10.5厘米。瓶圆唇,撇口,短颈,溜肩,椭圆形腹,圈足。肩部置4系。瓶内和外壁下半部施黑釉。外壁上半部白地黑花装饰,主题图案为云凤纹两组,以山形图案隔开。元代磁州窑主要烧制白釉黑花器,产品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特点。大盆、大罐、枕是主要产品,云龙、云凤、云雁、鱼藻为常见的纹饰。...

    1787 磁州窑 白地黑花
  • 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 开光双戟小瓶,清乾隆,高8.9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1.6厘米。瓶小口微敞、长颈、溜肩、椭圆腹、圈足外撇、颈部饰双贯耳。口、颈及双贯耳绘蓝彩卷草纹,肩部绘一周紫红地莲瓣纹,腹部以绿彩卷枝纹为地间饰四开光。一组开光为椭圆形,内以珐琅彩绘骑牛牧童和母子牛;另一组开光为圆形,内以胭脂彩绘山水风景,表现高山村舍、老翁独钓。圈足外墙绘一周变形如意纹。外底署...

    340 珐琅彩 珐琅 开光 卷草纹 卷草 莲瓣纹 胭脂彩 如意纹
  • 粉彩人鹿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人鹿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人鹿纹梅瓶,清雍正,高16.6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6.1厘米。瓶小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瓶身白釉地上以粉彩描绘两组纹饰:一组为一老者肩扛铁铲,手提篮子,正扭身回首笑容可掬地望着稚嫩的小鹿;另一组为一轮红日、山石及花草。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此瓶敷彩淡雅,所绘人物与动物生动传神,反映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的高度艺术水准...

    1644 粉彩 梅瓶 青花
  •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清康熙,高18.1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6.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瓶盘口,细长颈,颈部凸饰二道弦纹,垂腹,近足处外撇,平底,底足涩胎无釉。通体白釉划花装饰,颈部自上而下刻划蕉叶纹、卷草纹和缠枝花纹。腹部刻划龙凤纹,纹饰简洁洗练。此瓶胎轻釉薄,釉色光亮润泽,划花纹饰浅淡欠清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317 定窑 划花 胆式瓶 弦纹 蕉叶纹 卷草纹 卷草 缠枝
  • 钧窑月白釉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月白釉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月白釉瓶,高28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7厘米。瓶唇口,口沿微撇,长颈,颈部上宽下窄如喇叭形,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月白釉,口沿处釉薄微显胎色,足边无釉呈酱色。钧窑产量最大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用品,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由于这类产品主要供民间日常所用,故人们习惯称之为“民钧”。此瓶...

    666 钧窑 月白 天蓝釉 蓝釉 海棠
  •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彩陶 漩涡纹双耳罐,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高37厘米,口径10厘米。罐小口,圆腹,腹侧安双环耳,平底。胎呈暗红色。肩及上腹部以宽肥的黑彩条带和细窄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纹,利用弧线的起伏旋转表现河水奔腾向前的韵律感。这种将柔和的弧线和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二方连续的装饰带,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

    1680 彩陶 漩涡纹 涡纹 二方连续 马家窑文化
  •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元,高9.5厘米,口径23.7厘米,足径7厘米。碗呈菊瓣形。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碗内有红斑装饰。用花瓣作为碗的造型,起源于唐、五代时期,宋、金时期兴盛,延续到以后各朝。这一成型技法的使用,对实用器起到了很好的美化作用。...

    1454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 矾红釉梨式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矾红釉梨式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梨式,明嘉靖,通高15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6.2厘米。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釉下隐约可见以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高温铜红釉瓷器自元代由窑创烧...

    285 矾红釉 矾红 红釉 执壶 青花 景德镇 白瓷
  •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清宣统,高3厘米,口径24厘米,足径14厘米。清宫旧藏。盘直口,板沿,直腹,圈足。足内青花书“吉祥如意”四字楷款。通体以红彩描金为饰,盘心、板沿处均绘云龙赶珠纹。盘外壁则光素无纹饰。此盘为宫中所藏西餐具品种之一。自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十八日开始溥仪在宫中读书,民国八年(1919年)请来英国人庄士敦到毓庆宫教授其英文。在庄士敦影响下,溥...

    242 描金 青花 庄士敦 毓庆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