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 |
时代 | |
门类 | 钟表仪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393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图片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全形1)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全形3)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全形2)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简介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英国,18世纪,直径5.6厘米,厚3.3厘米。
怀表有铜镀金嵌珐琅画表套,可与表分开,表套正面开孔,正好将表盘露出,背面嵌微绘建筑风景珐琅画。表壳铜镀金质,素面无纹饰,白珐琅表盘,两针,在表背壳上弦。机芯后夹板、游丝夹板上镂雕花纹。
机芯后夹板刻作者“John Stockford”名款,为英国伦敦的钟表匠。
相关知识科普
画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素面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夹板
夹板即定位件,又是钟表机芯的基础构件。它将机内的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系、走针系及上条拨针系等所有零部件系统地装配在一起,构成一个钟表机芯。夹板的具体作用还有如下两点,一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的相对位置,二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具有最佳状态的轴向间隙和颈向间隙。钟夹板较简单,一般机芯由二至三块夹板组成,夹板的规格尺寸随机芯的大小而定。表夹板较复杂,尤其是主夹板加工难度大,板上有大量的孔和凹槽,桩和凸坛,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表机中,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条件,表夹板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游丝
游丝的形状像一盘微形发条,英文称balance spring“摆轮发条"”,因其外形犹如发丝,又称之为“发形发条”,中文译为游丝。 游丝按照旋转的方向可分为左旋游丝和右旋游丝。早期的游丝是由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一般只有四五圈,内端固定在摆轮轴的内桩上,外端固定在摆夹板桩上。钟表上的游丝年代早的大多数采用磷青铜金属材料制作,年代近的普遍使用镍基合金,其主要成分有镍、铁、钛、锰、硅等。由于擒纵调速机构有不同的频率,所以对游丝的钢度、长度、宽度、厚度、均匀度和材料的弹性都有不同的规格要求。只有充分了解游丝诸方面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组装、调试和修复摆轮上的游丝。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