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镀金象驮宝塔变花转花钟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镀金象驮宝塔变花转花钟 |
时代 | |
门类 | 钟表仪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267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镀金象驮宝塔变花转花钟❖图片
铜镀金象驮宝塔变花转花钟❖简介
铜镀金象驮宝塔变花转花钟,英国,18世纪。高122厘米,宽57厘米,厚32厘米。
錾花纹铜镀金底座上站立大象,象身披镶嵌各色料石的花韂。控制大象活动的机械置于腹内,弦孔在韂上。象背驮四层方塔。底层正面的转花,可变换四种形状和颜色;二层正面镶嵌三针时钟;三层、四层中心嵌料石柱和四角嵌料石柱都能转动,亭顶有棱形花。
上弦后,伴随乐声,象的眼珠转动,鼻子向各个方向伸卷,尾巴左右摇摆,同时转柱、转花,其中三层的中心柱转动时可变形状,时方时圆。充分展示了制造者的非凡智慧与技艺。
相关知识科普
錾花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