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作为书法领域具有标尺和典范作用的书体,是书法发展史上最成熟,最具实用性的书写表现形式,也是汉文化外在表现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电脑的普及、“无纸化”时代的到来和书法艺术由实用性与艺术性兼而有之向纯艺术性逐步转化。楷书作为一种字体,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与文化相关的书写技能正在日渐弱化,而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则是相当一部分具有传统文化情结者的钟爱和自娱自乐。因此,作为书法艺术的楷书,其存在仍是一种当然,其发展更是一种必然。那么,当代楷书创作的状况怎样,有哪些影响和制约因素,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切实推进当代楷书的创作与发展,形成真正意义上富有文化内涵,彰显时代精神的“今楷”书风。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一、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的基本现状
楷书产生于汉代,远在标准隶书形成之前的汉人书迹中就有了楷书或楷书因素;形成于魏晋,特点是略有隶书笔意,散淡,有意蕴;泛滥于南北朝,特点是千人千面,朴拙,个性突出;兴盛于隋唐,特点是讲求笔法,追求法度,具有明确的个人风格;式微于宋元明和清初,特点是未出晋唐楷书藩篱;再兴于清后期,特点是以碑学运动为先导,抛开馆阁体,再现和挖掘魏碑中具有时代魅力的楷书元素,赋予楷书金石味,这种书风一直延续到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目前,流传下来对当代书坛影响较大的楷书可主要分为五类:一是晋楷,以钟繇和二王等人楷书为代表;二是魏楷,以南北朝时期的墓志、造像和摩崖楷书为代表;三是唐楷,以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人楷书为代表;四是民间书法,以敦煌写经和民间抄经作品中的楷书为代表;五是其他,比如苏轼、赵孟頫、文徵明等人的楷书,虽没有很大的影响,却也有一定的受众群体。
到了当代,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随着书法热的兴起,各种版本的书法学习资料五花八门,各个层面的书法学历班、培训班随处可见,各地域的书法展赛如火如荼,各种媒体的书法传播平台铺天盖地,书法创作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火景象。与古人相比,现在的书法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广阔的展示空间,同样也有着难以抑制的浮躁心理和名利欲望。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应该说书法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而楷书也不例外,甚至某些方面表现的要更加突出。纵观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现状,整体情况不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随着大量古籍资料的不断发掘、刊印、出版,为书法家提供了面目众多、可供学习、可资参考的传统经典楷书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楷书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二是对行草和篆隶书体创作理念、书写方法的借鉴,比如讲求笔墨变化、追求朴拙厚重、表现情调趣味等,进一步增强了楷书的艺术内涵。三是各级书协组织对楷书越来越重视,中国书协专门成立了楷书委员会,通过书法媒体开设“楷书论坛”,定期举办理论研讨会和楷书邀请展,着力推动当代楷书的创作与发展。四是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对“今楷”书风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它打出了一面旗帜,明确了一个方向,必将把当代楷书的创作与发展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当代楷书的创作与发展又存在诸多问题,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楷书学习创作群体相对偏少。因为楷书相对于行草书,学习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很多人只是在学书初期稍加涉猎,便转向行草书的学习,极少有人定位要成为楷书大家,具有扎实楷书功底并具有一定楷书创作水平的书法家并不多。二是真正具有较大影响的楷书名家寥寥无几。大量的“优秀”楷书作品只不过是获奖作品或评委作品的翻版,而很多所谓的楷书名家,并不具有大家普遍认可、独具风貌的楷书面目,甚至有些人只不过是人云亦云,步别人后尘而已。三是楷书作品面目雷同。翻一些作品集,看一些展览,如果不细心看落款,很难分辨谁是谁,而且“国展”中入展获奖作品和一些成名书家的楷书作品,不是魏碑,就是小楷,让人看了不免乏味。四是对楷书创作方向认识不一。如何创作楷书,有的坚持学传统经典楷书,讲求公正、端庄、宏大;有的紧随时风,讲求笔墨、变化、意趣,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看法不一、创作的方向和欣赏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总的来看,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尚处于一种既热热闹闹、欣欣向荣,又纷繁复杂、彷徨迷茫的状态,还未真正形成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楷书风貌。
二、影响和制约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如果把富有文化内涵,彰显时代精神的当代楷书定义为“今楷”,那么,影响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制约“今楷”书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书法创作导向的狭隘性。记得八十年代初“书法热”刚刚兴起时,大多数的人尚不识“国展”为何物,学习楷书较多的是练唐楷,到九十年代,随着学习资料的不断丰富,开始有人涉猎魏碑,再往后,随着“国展”的普及和在书坛影响的不断扩大,“国展”上评委的作品和获奖作品成为楷书学习和创作的风向标。然而,受一些人,特别是一些评委书学思想的影响,“国展”上最初尚有唐楷的影子,后来却贬为最无艺术价值的书法被打入“冷宫”,一时间,粗犷稚拙,个性突出的魏碑和民间书法大行其道,再后来受评委帖学思想的影响,学习墓志和具有魏晋意蕴的小楷盛极一时。在“国展”创作导向的影响下,当前学习创作楷书者多取法魏碑、魏晋小楷和褚遂良一路唐楷,或直接学习评委作品和获奖作品。不能说这些楷书作品不好、不经典,但是这些作品绝对不是经典高品质楷书的全部,如果说这些作品能代表当前楷书创作的全部和发展方向,那我们的认识就过于狭隘和偏执。按照这样的认识和方向走下去,最终只会使楷书的面目越来越单一,成为新形势下千人一面的新“馆阁体”。
2、书法创作目的的功利性。古人学习书法主要是为了实用,而当前的书法几乎失去了实用性,只留下艺术性。在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浮躁心理,受这种浮躁心理的影响,书法艺术被赋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获奖、成名、卖大钱是相当数量书法家,特别是一些年轻书法家的人生理想和梦想,而各种展览和比赛给大家搭建了展示、一较高低的平台和对外吹嘘炫耀的资本。举办展览比赛是好事,有人生理想和梦想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受功利心的驱使,大家都希望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果。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顺应时风,投评委之所好。相当数量的人放着古代经典的楷书不学,想方设法参加一些有评委和获奖作者授课的培训班,或直接临习评委作品和获奖作品,而通过临习后创作的作品居然又能在展览和比赛中入展、获奖。这无疑是对这种学习创作方法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大家视这种办法为终南捷径和成功者的经验而趋之若鹜。这种现象的结果是近亲繁殖,千人一面,而这种楷书绝不是“今楷”书风,只是“国展”楷书和个别评委认为的当代楷书风貌。
3、书法学习继承的不深入性。人们评价一幅楷书作品往往喜欢用“状如算子”、“缺乏变化”、“呆板不灵活”之类的话形容其没有艺术性或艺术性不高。而当今书坛,相当数量的人把这种对楷书的认识进行了片面化、泛滥化和扩大化,开始是对“馆阁体”,后来是对写的端正、整齐的楷书作品,动辄就冠以这样的评价。如果抛开时风的影响,全身心地临习古代经典楷书碑帖后,根据古人写楷书的方式创作出的楷书作品,基本都会被这些人评价为“状如算子,缺乏艺术性”。而按照这种观点去评价古代经典楷书,特别是唐楷,则也是“状如算子,缺乏艺术性”。受这种时风和认识的影响,现在的许多人口口声声继承传统,却很少在古代经典楷书碑帖上下功夫,往往是哪个碑帖符合时代风尚,符合评委口味,符合入展获奖需要,就学那个碑帖。在学的过程中浅尝辄止,很快就将碑帖与评委作品、获奖作品联系起来,说是学古代碑帖,倒不如说就是学评委作品、获奖作品。如此一来,对古代经典楷书碑帖的学习继承只是一句空话,当代的楷书作品与古代经典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4、书法普及与创新的矛盾性。就目前楷书的学习创作情况来看,可以分为普及性的楷书学习创作和创新性的楷书学习创作。普及性学习创作的参与群体主要是初涉书法的中小学生、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上大量的书法爱好者,学习对象主要是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等传统楷书大家的作品和张猛龙、张黑女等魏碑作品,评价标准是笔法、结构精准,布局整齐、气象宏大,接近传统经典楷书。创新性学习创作的参与群体主要是受“国展”影响较大,想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具有一定功利心的院校书法学生和有一定创作实力的年轻社会书家。学习对象包括魏碑、魏晋小楷、民间书法和评委及获奖书家作品,评价标准是讲求笔法、笔墨变化,章法布局、落款用印有意趣,接近评委和获奖书家作品,符合当前“国展”倡导的书坛时尚。可以看出,普及型参与群体和创新性参与群体对于楷书学习创作的认识和评价楷书作品优劣的标准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国展”评委、获奖者光环笼罩下的当代楷书大家,只被热衷于“国展”的书法群体认可,在更广大的书法群体中并不具有相应的影响。这样的结果是当代楷书的创新成为一种没有群众基础的创新,一种围绕“国展”,围绕“国展”评委和获奖书家的创新,最终不能真正形成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的“今楷”书风。
三、推进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明确了影响和制约的主要原因,还需明确推进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应遵循的准则,为形成“今楷”书风做一个基本定位。这个定位并非清楚地告诉大家“今楷”书风是什么,目前不能也不应该给“今楷”定具体的框框和标准性的规定,更不能用当前“国展”中的楷书评价标准来套“今楷”。“今楷”到底是什么样子,暂时先打个问号,让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明确的是推进当代楷书创新与发展和形成“今楷”书风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1、坚持遵循楷书基本特性的原则。楷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成熟、也最能体现汉文化正统思想的书体,要推进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形成“今楷”书风,必须紧扣楷书成熟时期确立的基本特性,这种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书写法度,用笔的法度,结字的法度,布局的法度;二是体现正大气象,作品雅致、端庄、静穆,有书斋气息或庙堂气息;三是富有文化内涵,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现在的楷书创作,特别是“国展”中倡导的楷书创作模式,过分地用行草书的标准来规范和指导楷书创作,忽视了书写法度,淡化了楷书应该体现的宏大气象,弱化了楷书的基本特性。只有努力摆脱这种风气的影响,明确楷书在书法艺术大背景下与其他书体,特别是与行草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用楷书的标准规范指导学习、继承和创作,才能形成正真意义上的“今楷”书风。
2.坚持表现书家个性风格的原则。楷书发展到现在,实用性已基本消失殆尽,当前学习楷书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艺术创作。既然是艺术创作,就有必要突破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过去,书法学习资料匮乏,学习方法一般是老师言传身授,且出于实用,书法家同一时期的楷书面貌往往相对固定。而现在,书法方面的资料信息非常丰富,就楷书而言,包括魏晋楷书、魏碑、唐楷、敦煌写经、墓志、摩崖等,各种楷书之间无论笔法、结字,还是章法布局均有区别,甚至有些区别并不比行书与草书,楷书与隶书之间的区别小。因为不牵扯实用性,又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书法家在把握个人基本风格的基础上,学习楷书可以多头并进,同一时期可以创作不同面目的楷书作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楷书发展的必然。在表现个人风格时,需抛开功利性和浮躁心理,尽量处于一种自然状态,通过不同形式楷书的选择、学习和创作,自然地反映个人的生存状态、性格状态、文化素养状态和审美取向。书法家作为社会人,融入社会大背景之中,必然受到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影响,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去学习和创作楷书,其作品必然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其创作的楷书也必然是符合时代精神的楷书,或可以认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今楷”书风。
3、坚持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原则。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与发展都离不开时代这个大背景,要推进楷书创作发展,形成反映时代精神的“今楷”书风,同样离不开当前大的社会背景。就目前而言,中华民族正在逐渐步入新的盛世,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而各种思潮和认识也一直都在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着交融。这种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因为环境宽松,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艺术家广泛地学习涉猎,艺术家的思想会异常活跃,会挖掘创作和创新的一切潜能去投入艺术创作,各种表现形式,各种风格面貌均能大放异彩,呈现出无比繁荣的局面。当代楷书的创作与发展,必须符合当前的社会大背景,紧扣社会大背景下艺术创作发展的特点,在楷书学习、继承、创作、创新方面开阔思路,没有必要将“今楷”具体为某一种形式和面貌,而是鼓励广大书法家广泛地学习传统经典,积极创新,倡导多种面目楷书在当代书坛的存在发展,从而推进楷书学习创作的繁荣,形成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今楷”书风。
四、关于推进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的具体建议
目前,要推进当代楷书的创作与发展,形成体现时代风貌,彰显时代精神的“今楷”书风,建议摆脱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遵循楷书发展的基本原则,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端正思想,明确认识,深入学习和继承传统经典楷书。从当代楷书创作与发展的现状来看,学习继承传统与追求创新、强调个性相比,前者已只是理论上的一种重视而已,而后者则已泛滥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对书法创新发展而言,学习继承传统始终是基础,学习继承的越扎实深入,创新发展的效果也就越突出越明显。要形成与“晋楷”、“魏楷”、“唐楷”具有同样深远影响的“今楷”书风,必须纠正当前书坛忽视传统的倾向,削弱功利性心里对书法家创作的影响,端正思想,明确认识,倡导大家深入学习和继承传统经典楷书。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中国书协和楷书专业委员会的理论导向,更离不开“国展”的创作导向,具体建议有三点:一是在“国展”中加入临帖展,将临帖展入展一次以上作为加入中国书协的一个前提条件。二是组织编订《传统经典楷书全集》,收录古代名家、民间书家,包括当代楷书名家的经典楷书作品,作为权威的经典楷书学习资料。三是继续利用《书法导报》等专业书法传播媒体,开设“学习继承传统经典楷书论坛”,探讨正确的楷书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四是发挥各级书协组织作用,举办形式多样,涵盖各个层面的楷书临习培训班。从而在书坛积极倡导学习传统,继承传统的风尚,努力营造学习和继承传统经典楷书的浓厚氛围。
2、正确评价,积极引导,着力推进“今楷”的作品创作和书风形成。如何评价楷书作品的优劣是决定楷书发展方向的关键,当前楷书的评价标准存在偏离楷书本体语言,片面地用行草书标准评价楷书的现象,使楷书的基本特性得不到有效彰显。要推进当代楷书的创作发展,形成“今楷”书风,必须纠正楷书评价方面存在的片面和狭隘认识。而“国展”作为当代书法学习创作的风向标,其对楷书的评价往往对整个书坛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要纠正这种片面和狭隘,关键是改进“国展”对楷书的评判标准和评判方式,具体建议有四点:一是经常地调整变换评委,解决少数评委说了算和个别评委长期说了算的问题,增强评审的公正性。二是扩大评委队伍,适当吸收一些资深老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参与,分组初评,集中终评,同时延长评审时间,变瞬间的感觉淘汰制为评委投票淘汰制,增强评审的客观性。三是举办专项的楷书展,为不同风格楷书的出现和展示提供空间和平台,包括在“国展”上已久违了的唐楷。四是积极探讨既符合传统经典楷书本质特性,又符合时代精神的“今楷”评判标准。正确指导和引领当前楷书的学习和创作,真正起到推进当代楷书创新发展,促进“今楷”书风形成的作用。
3、加强交流,共同探讨,不断丰富“今楷”书风的创作形式。当代楷书的创作发展离不开交流,目前的交流方式比较多,但最主要、影响较大的仍是各种书法展览、书法比赛,而展览比赛确定的作品多与“国展”中的作品大同小异,楷书作品更是面目雷同。今后有必要不断强化其他形式的交流,建议抓好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交流,比如通过各级书协组织、各种书法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今楷”书风学习继承、创作实践、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专题研讨、专题论坛、专题讲座。二是实践上的交流,鼓励各种书法团体和个人,举办各种形式、各个层面、不同范围的楷书临帖、楷书创作、楷书创新邀请展或交流展。通过交流,使广大书法家进一步明确认识,认准方向,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地学习继承传统,在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个人风格,丰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积极投入当代楷书创作,形成既有共性,又具备不同风格的楷书风貌,切实推进当代楷书的创作与发展,形成“今楷”书风。
4、紧扣时代,弘扬精神,全面推进当代楷书的繁荣发展。回顾过去任何一个时代,书法艺术,包括楷书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这个时代文人思想意识的重要体现,更是这个时代人文精神的全面反映。当代的楷书书法艺术同样离不开时代的影响。要推进当代楷书的创作与发展,形成具有历史影响的“今楷”书风,必须紧扣时代背景,反映时代精神,彰显时代风貌,必须体现一种正大气象,一种包容精神,一种重视法度的严谨态度与重视意趣的浪漫气息的结合,具体可设想为三类风格:一是注重传统,以法度取胜,而不失适当的灵活,谋篇布局体现大格局,反映一种宏大的气象和震撼的气势,使人观后肃然起敬。二是注重雅致,以韵致取胜,在不失法度的同时,用行草书的笔墨变化,结体变化等方法创作楷书,书斋味很浓,耐得住品赏,使人观后觉儒雅之气。三是注重朴拙,以意趣取胜,在保持楷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加入隶书、行草书笔法、笔意,充满情趣,使人观后回味无穷。在这三种风格的框架下,楷书可分别继承创新魏碑、魏晋楷书、唐楷、宋楷或清楷等,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从而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楷书,形成整体上的“今楷”书风,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楷书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