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受到很大的重视,主要原因还是它的优势比较多,它主要分为三种结构,木结构、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今天要跟大家谈论的是关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制作中,BIM起的作用!
一、BIM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根据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简单说来,BIM就是通过数字信息来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不仅包含诸如梁、柱、门、窗等三维几何形状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形状信息,如建筑构件的材料、重量、价格和进度等,这些信息是常见二维CAD和三维CAD所无法提供和展现的。可以说,“BIM不仅仅是一个设计软件或一个图形化的工具,它是一个数据管理平台,是基于三维实体数据库,实现建筑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各个专业的各种相关信息的集成”。
二、浅谈BIM与钢结构的关系
作为建筑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专业,钢结构制作介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安装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理论上看,钢结构制作又分为计算机仿真设计(钢结构BIM设计)和车间实体加工两个部分。
钢结构BIM设计自上世纪90年代末被引入替代2D-CAD设计至今已经10多年,过去,通常我们称之为钢结构三维实体建模,其作用也通常停留在建模和出图过程中,设计人员常常关注的是建模和出图过程的效率,但随着建筑业BIM概念越来越被推广、研究和应用,钢结构BIM软件商也越来越注重输出信息接口的标准化,一方面足以支撑对建筑BIM的协同,另一方面BIM模型本身包含的信息在后续钢结构制作厂家内的管理和制作流程中的完整应用也正被充分重视、研究、应用和拓展中。本文从钢结构BIM创建开始,介绍其在钢结构深化设计和加工制造中的重点应用。
三、关于钢结构BIM的建立
一般情况下,钢结构制作企业在接到订单后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3D实体建模进行深化设计。钢结构BIM三维实体建模出图进行深化设计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进行电脑预拼装、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过程。首先,所有的杆件、节点连接、螺栓焊缝、混凝土梁柱等信息都通过三维实体建模进入整体模型,该三维实体模型与以后实际建造的建筑完全一致;其次,所有加工详图(包括布置图、构件图、零件图等)均是利用三视图原理投影生成,图纸中所有尺寸,包括杆件长度、断面尺寸、杆件相交角度等均是从三维实体模型上直接投影产生的。
三维实体建模出图进行深化设计的过程,基本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深化设计阶段都将有校对人员参与,实施过程控制,由校对人员审核通过后才能出图,并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第一阶段,根据结构施工图建立轴线布置和搭建杆件实体模型。导入AutoCAD中的单线布置,并进行相应的校合和检查,保证两套软件设计出来的构件数据理论上完全吻合,从而确保了构件定位和拼装的精度。创建轴线系统及创建、选定工程中所要用到的截面类型、几何参数。
第二阶段,根据设计院图纸对模型中的杆件连接节点、构造、加工和安装工艺细节进行安装和处理。
在整体模型建立后,需要对每个节点进行装配,结合工厂制作条件、运输条件,考虑现场拼装、安装方案及土建条件。
三维实体模型节点
第三阶段,对搭建的模型进行“碰撞校核”,并由审核人员进行整体校核、审查。
所有连接节点装配完成之后,运用“碰撞校核”功能进行所有细微的碰撞校核,以检查出设计人员在建模过程中的误差,这一功能执行后能自动列出所有结构上存在碰撞的情况,以便设计人员去核实更正,通过多次执行,最终消除一切详图设计误差。
在传统钢结构制作管理中,往往用纸面、传真、邮件等方式完成企业内部,或设计单位与制作单位之间的图纸和信息传递,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有时更会在传递时产生信息失真甚至丢失;同样,企业内部为更好地完成生产组织,必须依靠手工分拣、手工摘料和人工输入等手段来完成图、料信息源的收集,继而完成材料采购清单、构件清单、零件清单、下料加工清单、工艺路线卡、手工排版等信息的收集和计算,现在看来,这一切显得冗长繁琐和数据不精确,也成为后续工作变更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