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养老金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报告预测,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在2035年前后耗尽,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不清楚的快来看看吧。
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在2035年前后耗尽
《报告》预测,2019-2050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具体来看,2019年当期结余为1062.9亿元,并将短暂增长到2022年,然后从2023年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会首次出现负数,达到负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可能达到负11.28万亿元。
《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正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年由接近2个缴费者赡养一个离退休者,到2050年前后几乎是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11.9%。老龄人口数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抚养比加速增长,这将直接带来对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
此外,各省份养老金的当期结余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的情况。《报告》称,在引入中央调剂制度后,2019年当期结余排在第1位的广东为1296.0亿元,远远超过排在第2位四川的478.3亿元和第3位北京的477.2亿元,优势特别明显。
同时,广东的养老金结余总量几乎是排在2-10位即北京、湖南、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新疆、安徽和天津的当期结余总和,而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高达16个。
建议尽快出台延迟退休方案
《报告》指出,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参数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退休年龄低、缴费年限少、待遇指数化机制尚未建立以及缺乏财务动态调整机制等,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改革方案加以改进。
为此《报告》建议,应尽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这几乎已经成了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人口中较高比重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带来的在投资、消费等方面的多种益处。毫无疑问,人口红利作为中国发挥比较优势的最重要的出发点,是经济保持长期发展的最大“功臣”之一。
但是,近些年来,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使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面临着枯竭的困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0-15岁的“小朋友”为2.48亿,但60周岁及以上的“老朋友”却有2.5亿。
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负担不断加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也在不断提升。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延长人口的劳动寿命,充分挖掘老年人市场,是应对人口红利衰减的必选项。在欧美日等国家,白发老者的劳动参与率持续上升。比如在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在2013年以后就开始超过了20%,2018年达到了23.7%。
据统计,目前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有8300多万。假如延迟退休政策能够尽早出台的话,那么我国劳动力市场当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将大大增加,社保负担也将随之而减轻不少。长期以来,由于法定退休年龄过早,我国老年人市场远未开发出来。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平均退休年龄还不到55岁,这不但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更加重了社保的负担。因此,要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红利”,需尽快出台延迟退休政策,完善老年就业市场。
希望以上的信息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也请大家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哦。(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