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新我(1903年——1992年),其艺术之路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右笔绘画阶段,后一个阶段是左笔书法阶段。现在许多人只知道费新我的左笔书法,殊不知费新我当年不仅是叶浅予、丰子恺、陆俨少、钱君匋等著名绘画大师的挚友,也是与这些大师艺术造诣齐名、著作等身的画坛名仕。费新我在40年代出版的“万叶绘画”系列丛书,以及《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毛笔画》等通俗易懂的绘画工具书,吸引了一大批文化青年走上了绘画之路。
▲ 费新我人物画作品
因为早在上海万叶书店时费新我与绘画大师叶浅予就相知相识,又都是浙江同乡。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费新我与叶浅予依然保持着非同寻常的友谊,只要有机会都会在一起探讨绘画技艺。
叶浅予的人物画喜人物背景不着一笔,留大空白,使人物造型和精神尽现于前,以突出人物运动的瞬间之态,达到动中寓静的艺术效果。费新我则以突出人物的静态为主,通过人物的体态和神情来表现动态,达到静中寓动的艺术效果。费新我与叶浅予的人物画,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题材多以现实生活为主题,接地气,贴近百姓,而不是像现在的某些画家,根本不思创作,不是抄袭古人,就是复制故人,所谓的艺术作品,也就是一件工艺品。费新我与叶浅予一静一动、一张一弛的人物画,独具风格,各领风骚,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
1958年,费新我右手病残不能作画了,这对于一个正值创作旺盛期的书画家来说,不啻晴天霹雳。费新我却以特有的韧性与毅力向自我挑战,放弃作画,走上了左笔书法的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努力,费新我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隶法古朴,楷书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羁绊,参以画意。其作品千姿百态、巧拙互用、跌宕有致、纵横捭阖,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费新我独特个性的左笔书法,蜚声国内外书坛。
▲ 费新我左笔书法作品
60年代初,因为同为江苏省国画院书画家,定居苏州的费新我与南京的林散之从相互倾慕,到相知相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72年,刚刚与中国建交的日本,有人嘲笑中国书法已经断代,后继无人,向中国发出挑战。负责中日书法擂台活动宣传推广的《人民中国》杂志的编辑韩瀚到江苏来寻找素材,《新华日报》社编辑田原先生和江苏省国画院负责人、著名画家亚明向韩瀚推荐了林散之和费新我。
林散之和费新我的书法作品送到北京后,让负责审定书法作品的郭沫若、赵朴初、启功、顿立夫等一齐叫好。费新我送去的作品是草书毛泽东词《十六字令·山》。郭沫若看费新我的作品时,爱不释手,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发现少了一个“天”字。后来正式出版时,这个“天”字,由《新华日报》社美术编辑、擅长板桥体的著名书画家田原先生书写加了上去。这次少一个字的“遗憾”,给费新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后来的书法生涯中,费新我精益求精,从不马虎。
1973年,日文版《人民中国》杂志第一期刊出了林散之的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和费新我的草书毛泽东词《十六字令·山》。一夜之间,林散之、费新我的书法名闻遐迩,风靡国内外。
▲费新我左笔书法毛泽东词《十六字令·山》。这幅作品行笔潇洒自如,布局大刀阔斧,不仅表现出费新我操纵线条、处理空白的能力,还表现出他特有的平衡感和形式美。正如林散之的评价:字,乃心画也。即胸中有画境,美韵自然出。那一个个字就像一朵朵花,生动娟秀,美轮美奂,令人赏心悦目。
在一次中央高级干部会议休息时,毛泽东主席向在座的各位问:“谁的书法最好?”郭沫若回答说:“第一名应该是林散之,他的狂草当代可数第一,堪称‘当代草圣’。第二名应是费新我,他不仅书法好,而且自从右手有残疾,改左手写字,练就一身真功夫,实是难能可贵。”毛主席插话说:“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1982年作为荣宝斋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书画家,费新我赴日本东京、大阪举办个展,盛况空前;1984年应友人之邀赴美国进行艺术交流,并先后在郑州、南京、北京、杭州、苏州、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他的作品广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所收藏。
▲ 费新我左笔书法作品
费新我,一介平民,一无学位,二无官职,一生励精图治,勤奋坚韧,顽强进取,其左笔书法终达艺术高峰,载入史册。费新我的书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