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形象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至魏晋南北朝,已有不少画家以花鸟为题材进行创作,唐代它才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并走向成熟。
一、唐代
发展阶段:发展期
代表画家及代表作:韩滉《五牛图》;韩干《照夜白图》
韩滉《五牛图》20.8×139.8cm 故官博物院收藏
韩干《照夜白图》30.8×33.5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二、五代
发展阶段:发展期
代表画家及代表作:西蜀黄荃《写生珍禽图》;南唐徐熙《雪竹图》。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荃《写生珍禽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徐熙 雪竹图轴 绢本墨笔 151.1×99.2cm 上海博物馆藏
三、宋代
发展阶段:黄金时期(古典时期)
代表画家及代表作:北宋赵昌《写生蛱蝶图》;易元吉《百猿图》;崔白《双喜图》和《寒雀图》;赵佶《芙蓉锦鸡图》和《柳鸦图》;苏轼《古木怪石图》;文同《墨竹图》。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
赵昌《写生蛱蝶图卷》局部,34.6x64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易元吉 猿猴摘果图 绢本25×25.6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易元吉 枇杷猿戏图 轴 绢本设色 165 x107.9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崔白 双喜图 193.7×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崔白《寒雀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佶《芙蓉锦鸡图》81.5×56.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佶《柳鸦图 》纵34厘米 横2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苏轼《古木怪石图》局部
林椿《果熟来禽图》 纵26.5厘米,横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墨竹图》
四、元代
发展阶段:高峰期(文人画)
代表画家及代表作:钱选《八花图》;赵孟頫《兰竹石图》。
钱选《八花图卷》局部
赵孟頫《兰竹石图》上海博物馆
五、明代
发展阶段:高峰期(多变期)
代表画家及代表作:边文进、吕纪(工笔)《竹鹤图》;陈淳《杂花图》、徐渭《黑葡萄图》(写意);周之冕《竹石雄鸡图》(工写结合的“勾花点叶”)。
边景昭(文进)《竹鹤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陈淳 杂花图(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徐渭《墨葡萄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
周之冕《竹石雄鸡图》故宫博物院
六、清代
发展阶段:高峰期(个性化时期)
代表画家及代表作:恽寿平《莲花图》;朱耷《荷花水鸟图》;郑燮《从竹图》
朱耷《荷花水鸟图》
郑燮《丛竹图》
以上仅为各代部分花鸟画家,当然也是对后代有巨大影响的大家。
花鸟画发展简史
六朝时,出现不少独立的花鸟绘画作品。比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图《鹿图》等虽然现在早已看不到这些原作,但著录资料已经表明,当时的花鸟画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到了唐代的时候,花鸟画已经独立成另一种画科,当时的著录中记录有花鸟画家八十多人,可见当时花鸟画是何其的昌盛,没有记录的花鸟画家更是多不胜收。比如薛稷擅长画鹤,曹霸,韩干喜欢画马,韦偃喜欢画牛,李泓喜欢画虎,卢弁喜欢画猫,张炅喜欢画鸡,齐昱喜欢画狗,李逖喜欢画昆虫,张立喜欢画竹等,已经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趋与完善。
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中国的花鸟画已经发展成史上重要的时期,其中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史上的两种不同的风格,也就是黄荃的富贵,徐熙的野逸。
黄筌的富贵不仅仅表现在绘画对象的珍奇上面,还表现在画的技法上的工细,设色浓丽,处处显示出皇家富贵之气;徐熙的野逸,开创了沒骨画法,落墨为格,然后用各种颜色进行复染。稍微的染上单粉从而神气俊出。
在宋代《宣和画谱》中所记载北宋宫廷的收藏中,就有三十多位花鸟画家的近两千幅作品,所画的花卉品种多达两万多种,可见当时画家对题材的搜寻已经很广泛。北宋的花鸟画主要还是承接五代花鸟画的传统,早期以黄荃之风格为主导,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主要是画院派的。到了南宋,画院有一半以前的花鸟家,然而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发展成我国花鸟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在题材上,宋代出现水墨梅、兰、竹、松等。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托于四君子的身上,这种文人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了新的内容。其中以文同,苏轼为代表的画派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得到了朝野称赏。
元代花鸟画受到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以柯九思,倪瓒,吴镇,王冕为代表,表现文人的志气。
明代徐渭的淋漓尽致,畅快,陈道复的携雅洒脱,代表了文人画的两种不同风格。
清代的石涛,恽寿平,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一些绘画大家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内心的忧伤,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然而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则在黄荃,徐熙体系中得以综合发展,为花鸟画另开辟蹊径。从此以后,任颐等人又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小次小高潮。
致清末民初,花鸟画整体上已经不太引人注目,但是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出现则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上内容《花鸟画发展史上的历代名家及代表作》由美术资料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