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陈师曾《读画图》,有意味的“画中画”

时间 : 07-19 投稿人 : 大熊 点击 :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曾留学日本,善诗歌、书法,尤长绘画。山水画在师法明代沈周、清代石涛的基础上,注重师法造化。人物画注重神韵,多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他还对现代画家齐白石影响颇深,劝其自出新意,变通画法。著作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等。

陈师曾《读画图》,有意味的“画中画” | 书画常识

△ 读画图(国画) 87.7×46.6厘米 1917年 陈师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六年(1917年),是历史上让人难以忘记的大灾之年。尤其京畿、直隶一带,先是春夏季节旱情严重,后于7月下旬、入秋后又连降几次暴雨。一时间,铁路被冲断、农田被淹、秧苗被毁,受灾区域之广,人数之多是数十年所未见。水灾发生后,北洋政府、慈善团体、文化人士等纷纷筹措赈济。陈师曾的这幅《读画图》描绘的正是当时艺术界以展览形式赈灾义捐的场面。

陈师曾《读画图》,有意味的“画中画” | 书画常识

△ 读画图 局部 -1

画上题跋这样描述:“丁巳十二月一日,叶玉甫、金巩伯、陈仲恕诸君,集京师收藏家之所有,于中央公园展览七日,每日换新,共六七百件,取来观者之费,以振京畿水灾,因图其当时之景,以记盛事。

陈师曾《读画图》,有意味的“画中画” | 书画常识

△ 读画图 局部 -2

由此可知,《读画图》的创作来自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而解读该作品,也从侧面让我们了解到当时北京文化人的一些生活场景。首先,画面并存了创作者与观者的视角。对创作者陈师曾而言,他是将自己所看到的展览场景如实生动地记录下来。作为看展的观众,有的俯首注视身前摆放的长卷与册页,有的仰面观看墙上悬挂的画轴,或正或侧,神态各异,无一雷同。其次,以时装入画,表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画面上约有20人,主要以年岁稍长者为多,有中国人,也有洋人。你看那些观众的衣着,既有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者,也有西装革履戴礼帽的,还有穿高跟鞋带手套的时髦女郎。他们集聚一堂,观展之余好像还不忘品评讨论,气氛热烈,似乎都被展出的藏家作品所吸引。再者,该画呈现了一个不同于文人雅集式的美术展览形式。

陈师曾《读画图》,有意味的“画中画” | 书画常识

△ 读画图 局部 -3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的书画交流基本是处在一个特定的、又有些私密的范围内进行,即“文人雅集”。像画面上表现的这种美术展览,其实是伴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风气传入的,这一形式真正开始普遍起来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因此,陈师曾在创作此画时,美术展览其实还是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对于美术家来说,参加这类助赈、有公益性质的书画展览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他们的社会关怀与责任感。此外,具体描绘上,作者在表现人物面部时用笔简洁随意,略带漫画色彩。形体塑造上省略了传统人物画当中的线条,以大块墨色代之。尽管人物众多,但以“之”字形构图,排列错落有致,因而不显凌乱。并且,他还借鉴了一些西方画法,用色涂染,深浅浓淡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尤其画面上有意为之的空白处,反映出他在营造环境时对光线的感受和表现。尽管画面人物众多,但画作字形构图,排列错落有致,并不显得凌乱。

陈师曾《读画图》,有意味的“画中画” | 书画常识

△ 读画图 局部 -4

就此画创作者陈师曾来说,出生在“义宁陈氏”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大家族中。其祖父陈宝箴是近代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其父陈三立为清代进士、同光体诗派的主要作家,其兄寅恪是历史学家。如此传统文化深厚的家庭自然也令陈师曾受益匪浅,年少时就已显露出在诗书画方面的天赋。而后留学日本的经历亦令他眼界开阔,不故步自封。1913年,陈师曾赴北京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编审,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及北京女子师范博物馆教员。在北京近10年间,陈师曾与当时画坛、文坛的名流都来往密切。其中,已成为艺坛佳话的一件事是他主张创新,曾劝齐白石自出新意、变通画法,对其影响颇深。

陈师曾《读画图》,有意味的“画中画” | 书画常识

△ 读画图 局部 -5

陈师曾所处的清末民初,正是中国面临各种变革的动荡时期,政局复杂多变,东西文化碰撞激烈。针对当时中国画因临摹古人风气陈陈相因的局面,陈师曾虽然也主张中国画革新,却没有认为“西洋画科学、中国画不科学”,而是强调要以本国之画为主体,舍其短,借鉴并融合西法之长。这样的思想在他的绘画实践中亦是处处都有体现。就《读画图》而言,该作品具有多方面的时代性与创新性:一是陈师曾以画者和观者的双重视角进行创作,与此前中国文人画创作理念有很大不同,即便在今天的美术环境中仍然具有启示意义;二是该作品所刻画的公开展览形式在当时是比较新鲜的事物;三是该作品是当时社会一隅的现实写照,突破了晚清人物画多以高士、佛道人物等为题材的局限,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大胆引入西画的表现方式,这与陈师曾革新中国画的理念相一致。总之,《读画图》以新鲜的内容和融会中西的技法语言,反映了陈师曾富有创造性的思索与探索。

相关文章

  • 书画学堂 | 方从义《风雨归舟图》欣赏
    书画学堂 | 方从义《风雨归舟图》欣赏

    《风雨归舟图》是元末画家方从义所画的一幅风景画。这幅画展示了方从义高超的构图技巧。画面采用了对角线构图,使得画面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动态感。同时,画家巧妙地运用了远近法则,将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江面、船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其次,方从义在笔墨运用上独具匠心。他运用了丰富的墨色变化,通过浓淡、干湿、快慢的笔触,生动地表现出了风雨交加的江面景象。...

    69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袁世凯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文摘 | 袁世凯书法作品欣赏

    袁世凯(1859~1916),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最贵作品 149.50万△袁世凯行书 长乐△枕剑梦凯旋△袁世凯行书△1907年作...

    198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陈玉先作品欣赏
    书画知识 | 陈玉先作品欣赏

    陈玉先(b.1944),男,生于安徽省。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家。擅水墨舞蹈人物画。曾任《解放军报》副主编、高级编辑。国家一级美术师,代表作品有连环画《高山下的花环》(合作)、《血染法卡山》,教材《速写技法》,国画《民族英雄林则徐》、《小平,您好》等,是一位在国画、油画、版画、速写、插图、连环画方面都造诣颇深的画家。其作品灵动飘逸、至柔至美,形成了自身独...

    24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李叔同书法:把字写到没有烟火气
    书画常识 | 李叔同书法:把字写到没有烟火气

    李叔同(1880~1942),出家前,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他就已在戏剧、绘画、书法、音乐、诗词等艺术领域享有了极高的声望。1918年出家后,他又成一位精进勤修、持律严谨的弘一法师,用他的『戒行』思想影响、感化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俗书 1918年8月之前临魏灵藏造像(早年)这是李叔同写的《魏灵藏造像》,来,比一比:怎么样,像不像?临张猛龙碑(早年)除此之外,李...

    851 李叔同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辽画经典《秋林群鹿图》和《丹枫呦鹿图》,绚烂之极
    书画百科 | 辽画经典《秋林群鹿图》和《丹枫呦鹿图》,绚烂之极

    在尽情展露盛夏的绿意之后,秋天这个令人舒爽怡然的季节跟著悄然到来,所有的树叶在此时染上了缤纷的色彩,深红、淡橘、浅黄、碧蓝……似乎要赶在严冬来临之前,释放所有的美丽。鹿群抵不住诱人的秋色,踩著轻快脚步进入这片色彩斑斓的秋林,瞧鹿儿所呈现的各种姿态,彷若与眼前丰美的景色唱和起舞。《秋林群鹿图》(见下图)曾经是属于元代皇帝的藏画。从作品的形式风格而言,充满装饰趣...

    106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赵熙 :清末民国四川大儒,常玉的老师
    书画讲解 | 赵熙 :清末民国四川大儒,常玉的老师

    赵熙是一个勤劳喜欢读书的人,在他家中有千万卷藏书,这些藏书大都细细品读过,而且做了很多精心的评点,他是我国著名的词人被称为晚清第一词人,他的代表作品有《香宋词》。他除了是一位著名词人,而且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融百家为一体被称为荣县赵字,除此之外他有时候还会作画来陶冶情操,所以赵熙在晚清时期的诗词界,书法界和绘画界都有一定的声望。赵熙书法集古之大成,他...

    421 常玉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成亲王行楷书《春官疏卷》雄宏,大气!
    书画百科 | 成亲王行楷书《春官疏卷》雄宏,大气!

    永瑆(1752-1823),清乾隆皇帝(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十一子,封成亲王,谥曰哲。在清中期,永瑆书名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永瑆行楷书《春官疏卷》,来源: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文物号新00071366。...

    95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朱家宝书法欣赏
    书画常识 | 朱家宝书法欣赏

    朱家宝(1860~1923),字经田。华宁宁州人。善书法。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选翰林院编修,再授礼部祭司。为直隶总督袁世凯所赏识,被袁推为“近畿循吏第一”,升保定知府,被派往日本考察政务,回国后升江苏按察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荐为吉林巡抚,未赴任,三十三年(1907年)安庆起义后移任安徽巡抚。 以上内容《朱家宝书法欣赏》...

    49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田世光花鸟画作品欣赏
    书画科普 | 田世光花鸟画作品欣赏

    田世光(1916-1999),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早年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

    718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林散之山水作品欣赏及拍卖价格
    书画学堂 | 林散之山水作品欣赏及拍卖价格

    林散之师从宗师黄宾虹,谨记“师古人,更要师造化”的教导,游山历水,寻觅新意。浑朴苍茫却又空灵含蓄,老辣纷披却又素朴简淡,浓淡之间、山水之中是层层禅意,超凡入圣已臻化境。这就是“当代草圣”林散之带给我们的山水情怀。下面列举林散之拍卖价格最贵的前10幅绘画作品:1、林散之 山水 书法 四屏 1120.00万尺寸:29×18cm×4;32×20cm×4拍卖时间:2...

    182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王个簃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文摘 | 王个簃书法作品欣赏

    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江苏省海门市人。从吴吴昌硕学书画篆刻,为入室弟子。曾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授兼国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 以上内容《王个簃书法作品欣赏》由美术资料网整理...

    174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徐燕孙人物画作品欣赏
    书画知识 | 徐燕孙人物画作品欣赏

    徐燕孙(1898 1961),名操,字燕孙,别号霜红楼主。作品雅俗共赏而名噪京师。曾任教于中国画学研究会、京华美术学院、北平艺术专科学校。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的创作,多有佳作传世。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徐燕孙擅画人物故事、古装仕女,工笔、写意、白描、重彩,样样精能。尝见其两类画,一类表情夸张,填色浓重,趣...

    73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朱克柔作品《莲塘乳鸭图》欣赏
    书画常识 | 朱克柔作品《莲塘乳鸭图》欣赏

    朱克柔,名刚,原名朱强,南宋松江云间人(今上海松江县),是一位以绘画和缂丝为生的女艺术家。其生卒年不详,活跃在南宋高宗(1127-1162)时期,其所作人物、花鸟、树石无不精巧绝伦,运用的缂织技法之娴熟,宛如用笔作画,有人称其“运丝如运笔,乃绝技也”,极受后世诵颂。其所独创的“长短抢”缂法(即孱缂法),被称为“朱缂”,一直沿用至今。她的传世佳作《莲塘乳鸭图轴...

    90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蒋维崧简介及书法欣赏
    书画学堂 | 蒋维崧简介及书法欣赏

    蒋维菘(1915~2006),字峻斋。江苏常州人。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1938年毕业地中央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央大学、广西大学任教。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山东语言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第一、二届副主席和第三届主席,《汊大词典》副主编。九三学社社员。蒋维崧先生以文字学研究而闻名于世,是当...

    176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潘天寿沉迷指画,将中国指画发扬光大
    书画科普 | 潘天寿沉迷指画,将中国指画发扬光大

    指画:所谓指画,就是以手代笔,蘸墨作画。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即以画家的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故被称为指画。指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张璪,他多以水墨山水作画,也创了破墨法,他作画时喜欢用秃笔,有时候画到尽兴之处,会干脆用手染色挥涂起来,久而久之形成了习 惯,便发展出后世的“指画”,张璪在美术史的地位除了画家之...

    500 潘天寿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