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总是有人问起关于当代工笔画创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谈工笔画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好谈,我们太习惯于把个别现象当做普遍问题,问题与成绩总是相伴存在着。当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之后,其“吴家样”在传承中竟增添了不少的市井气;在“元四家”备受尊崇以后,山水画在明清之际竟也只有“四王”一路的独家天下;吴昌硕、齐白石的大写意一扫明清萎靡之风而令人振奋,却使中国画家只以几笔大抹成为混饭的资本,以至泛滥成了国人的“大众水墨”。当山水画家认识到需要重新审视传统之时,却以模仿古法直接当做创作,丢掉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来山水画革新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钻木取火,重新再来!这怨谁呢?一种画风的创立便会带来一大群追随者,在一知半解的模仿之下,便弄得个庸俗不堪了!所以,在我们对一些开派人物把工笔画推向新的高度而拍手叫绝的时候,总会出现铺天盖地的模仿者,一个画展就会有七八张同样风格的作品出现,甚至更多。这种模仿往往只能将其庸俗化,直至会让人对此类风格产生厌倦。
何家英 持苹果的少女图 68×68cm
所以,模仿是工笔画发展中的第一大问题。模仿问题反映出创作者构思的简单化、概念化,八股化、庸俗化的现象,这个问题不是工笔画界独有的,而是美术界普遍存在的,但工笔画界可能表现得更加突出。在 “四化”的影响下,作品往往表现出文化内涵不足、艺术认知浮浅等问题。绘画的构思立意在创作中是作品的精神支柱,自古以来讲究迁想妙得,就是在讲构思、讲立意,有了绝妙的立意,画才有看头。西方绘画创作更讲构思,特别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尤其讲构思。而一些工笔画家缺少巧妙的构思,他们往往将照片放大,以三五成群的人物组合,形成画面结构,而点题平庸。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作者自身修养所致,另一方面,评画机制也是重要原因,评画时题目都是藏在作品背面的,谁都不知道作品的题目是什么,这种导向就造成了对构思的忽略。
何家英 2008年作 苹果熟了 49×70cm
可喜的是,在年轻的一代工笔画画家中,有很多人对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刻的思考,他们以新的观念赋予作品一种思想内涵,巧妙地将传统绘画进行解构,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再造,以表达当代人对社会、对文化的关注与忧虑;还有的画家试图以哲学的理念构成自己的世界,工笔画已经打破了中西方绘画的界限。正是新工笔画家的参与,使雍容的工笔画阵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多元的工笔画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何家英 2003年作 红苹果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工笔画研究院院长。